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学数学是一门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十分重要的学科。目前,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教师比较注重学生学有创新,而忽视教有新意。在钻研、处理教材时,摆脱不了教材的束缚,眼光被教材所牵制,思想被教材所禁锢,成为教材的俘虏。  相似文献   

2.
数学学习材料是教师组织教学,达成预设目标的重要载体。如何选择学习材料是教学预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学实践中,在选择学习材料时,有的教师忠于教材,教材提供怎样的学习材料,就选择怎样的学习材料;也有的教师基于自  相似文献   

3.
施学清 《陕西教育》2006,(12):30-30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思维是十分重要的,教师、教材等一切教学手段都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充当教学的“主角”。  相似文献   

4.
目前,尽管各类教师培训轰轰烈烈,但作为一线教师参加有针对性的教学业务进修仍十分有限.很多数学教师的教学研究也只停留在数学解题方面,不能全方位地从教师、学生、教材及环境诸多角度加以把握;教师缺少学科教学知识、  相似文献   

5.
教师每天的教学都是从教科书出发,用教材教,故要做到对教学有的放矢和提高课堂效率,深刻理解教材的结构和编者意图就显得十分重要。作者结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培训,分析了小学数学教材给教学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钻研数学教材,是教师形成教学能力的基础。教师只有通过钻研教材,掌握了教材的特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才能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及教学经验转化为教学能力,那么,教学教师怎样钻研理解教材呢?笔者认为,要树立如下钻研教材的基本观念。  相似文献   

7.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所凭借的材料。材料是同一的,但教师之间的教学效果却千差万别,其中缘由除了教师素质、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差别外,教师在处理教材能力上的差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能否把握、应用好教材,使其所蕴含的内容、思想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对教材中的例题、习题进行适当改造、利用,加强训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上讲,教材重点应该是教学重点,从宏观教育体系上看,教材重点应与教学重点相统一,但理论与课堂实践,即宏观的知识系统与微观的每一堂课,却往往发生矛盾,不能完全统一。换言之,即教材重点不一定是教学重点。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对教材重点加以修正,重新确定了自己课堂上的教学重点,使其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其原因是统编教材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它所确定的重点是带有共性的问题;而作为教师,只面向自己现在所教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个性和共性是矛盾的统一体,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呢?我认为应坚持“合法,合情,合理,合时”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凭借,但教师在教材面前不应是被动的执行者,而应积极地做教材建设的参与者。教师钻研教材,不仅要研究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联系,而且要挖掘教材育人的潜在因素,切实把握教学目标,全面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说,教师不能做教材的奴隶,只讲教材;而要做教材的主人,学会灵活运用教材。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重要资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其中教材观的转变对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教材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蓝本,并非教学活动的“圣经”。“新课程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另一方面,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教师要展开或补充,  相似文献   

12.
冉炜文 《考试周刊》2013,(94):70-70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利用数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3.
总所周知,中美数学教育在教学目标、理念、方法上都有巨大差异.事实上,教材最能体现国家教学大纲或标准,它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因此,比较教材的差异是十分重要的.文[1]聚焦实施课程中的问题表征,对教材中的所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中、小学特别足小学阶段,教师适当讲授一些集合论的基本知识,加深学生对某些数学知识的理解,这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集合论毕竟是一门较为抽象的数学理论,如在小学阶段过多地讲授抽象的概念.势必对教学带来很大困难。我国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采取“渗透”的方法,命题本身既体现了集合思想,又避免了教师过多地去讲,这对提高学生认识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备课是教学工作最基本的环节。在“减负”的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形势下,教师的备课,既要备教材、备学生,又要备自己。因为,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教材必须烂熟于心,才能有的放矢地发之于外;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智力水平、学习习惯乃至心理素质等因素,是教师确定教学方案的依据;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修炼”,提高业务能力,则是教师搞好备课的关键。只有在平时备课中兼顾三者的关系,才能做好日常的教学工作。 一、深入钻研教材 融会贯通把课教“活” 教材是师生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深入钻研教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尹建勇 《广西教育》2013,(42):61-61
“范例”是一种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一个好的范例应该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据因素和基础因素。范例教学的代表人物克拉夫基要求教师把教学论分析作为备课的核心,这一理论体现了对教材和学生这两个主要教学论因素的二次开发,他要求教师不仅要弄清教材自身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17.
在一纲多本的背景下,教材不再是圣经,只是教学的一种材料或资料之一;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应根据知识结构和学生情况整合教材。笔者在20余年的数学教学中学习、实践、研究,持续关注关于整合教材的认识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变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已成为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那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面对新的数学课程和教材,教师应该备什么、怎么备呢?备什么?“备什么”似乎不是问题,回答很简单:教材里有什么就备什么。这样考虑当然有道理,因为大纲和教材是教学的依据。然而,又不完全是这样,怎样备才能备到点子上?如何使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如何体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中美数学教育在教学目标、理念、方法上都有巨大差异.事实上,教材最能体现国家教学大纲或标准,它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因此,比较教材的差异是十分重要的.文[1]聚焦实施课程中的问题表征,对教材中的所有问题进行了合理的分类,在此基础上做了全面分析和细致比较,从而可以清晰地看到两种教材的差异,特别是文中建立的分析框架值得做教材比较的研究人员借鉴.以下将按研究背景、问题、方法和结果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20.
组成教学过程的三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材,而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征是影响教学过程的主要因素,改造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合理地使用现行教材,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