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比较》是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这部分内容是对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总结,同时又是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在方法上的延伸和归纳。鉴于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将求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混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基础理论》教材中,介绍了用分解质因数来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也可求三个数、四个数,乃至更多的数的最小公倍数。因此,它是普遍适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75页例4:求8、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教材结合例4解释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算理后指出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常这样做: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75页例4:求8、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教材结合例4解释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算理后指出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常这样做:  相似文献   

5.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如果这两个数既不成倍数关系又不是互质数时,用较大的数翻倍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用较小数缩倍求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相似文献   

6.
<正>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在表示倍数和公倍数时进一步体会集合思想。2.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3.在具体的情境当中体验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难点:会用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把说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使每个学生都有自由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要听取他人的发言,教师和学生都有表达和倾听的义务。”只有倾听才能实现心灵的沟通,笔者在教学中深有体会。“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出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过程比较复杂,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还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如果大数是另两个数的倍数,那么大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三个数中两两互质,那么,它们连乘的积就是…  相似文献   

8.
当我快速地在黑板上写出本节数学课的课题《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有人马上脱口而出:"简单,不就是与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样吗?没什么好研究的!"迅速扫视一周,"不以为然"刻写在大部分孩子那坦率而充满稚气的脸上。我淡淡一笑,随手板出12、16、18这三个数"谁能快速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语音刚落,孩子们便拿起笔,头也不抬地算了起来。  相似文献   

9.
教学“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节课时,我开门见山:“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今天,我们学习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我话音未落,马上有学生接口说:“简单、简单,跟两个数的情况差不多。”见此情景,我没有多说什么,就在黑板上写下三个数:12、16、18。“既然同学们已经会做了,那就试试求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学生试做后的结果令我诧异——全班23个学生个个都是这样解答的: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5~106页。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活动,通过拼摆图形和绘制集合图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2.体验探索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过程,理解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道理,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3.学会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丰富的生活素材和数学史料渗透数学文化。  相似文献   

11.
谢玉华 《河北教育》2005,(17):23-23
师: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我们已经会求了,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试一试,看谁最聪明,最能干。  相似文献   

12.
用倍比法求最小公倍数黄忠勇(福建石狮市琼山小学)倍比法是通过视察来求两个或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种迅速、简便方法。具体做法是:先看大数是不是小数(或同时是其余的几个数)的倍数,如果是,则大数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不是就依次考虑大数的2倍、3倍...  相似文献   

13.
一、直接求解法 如果较大的数是较小的数的倍数,那么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例如:求14和42的最小公倍数。因为42是14的倍数,所以14和42的最小公倍数是42。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72~74页.教学目标1.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在此过程中培养学  相似文献   

15.
求最小公倍数是《数的整除》单元的重点内容,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为了帮助教师搞好本单元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具体题目灵活地选用最佳求法,特介绍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十种。 1.倍数查找法倍数查找法就是分别求出要求最小公倍数的那几个数的一些公倍数,从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例如: 求6和9的最小公倍数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80页例5及相应的“做一做”,第81页练习十六。2.教学内容所处地位。“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比较”教学的直接基础是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是本单元的重点,是前面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以后学习分数的通分、约分和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学生在学习了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后已经做了纵向比较,而学生学过最大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后,容易把两种不同的求法搞混。这里对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进行横向比较,可以使学生分清求最大公约…  相似文献   

17.
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与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相比,情况比较复杂,难度较大。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约数,方法又有区别。这部分内容是“数的整除”教学的难点之一。下面两点应引导学生切实掌握。第一,正确确定短除法的除数与判断最后的商。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一般先用短除法,每次除必须用三个数的公约数(1除外)作除数,除到三个数只有公约数1为止。而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若三个数有公约数(1除外),则用三个数的公约数作除数,若除到三个数只有公约数1,而其中两个数有公约数时(1除外),还要用两个数的公约数(1除外)继续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每两个数都是互质数(即“两两互  相似文献   

18.
田永丰 《辽宁教育》2001,(1):117-118
一、教学例2: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1.定义求解,创设情境.   要求学生用例1学习的方法自己找出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90).   师:老师在同学们做题时观察了一下,同学们是否都有这样的感觉:这样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太麻烦了?(是)那么,你们愿意随同老师一起去寻找一种比较简便的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吗?……  相似文献   

19.
田永丰 《辽宁教育》2001,(2):117-118
一、教学例2: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1.定义求解,创设情境.   要求学生用例1学习的方法自己找出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90).   师:老师在同学们做题时观察了一下,同学们是否都有这样的感觉:这样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太麻烦了?(是)那么,你们愿意随同老师一起去寻找一种比较简便的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吗?……  相似文献   

20.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较为容易。都是先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就是把所有除数连乘;求最小公倍数要把所有的除数及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而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常混淆不清,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区分两者之间的不同点。 求最大公约数:①通常是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作除数。②必须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约数1”为止。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例如:求12、18和24的最大公约数。 先用3个数公有的质因数2去除; 再用3个数公有的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