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鹏 《华夏文化》2004,(4):27-28
周公,姓姬名旦,为文王四子,武王弟,伐商立周后三年武王逝世,成王年幼,周公替侄摄政,有经天纬地之才。当时农业生产中工具的改进,农作物种类的增多与新技术相结合,使西周农业丰盛一时,织染酿造、烧制陶器、青铜冶炼等手工业也得到空前发展,商业贸易中出现了贝币。为了适应发展的新要求,掌握实际大权的周公姬旦授民以私田,最早提出税收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对今本<仪礼·乡饮酒>"坐捝手,遂祭酒"中"捝"字的解释,历来注释家分歧颇多.文章认为,汉代的<仪礼>写本中有"捝"和"帨"两种写法;郑玄训"捝"为"拭也"乃其假借义.郑注中作为"捝"字古文的"说"应读"始锐反",训"擦拭"义.由于"说"字的这种用法太过稀少,所以大型辞书皆未予收录,而研究者却不能不辨.  相似文献   

3.
尊敬的大師: 大作<童心論>一口氣讀了三遍.您融藝術、文學、哲學於一體,學貫中西;由李贊的<童心說>入筆,談古論今,從老莊到康德、霍金,對"童心'一"人性'一這個古老的論題,從本體論和宇宙論的高度作出新解.敬佩之餘,斗膽談談幾點感想,敬請指教.  相似文献   

4.
周公是践行孝悌的典范,其孝主要体现于对文王的恭敬侍奉、对先祖的诚心追思、对事业的继承光大,其悌主要体现于对武王的尽心辅佐、对诸弟的关爱荫庇、对管蔡的公正惩处。周公的孝悌之道对当今孝悌道德的重塑与弘扬有着借鉴意义,其敬养父母、诚心怀念、积极进取、尊兄友弟、匡乱明德等做法值得今人传承并发展。  相似文献   

5.
谫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张思廉<玉笥集>、陶振<杀虎行>、瞿佑<乐府遗音>、<香台集>等文献,以及军备名称、<三国志通俗演义>痛贬扬雄和元末明初诸人的题画诗等文化现象,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罗贯中明初时才开笔,至洪武二十九年后,最迟也不能晚于永乐十七年完成的一部巨著.  相似文献   

6.
赵藩在清末民初的三迤人物中,既是政界要员,又是著名学者,就其政绩与学术文化贡献二者相衡,应该说各有千秋,皆有成就.但是翻阅云南地方文献,诸如方树梅辑录的<续滇南碑传集>中邓邦述所写的<文懿先生赵公传>、金天羽写的<文懿先生剑川赵公墓碑>;<续云南通志长编·赵藩传>;当今编纂地方志中的<赵藩传>等,一般多记其政治业绩,于学术文化之贡献涉及不多,不能不说是一种欠缺,现就从文献中知见的情况,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官方聘任或培养的医生被称作"医官".从<左传>、<史记>、<汉书>等早期文献中有关内容可以推知,医官制度早在先秦、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了雏形,当时的医官称谓主要有"侍医"和"太医令(丞)"两种,前者当无官阶,后者则有官阶.此外汉代地方还有"医工长"等称谓.  相似文献   

8.
有朋友推荐并寄来奇书<大理古佚书钞>一册,阅读间,又读到赵椿先生的<诸葛亮七擒孟获确有其地>一文(载2002年9月6日<云南日报>)引<大理古佚书钞>(以下简称<书钞>)中的一段文字:"七擒七纵,获降蜀,亮厚待,释孟获诸部,并封获为蛮部头人首领,驻赤石崖(今弥渡红岩)."括号中的说明文字为赵椿先生所加,并非<书钞>注释.赤石崖在哪里,<书钞>中<滇源说源>一文后,编者有明确的注释,不知何故,赵椿先生却把它附会为今弥渡红岩,显然是望文生义.  相似文献   

9.
<论语注>是郑玄晚年之作,他以<张侯论>为底本,校之以<古论>而为之注.自晋至唐,盛于一时.五代以后,该书逐渐亡佚.南宋以后,则连残本也见不到了.为了恢复郑玄<论语注>的原貌,自南宋王应麟始,惠栋、马国翰等人先后据前人所引之断章残句加以辑佚.20世纪以来,敦煌、吐鲁番地区先后出土了多件唐写本<论语郑氏注>残卷,为研究郑玄<论语注>提供了颇具史料价值的物证.<论语注>的注释特色是"以古学为宗",注重对<论语>字词的释义注音;同时也"兼采今学以附益其义",注重对经文的微言大义的阐发,成为会通今古学以释<论语>的代表作,在<论语>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本事说、美刺说以及正变说是<毛诗序>吸纳<春秋>学说后的新创造.<春秋>学说对汉初<诗>学的转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毛诗序>表述方式与引事明诗多与<左传>相合.考察西汉学术源流,<毛诗序>当成于贯长卿之手.贯长卿之学术特征、生活时代及文献记载三者都切合<毛诗序>作者的特定条件.  相似文献   

11.
女娲传说家喻户晓,陕西安康平利可能是女娲传说最多的地方.<华阳国志>记载今平利为"九君抟土作人处","九君"实与"女娲"形近而讹.可以推测,平利一带关于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可以追溯到东晋以前.  相似文献   

12.
子曰詩可興、觀、群、怨,"群"者,唱而和也,宋玉<答楚王問>,郢中之歌者,其為<下里>、<巴人>,和者眾;其為<陽春>、<白雪>,和者寡.周汝昌、顧隨二公之詩詞,蓋和而寡者也,二公閱世既曠,感慨遂深,而搞藻霞蔚,渾脱瀏濰,自是斯輪老手,不煩贊嘆.今以二公之詩詞,略述唱和之大旨.  相似文献   

13.
卞孝萱 《寻根》2006,(2):122-123
<寻根>2006年第一期<柳宗元佚文<谱牒论>>说<谱牒论>"对于研究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以及思想等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该文是伪作,今举两个明显的、无法解释的错误:  相似文献   

14.
与郭店楚简、上博简主要为先秦诸子特别是儒学思想文献有所不同,清华简则涉及到诸子学之前王官学的相关内容。由于清华简的其他简文尚未公布,对于其整体内容还不能妄下断语,但就已公布的《保训》篇部分简文来看,它给学界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正如赵平安先生在《(保训)的性质和结构》中说:“此篇提供了一份真正意义上的‘训’的样本。特别是训...  相似文献   

15.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一天夜晚,小住巍山古城,到四方街一个小茶楼上喝茶,茶楼里播放着萨克斯演奏的<小城故事>轻音乐,乐声轻柔悠扬,非常动听.……  相似文献   

16.
"七史"辨误     
近读张玉春先生<史记版本研究>,发现其引用<玉海>一则材料时,没有正确理解所引内容,误以为材料中的"七史"包括<史记>在内,实则是指"嘉祐七史".众所周知,"嘉祐七史"指<宋书>一百卷、<南齐书>五十九卷、<粱书>五十六卷、<陈书>三十六卷、<魏书>一百一十四卷、<后周书>五十卷、<北齐书>五十卷,与<史记>毫无瓜葛.由此可见,引用古籍不可不慎.  相似文献   

17.
<岁华纪丽谱>、<笺纸谱>和<蜀锦谱>的作者,从明代以来都认为是元代的费著.但根据谱中的内容、文字及官职、政区沿革分析,三本书应是宋代文献,不可能是费著的作品.其直接出处可能来自编纂于南宋时王刚中的<续成都古今集记>和袁说友的庆元<成都志>,而其间接文献来源,则可能上承北宋时赵抃的<成都古今集记>一书.  相似文献   

18.
《录鬼簿续编》所记罗贯中当为今山西太原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作者是否贾仲明,<录鬼簿续编>所记罗贯中的籍贯应该是今山西太原.至于其是否<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百年来《水浒传》成书及版本研究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20世纪以来<水浒传>的成书和版本研究进行了简要的回顾与总结,内容涉及<水浒>的成书过程、成书时间,<水浒>版本问题中繁本与简本的关系、版本的演变,以及<水浒>祖本及金圣叹是否腰斩过<水浒>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词语的背后     
黄集伟是个专栏作家.专栏作家虽不是什么专家,但一定要在某一方面比别人多一些研究,或者说多留点心.沈宏非不是个美食家,但他的"写食主义"在文化圈内颇受欢迎,王枪手在大学里学的是"政治",可他的"读史"文章很有见地.这就是好的专栏作家.跟他们不同,黄集伟专门研究"词语",他至今已经先后出了三本书,都与"词语"有关.第一本叫<请读我唇>,本来是本写"词语"的书.偏偏搞得很暖昧.这第三本叫<非常猎艳>,看上去与"词语"更是没有丝毫关系,而在暧昧上却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