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很多考生来说,考研像一阵“烟”!飘忽不定,无从掌握,看不清楚通往成功的道路方向。一切皆在虚无飘渺中,而成功只在幸运女神格外垂青时才会降临。但对于有志者来说,考研便浓缩为一个“严”字!三伏酷暑,三九寒冬,一切都是在学习。可以“天资愚笨”,我“笨鸟先飞”;可以“基础薄弱”,我“以勤补拙”;可以“任务繁重”,我“惜时如金”;可以“不擅记忆”,我“持之以恒”!倾我全力———考研,再战“黑色一月”!考研,再战“黑色一月”!@冯锡忠  相似文献   

2.
提及“黑色七月”,高考前那紧张、难捱的日子历历在目;而今天,当我义无反顾地加入“考研族”,跋涉在考研奋战中时,最大的感觉便是“累并充实着”。为考研而忙碌拼搏,酸甜苦辣谱成了考研进行曲。  相似文献   

3.
从大一刚刚接触到“考研”这个词,到2003年1月我正式踏入考研初试考场的时候,国家的考研政策已经有过三次“大动作”了。其中的一项,便是全国有34所高等院校具有了自主招生、自主划定考研复试分数线的资格。毋庸讳言我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尽管我的英语成绩略低于分数线,但凭借着总分和专业课成绩排名靠前,我幸运地以“破格”的方式进入复试,并最终被我的第一志愿——南京大学一国家重点学科录取。也许在那些正紧张复习、迎接考研的人看来,我是值得他们羡慕的——毕竟我终于挤过了“考研”这座更甚于高考的独木桥,由此跨入到研究生的行列。但因为“破格复试”的前提是即便录取也只能作为自筹经费生,所以“光环”背后实际隐藏着深深的无奈,遮蔽不了我心中那种包蕴着苦、辣、酸、甜等诸多滋味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三十而立”是对那些坐机关品绿茶吸香烟者而言,经过一番苦熬苦盼,到三十岁上下混个一官半职,从此就在人前立了起来。我则不然,“十八而立”。十二年了,几乎每天都要在学生面前  相似文献   

5.
新的一年总有一些新的打算。新的一年总是给人新的希望。“以前上中学时只知道读书,这一学期下来对大学生活还是有点儿不适应的,学习方法、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不是特别顺。老师说大一的主要任务就是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因此2005年对我来说挺关键的。”——大一新生小忆“2005年我要成为下一届的学生会主席。”——大二学生小刚“当然是准备考研啦,2005年我可能会过得比较苦吧,不过为了明年的考研,多苦都值得的!”——大三学生小周  相似文献   

6.
周芳元 《师道》2012,(4):44-45
现在的中国教育有“四苦”:学生苦学,教师苦教,家长苦熬,校长苦撑。“先有快乐的教师.后又快乐的课堂。然后有快乐的孩子”,来自湖南省继续教育中心的黄右生主任在长沙市第三期初中骨干教师市级滚动培训中如是说——教师竟是“教育四苦”的系铃人。  相似文献   

7.
王睿泽 《大学生》2020,(2):76-77
我是黄河科技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久经考虑最终选择“三跨(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区)”,考研的方向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下面是我备战考研的“战略”分析,希望能给202彳年的考研学子提供一些经验参考与教训,更希望同学们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复习方式。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位带着孩子读研的“妈妈”研究生。其实读研倒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不过考研时我真是很迷茫并且吃了不少苦头。我想每个考研人都有自己考研的理由,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我目前生活在自己以前曾苦苦追求的环境当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其中感觉真可谓“苦尽甘来”。在2003年考研序幕拉开之际,谨以小文为全国考研朋友鼓劲加油!考研的日子好象是“好久好久以前”的故事了,只是看见校园里到处张贴的考研的海报以及忙忙碌碌的考研人,那番甜酸苦辣的感觉又会回来,只不过“时过境迁”,那“逝去的早已成为可爱”,苦味却渐…  相似文献   

9.
“还算比较满意吧,总算可以给家人、给自己一个交待了。”“我在等我的成绩,感觉突然间度日如年……”“即使现在考上了那么三年过后我又将面对的是什么”这是去年3月,正是考研初试成绩陆续公布的时间,网上的考友、身边的朋友,几家欢喜几家愁的空气似乎在考研的世界中弥漫。社会舆论对考研降温纷纷表态,一时间诧异声、支持声四起,但2007年的考研市场依然按部就班地履行着日程表,也丝毫没有降低考生对考上研究生的期待。  相似文献   

10.
陕西子洲县高坪乡焉村是一个纯山区村,偏僻、封闭。村里700多口人全住在山上。现年38岁的钟国军,已在焉山上的村办小学苦苦熬战了21个春秋。他凭着一股“憨劲”,苦磨苦战,硬是把一所濒临倒闭的学校办成了全乡的一所“明星”小学。他没有辜负村民的希望,为村里培养出一批批人才。打开乡教委保存的档案,瓜  相似文献   

11.
大三下学期,我的野蛮女友小烦以前所未有的温柔语气对我说:“小乐,我想考研,你看好不好?”“好好,当然好了,我一定从精神到物质全力支持你。”我信誓旦旦地说。从公而论,女友这么上进,我当然要大力支持;从私而论,我知道考研是个苦差事,既然小烦要准备考研,也就没时间来折磨我了,我当然求之不得。可很快我就发现,我掉进了小烦精心设计的圈套,她准备考研的那一天,也就是我地狱生活开始的第一天。考研女友的住这天,小烦神秘兮兮地对我说:“我想搬到学校外面租房住,好不好?”我一听,立时热血沸腾。虽然我是个很传统的人,但女友提出这种要求,我要…  相似文献   

12.
漫漫求职路     
大四了,眼瞅着马上就得离开学校,考研算是彻底没戏,工作还没有着落,常听人说“毕业等于失业”。莫不是我也要这样吧。同班同学不少已经找到令人艳羡的工作,心里恨啊,为什么只有我没找到工作。我也曾广泛撒种,不说丰收,连颗米粒我都没见到——还没有哪家公司愿意接收我。茫茫的苦等之中,我还是得不停地投发简历、参加面试。  相似文献   

13.
枪手     
肖风华 《师道》2002,(3):15
老罗下定决心请一个“枪手”了。老罗和我在师大唱了四年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毕业后又在一所中学陪着耗子听了两年的“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还好,我先行逃脱,考研去也。老罗命苦,两考未中,倒是在学校名声大震,活脱脱演绎了一场范进中举的现代版。痛定思痛,遂擅自离职,专职考研。这次是老罗第三次考研。那天  相似文献   

14.
毕业一年间     
宁潇潇 《成长》2006,(10):28-30
2004年春天,我开始准备考研,跨专业考法硕。虽然学长们都告诉我“考研的战线不要拉得太长,否则坚持不下来”,但我还是比其他同学提前了半年开始准备,结果到冬天的时候我已经没有力气再学了,看见书就想吐。很显然,我是典型的“后劲不足”。结果可想而知,考研分数少得吓人,连我仅存的调剂的希望也破灭了。  相似文献   

15.
为厘清高校“最牛考研宿舍”现象的形成机制,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对“最牛考研宿舍”现象进行了解读。在这一框架下,高校“最牛考研宿舍”的形成是宿舍学生“惯习”生产的历史。学生的“惯习”受到考研宿舍“场域”的形塑,考研宿舍“场域”的形成则又是学生的“惯习”长期建构、塑造的结果。研究发现,考研宿舍“场域”对“惯习”的形塑是通过“压力互给”和“支持互给”机制实现的。同时,考研宿舍“场域”的形成是全体宿舍成员长期共同建构的过程,在这个建构过程中,少数优秀考研室友的“惯习”发挥着“示范”“引导”“动员”等作用。但是,考研宿舍“场域”的建构可能受到宿舍成员同质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高校宿舍管理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考研是一场毅力的战争谁坚持到底谁才有可能胜出2006年3月12日,我双手颤抖的输入准考证号,闭上眼睛,按下ENTER键。我不知道结果究竟会怎样,可是我真的不敢面对,我害怕失败。终于,睁开了双眼,“414”三个鲜红的阿拉伯数字跃入我的眼中,“天啊!我成功了!”我一跃而起,完全失去了平时的稳重。正式开始考研复习是在9月初,在此之前的暑假,我虽然动过考研的念头,但始终是犹豫不决。一天,  相似文献   

17.
考研变奏曲     
喻禹 《大学时代》2005,(11):38-39
考研,对于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来说,似乎显得有些庸俗化了,记得当时室友问我“,你为什么考研”的时候,我居然不加思索,一脸严肃地说“考研是为了考博啊”,室友大笑,拍着我的肩膀说“,好回答”。再记起这一幕,两年时光已经飞逝。我不算个聪明的人,也不是个懂得笨鸟先飞的人,因此每每落后之时,才发觉悔之晚矣。第一年的研究生考试就是在这种心情下度过了,还记得刚刚从网上看到自己成绩的时候,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只是又拿起考研的书本,心里在想“难道我还要再看一年这本书,受不了了”。室友过来了,安慰说:“别在意,放松放松去,大四了,考不上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宵 《求学》2023,(5):28-29
<正>从高考到考研,我慢慢领悟到,若想做成人生的大事,大体离不开标题里的这几样,然后一步一步走下去就是了。希望我的经验能给正在路上的你一些借鉴。动力:关于为什么考研在考研报名前,我认为应该要先想好自己为什么考研,禁跟风随大流,禁“爸妈让我考”、禁“不想工作,考个研究生再在学校里赖几年”这些想法,如果因为这些想法去考研,那考上的概率不会很大。  相似文献   

19.
感谢失败     
“成功可贺,失败同样可敬,警世钟的音响,足以震动地球上的万物之灵。”在“黑色的七月”,我遭遇了失败。但是,失败,带给我苦,带给我痛,也同样带给了我一生难以得到的宝贵财富,我要感谢失败。感谢失败,让我重新清醒地认识了自己,我不是事事顺利的幸运儿,一切都要重新开始,都要靠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一些大学对“考研率”的狂热追求,导致“最牛考研班”、“考研基地”等现象蔓延,最终引发大学教学以考研为目标,以考试为手段,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的应试教育泛滥。其实,“考研率”高肯定是不错的,但如果大学把“考研率”作为教育目标来追求,那就是大错而特错的。追求“考研 率”,催生了以考试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偏离了教育目标,使学生成为“考试机器”,难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国家要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社会要转变单一人才观,大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学生要端正学习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