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认为,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文化因素贯穿到各个方面,影响着灾后重建的进度、方向、形式和结果.在重建之初,文化重建就纳入整体规划之中,并形成了汶川地震重建的独特模式:保护利用式重建、城乡互渗式重建、原地起跳式重建、创意植入式重建、主题反差式重建、产业延伸式重建、复合多样式重建、科学教育式重建、机制创新式重建等."五民"模式等是四川灾后文化重建的基本路径,是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值得后人思考和借鉴的基本经验.文章分为"春回大地·春歌如潮·春暖花开"三部分,我们将陆续刊发.此为文章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灾后精神家园重建是灾后重建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尤其要注重大力弘扬我省精神家园的内核和精华,把重建精神家园融入灾后重建全过程,形成全省人民的自觉追求,以凝聚人心,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汶川大地震以后,在恢复重建中形成了灾后重建精神,这是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继续.从灾后重建过程中所呈现的新气象、新风尚、新乐章,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视角,把灾后重建精神初步概括为:"坚忍不拔,率先垂范;大爱和谐、感恩进取;我为人人,人人奉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形成的抗震救灾精神、灾后重建精神,都是宝贵的时代精神财富,对于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施,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北川灾后重建的目标和规划,是要把北川打造成一个特色农业强县、工业强县、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大县,把北川县城建成一个禹羌文化浓郁的森林景观艺术城市,让"再造一个新北川"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3.11灾难对日本人精神层面的影响2011年3月11日,日本遭遇了战后以来最大的灾难。大地震、海啸、核泄漏的不约而至给日本造成了重创,电力、汽车、邮政、航空、旅游等各行业遭到巨大打击,包括海外公司在内的企业纷纷开始减产、裁员,也有不少企业因地震灾害而倒闭破产,许多人甚至断定从此日本将一蹶不振。灾难不仅给日本经济带来了重创,也对日本人的精神层面产生了一定影响,如果简单进行归纳的话,那便是受到打击—感觉不安—恢复平静—重拾信心的心理变化阶段。  相似文献   

6.
贾松青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厚重大书《发展型重建:灾后崛起的四川模式》,全景展现天府大地从悲壮走向豪迈的艰辛历程,深情讴歌四川历经七日抢险救人、百日安置攻坚、千日重建奋战创造的人间奇迹,深刻分析科学救灾、科学重建与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读后颇有心得,颇受教益。一部观点鲜明、颇富哲理的大书。此书以科学发展观为编、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厚重大书《发展型  相似文献   

7.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汶川县带来了深重灾难,汶川人民在地震灾后重建中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就是把全县作为一个整体景区来建设,用旅游统筹全县城镇与乡村一体化,统筹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统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统筹南北中区域的协调发展,统筹文化与生态建设,推进全县整体发展,取得良好效果,成功探索出了灾后重建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汶川大地震"以后,灾区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既重视物质家园的建设,也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在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需要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进行思考、总结、提炼,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强势,充分运用多种载体、手段和途径,深入、广泛、持久地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结合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使精神家园建设的活动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悟、熟知、认同、参与,不断地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9.
2005年3月,都江堰渠首鱼嘴外江河床出土东汉石像2尊,石碑1通。石碑碑文约400余字,涉及东汉都江堰"监北江堋"的堰官姓名、上下级官吏姓名、职务、堰功活动,以及汉代经学、郡县建置、乡党孝悌等内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汶川大地震"以后,灾区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既重视物质家园的建设,也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在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需要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进行思考、总结、提炼,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强势,充分运用多种载体、手段和途径,深入、广泛、持久地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结合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使精神家园建设的活动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悟、熟知、认同、参与,不断地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11.
在"汶川大地震"以后,灾区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既重视物质家园的建设,也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在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需要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进行思考、总结、提炼,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强势,充分运用多种载体、手段和途径,深入、广泛、持久地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结合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使精神家园建设的活动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悟、熟知、认同、参与,不断地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12.
在"汶川大地震"以后,灾区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既重视物质家园的建设,也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在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需要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进行思考、总结、提炼,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强势,充分运用多种载体、手段和途径,深入、广泛、持久地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结合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使精神家园建设的活动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悟、熟知、认同、参与,不断地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13.
在"汶川大地震"以后,灾区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既重视物质家园的建设,也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在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需要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进行思考、总结、提炼,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强势,充分运用多种载体、手段和途径,深入、广泛、持久地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结合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使精神家园建设的活动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悟、熟知、认同、参与,不断地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随着西方现代水利科学与技术的逐步传入,都江堰传统的水利管理模式被打破,从管理思想到管理手段开始步入现代化的科学轨道.本文主要从管理理念、管理机制以及管理技术等三个方面对民国时期都江堰管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行了探讨.以求有助于对都江堰水利文化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5.
关于汶川灾后重建旅游定位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灾后恢复重建,应对震前汶川"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的旅游定位做新的思考,体现汶川新的特色和个性,建设汶川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态:一、汶川新型城乡统筹发展形态的特色是建设"中国山水画城乡",其宣传定位是"震源中心无忧城".二、凭借汶川"江源农业起源地"的历史优势,建设以甜樱桃为特色的江读传统、现代特色和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田园城市和农业示范区.三、禹文化、羌文化和蜀文化"三位一体"打造禹羌文化圈,提升"羌禹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内涵.四、把旅游作为汶川的先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建设"物我两忘"的新的旅游体验区、力争成为新的亚太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6.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成为了"特设项目".目前,竞技武术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传统武术出现了生存危机,国内外产生了发展的不均衡,但中国武术发展的主题和前进的趋势始终势不可挡、不可否认."后奥运期"中国武术必须走向"国际化"与"全民化"相结合的协调发展之路,"社会化"与"规范化"相促进的持续发展之路,"教育化"与"稳定化"相补充的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大地震使众多羌族村寨遭受严重破坏.在羌族村寨的灾后重建工作中,出现了四种重建模式和五种建筑类型,分别对羌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羌族村寨的文化重构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或负面影响乃至严重破坏.在未来的灾后村寨重建工作中应重视村寨建筑与文化的关系,克服重居住功能而忽视文化功能的倾向,做好规划设计,促进文化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8.
构建羌族文化生态旅游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羌区高品位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高度富集,在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构建"羌族文化生态旅游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将羌区经济发展和羌族文化的生产性保护、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结合起来,以实现羌族文化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得到保护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灾难是文学的永恒母题之一。汶川大地震后勃兴的灾难母题书写呈现出3个特征:书写形式的多样性与立体感;书写倾向的宏大化与个体化;书写主体的全民性与民间性。灾难书写对精神家园重建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关怀表现为4个方面:灾难母题的专题创作与文艺精品生产研究;"抗震文艺"的审美超越观念与精神家园的审美需求;理性精神与文化自信形成民族精神新结晶;地方文化传统的复兴对精神家园重建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灾后四川大禹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是大禹的出生地,四川的大禹文化包含了大禹文化遗址遗迹和抗灾文化、羌文化、水文化、巴蜀文化等内涵。在四川旅游灾后恢复重建中,要整合多项大禹文化旅游资源,构建大禹文化旅游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