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恢宏、壮丽的大境界,往往并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表现出“气象万千”的面貌和场景。中国的山水画家很早便意识到更多的想象远比描摹表象更为重要。描摹自然的真实并不能彰显自然天地之大,反而会局限其中。南齐谢赫提出“六法论”,其中“气韵生动”位居第一,以气韵为先,备受后人推崇。从公认最早的隋代展子虔《游春图》起,山水画的发展便是以一种表达的面目出现。而早期的山水无论是山石体积还是轮廓结构完全是以线条协调画面,形成装饰性很强的青绿山水。  相似文献   

2.
<正>马远《踏歌图》轴时代:宋材料:绢本、水墨类别:中国画规格:纵192.5厘米,横111厘米收藏处:北京故宫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正《隋柳礼盛墓志铭》2017年12月出土于陕西西安市长安区,志盖缺失,志石长48厘米,宽48厘米。志文32列,满32字,共计895字。楷书,有界格。志石中、下部分残损,字迹不辨。兹据原石收藏者所提供拓本迻录并考释志文如下:隋故大兴县令许昌侯柳府君墓志铭并序  相似文献   

4.
木版水印是中国古老的雕版印刷术中的一种,最早的记载出现于隋代。至今发现的最早雕版印刷实物是公元868年的《金刚经》。这种历史1000多年的古老技艺,而今北京的荣宝斋仍在使用。至上世纪中期,以木版水印技艺复制古今名人书画原作,便成为以出售名人字画、文房四宝的百年老字号荣宝斋独树一帜的产业。名画《韩熙载夜宴图》、《虢国妇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等复制品,均出自荣宝斋。在去年公布的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相似文献   

5.
名称:范宽《溪山行旅图》时代:宋材料:绢本、水类别:中国画规格: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收藏处:台北故宫博物馆范宽,一名中正、字中立,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生卒不详,只知他主要活动在北宋初期。有人说他性情宽厚冲和,不拘世故,故  相似文献   

6.
名称:唐寅《虚阁晚凉图》轴时代:明材料:绢本、设色类别:中国画规格:纵171厘米,横138厘米收藏处:四川省博物馆唐寅,字子畏,一字伯虎,号六如居士。他画艺超群,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誉,早年师事周臣,后取元季四家之法,独具一格。同文征明、沈周、仇英并称明四家。  相似文献   

7.
4、唐代韩混《五牛图》 唐代韩混《五牛图》卷为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款印,后人称“牛马二韩”(另一人为韩干,擅画马著称)。 韩混(723~787),唐代画家,字太冲,长安(今西安)人,少师休之子,以荫补骑曹参军。  相似文献   

8.
<正>名称:梅清《天都峰图》轴时代:清材料:绫本、设色类别:中国画规格:纵187厘米,橫56.7厘米收藏处:辽宁省博物馆此作构图奇异,将云雾中的峰顶布于画面顶端,而下方隐于雾气中,使人有站在峰巅不见山脚的感觉,气势宠伟壮丽。不愧为黄山画派之代表。  相似文献   

9.
<正>武汉市文物交流中心(原武汉市文物商店)收藏了一幅郭沫若的《墨梅图》。此图纵35.5厘米,横27.5厘米。纸本,水墨画。《墨梅图》采用夸张与大写意手法,构图奇特,气韵生动。画面表现一高一矮两株相连梅花,高者树干直立无分枝,  相似文献   

10.
<正>名称:袁耀《丹台春晓图轴》时代:清材料:纸本、设色类别:中国画规格:纵185厘米,横140.6厘米收藏处:吉林省博物院袁江、袁耀是父子还是叔侄关系尚有待定论,但二人画风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特点是不容否认的。画面是亭台楼阁与山水风景相配的画法,瑶台琼阁、殿宇回廊错落于佳山胜水之中,虽繁复错落,却记得划得细致入微,毫不杂乱。山石则形貌苍劲奇异,同楼台形成鲜明对比,达到简淡境界。  相似文献   

11.
<正>《松鼠图》轴(见封三)是一幅纸本设色国画,作者为清人虚谷。该画纵155厘米,横46.5厘米。这幅画是虚谷中年之作,也是他众多以动物与花卉为题材作品中的代表之作。此图轴是原武汉市文物商店于20世纪80年代在上海古玩市场收  相似文献   

12.
《寻根》2016,(6)
正《肥城县董氏族谱》,一函八册,民国4年(1915年)平阴县城会文斋石印本,机器纸,开本为29厘米×19厘米。该谱为山东省肥城董氏长支之合谱。第一册为谱叙、碑记、诰命、事名、条规、行业、跋语。第二册为世系分支图、世系表总谱及肇浚之跋文,并录其绘制的世系表总谱和入谱人数统计。第三册为长支五世之长支七世分支图、长支五世之长支谱、肇浚的叙。  相似文献   

13.
8、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纸本,水墨。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完成于至正十年。  相似文献   

14.
简帛研究缘起简帛,简牍与帛书、帛画的简称。简牍又分竹简、木简与木牍、竹牍。许慎《说文解字》曰:简,牒也,从竹。今南方出土之简多竹制,北方出土之简多木制。《说文》曰:牍,书版也,从片。片,剖开之木,制平为书版,故牍以木制。1975年湖北江陵凤凰山出土汉简中有竹牍一枚,长23.2厘米,宽4.1厘米。1993年湖北江陵王家台出土秦简中有竹  相似文献   

15.
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就已经出现了地图。春秋战国时期,地图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军事活动。先秦古书《管子》讲到过地图。据说《孙子兵法》也是附有地图的。《图穷匕首见》的图,就是荆轲刺秦王,借以上秦廷,献的一幅燕国地区的地图。我国目前发现最古的地图,是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3幅画在帛上的地图:《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距今已有2100多年。现保存在西安碑林的两幅石刻地图《华夷图》、《禹迹图》,是我国传世的最早地图。这两幅地图刻于南宋刘豫阜昌七年(1136年)。现藏在波兰古都克拉科夫国家博物馆里的一幅中国…  相似文献   

16.
杨波 《寻根》2015,(2):99-103
2011年秋天,笔者在河南省档案馆见到一幅民间收藏的明嘉靖年间《攀辕卧辙图》的照片。此图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被该档案馆收藏,但当时经过拍照、修补的照片保留了下来。这幅图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画图上方是《攀辕卧辙图序》,中间是《攀辕卧辙图》,下方是附录的若干首送别题诗,其内容仍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和文化价值。以下试分别简论之。  相似文献   

17.
名画赏析     
《世界文化》2011,(12):13
《格尔尼卡》纵349.3厘米,长776.6厘米,整幅作品以白、黑、灰为基调,描绘了经受炸弹蹂躏之后的格尔尼卡城,弥漫着悲壮的气氛。  相似文献   

18.
郝福祥  布瀛洲 《寻根》2003,(1):16-24
近日笔者欣得一磬钱(图1),青铜质,绿锈中有少许铁锈。它长12.31厘米,宽2.4厘米,首部最宽处为3.24厘米,厚0.22厘米,重40.78克。细看:整体为弧形似拱桥,图案为突起之圆线。圆折处两横间有一圆孔。两端为相同对称之张口龙首。面、背图案相同。头部上端大耳向前,圆睁大眼,嘴及吻部前伸,极富猪像。据清倪模所撰《古今钱略》称:“磬钱,两头似兽形,中微曲而不折,一面似井田纹,一面平。”(图2)此书所载“磬钱”,正好与笔者之藏品相似,只是它的造型及图案略显简单。这两者的圆折处的图案不同但构图相同,在相同部位一个是“”…  相似文献   

19.
去年10月中旬,一个由中国南京博物院和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共同举办的名为《利玛窦地图学遗产》的小型展览在意大利驻华使馆内举办,该展共展出两幅中国明、清时代的世界地图。其中一幅是利玛窦在中国传教时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的仿制品。该图约绘制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是由太监所摹写的6幅屏条连缀装裱而成的。图长192厘米,宽380.2厘米。该图以西方地图为蓝本,却将中国位于正中,吸收了赤道、回归线、南极、北极等西方地理概念,并将气候与纬度联系起来……这一切在中文地图中均系首次出现。另外,在各大洋的绘制中还出现有16世纪的商船和不同海域中的动物图形。另一幅图则是康熙时代比利时人南怀仁于1674年绘制的《坤舆全图》。该图由东西两个半球组成,每个半球约占4个卷轴,用的是7大洲4大洋的近代科学制图法。大概受中国当时观念和利玛窦地图影响,在绘制京师(北京)位置时,图中所标经线为0度;此外,图中还有各地珍禽异兽的标注。该图代表了17世纪欧洲半球投影制学家康拉德1551年的作品。但是,真正的原创者是德国画家丢勒。丢勒于1515年根据别人的作品设计了一头犀牛,丢勒本人并未真地见过画中的‘主人公’。实际上,那头犀牛是印度国王送给...  相似文献   

20.
刘磊 《寻根》2013,(5):87-93
《益智图》系清代晚期人童叶庚(1828-1899)所创制的有关“十五巧板”拼图的一本图集。童叶庚,字松君,号友莲,别号睫巢,亦作巢睫山人、松道人,瀛洲(今上海崇明)人。著有《益智图》《益智续图》《益智燕几图》《睫巢镜影》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