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开始招收第一批研究生。其后,国务院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草案)》稿,使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法规体系,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研究生教育制度。但由于后来的文革,研究生教育完全陷于停滞状态,直到1978年才得以恢复。在近2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人数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报考研究生的人数日趋增多,考研已成为社会上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考研热”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综舍作用,促使我国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逐年增多,形成“考研热”。运用教育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理论”和“筛选理论”来分析这一现象,以期探求“考研热”的深层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综舍作用,促使我国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逐年增多,形成“考研热”。运用教育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理论”和“筛选理论”来分析这一现象,以期探求“考研热”的深层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2017 年,我国研究生教育招生人数突破80 万,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达到238 万,考研热 持续升温。本文分析了我国考研热存在的原因,指出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我国必须调整人才 评价体系,破除学历社会,不能再以学历为导向举办高等教育以及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内持续多年的考研热,还有继续升温的趋势。如果说一句“全民考研”有些夸张,但在大学生、青年教师、党政官员还有其他行业中,考研热确实是一浪高过一浪,考研人数每年都在增加,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从1999年高校连续扩招以来,研究生教育也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兴起的“考研热”主要是因为就业困难。对于“考研热”的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本文将采用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方法(positive analysis),利用信息经济学等概念从微观层面上对研究生教育的需求主体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在Riley(1979)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一个计量经济学模型,从宏观层面上对“考研热”是否属于过度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信息与过度教育——"考研热"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兴起的“考研热”主要是因为就业困难。对于“考研热”的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规范分析(normativeanalysis)。本文将采用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方法(positiveanalysis),利用信息经济学等概念从微观层面上对研究生教育的需求主体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在Riley(1979)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一个计量经济学模型,从宏观层面上对“考研热”是否属于过度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考研长镜头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显示, 2005年我国考研人数首次突破百万大关,有117.2万人报考2005年硕士研究生。这是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报考人数最多的一次。比2004年增加了22.7万人,增幅为24.1%。放眼河南,今年我省报考人数为80404人,比去年多出近3万人。尽管全国录取比例为4: 1,但近年来“考研热”仍高居不下,“校漂族”和“社漂族”纷纷加入了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  相似文献   

9.
试论设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王建,张文修自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工学研究生教育一直在整个研究生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工学研究生的在校人数和毕业授学位人数都占整个研究生的45%左右。因此,如何使工学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报考研究生的热潮正逐渐弥漫整个大学校园,“考研热”的形成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反映着我国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经济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考研热”源于国家政策导向、市场竞争。提高学历,有利于个人提升竞争力,也有利于国家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品质。热的背后也隐含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增长速度过快,冷热不均,创新机制偏弱,功利意识过重等。教育管理部门应顺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优化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充分发掘原始创新能力,突出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结合,努力构建开放式的研究生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1.
持续升温的“考研热”7年来首次呈现“降温”迹象。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20万,比去年减少8.2万,自200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而据教育部17日公布的数据,200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44.9万人(其中硕士39万人),比2007年增长6%。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考研热”现象形成原因的分析,提出高等院校要理性对待研究生教育。  相似文献   

13.
持续多年的考研热在今年似乎没有进一步升温,2007年全国硕士生招生考试初试报名人数与上年基本持平,在上海、重庆等地甚至有所滑落。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说,考生群体对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选择趋于理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1991~200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人数的环比增长,对研究生招生市场的变动趋势进行判断,认为1990年后至今研究生市场呈现出由“热”到“冷”的变化趋势。通过stance模型并引入扩招产生的影响和专业设置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扩招影响大于专业设置影响时,会出现考研热现象;反之,出现考研冷现象。国家应降低扩招幅度,调整专业设置。以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工学研究生教育要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张文修等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中,工学研究生占有一个很大的比重。根据不完全统计,工学研究生在校人数和毕业授予学位的人数都占全国在校研究生人数和毕业授予学位人数的45%左右。对于这部分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培养,...  相似文献   

16.
2004,考研“热潮”下的“寒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研热一年比一年高涨.近几年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2000年比上一年增长27%,2001年增长35%,2002年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20万人,2003年达到27万人.有统计数字表明,1980年至1998年,高校在校学生人数增长了两倍,研究生则增长了8倍.预计明年报考人数将首次超过100万人.如今,2004届毕业生早就已经开始"为考研消得人憔悴"了,但是待某日蓦然回首,理想中的明天是否已守候在灯火阑珊处呢?  相似文献   

17.
杨智  阎高程 《文教资料》2008,(17):201-203
随着硕士研究生教育扩招的深入,我国出现个人硕士研究生教育投资热潮.在考研热与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日趋增大的矛盾下,本文通过对个人投资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价,以利于投资个体理性投资.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中,工学研究生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校生人数和授予学位的人数都占整个研究生数的45%以上。对于这部分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培养,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多年来,我们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立足于我国大中型企业的技术进步,改革工学研究生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工程类型硕士生培养的实践 我校于1984年成立研究生院后,第一件事是在我校召开了“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生座谈会”,清华大学等11所院校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一致认为,尽快培养出一批适  相似文献   

19.
受就业压力、社会和个人需求的影响,近几年“考研热”不断升温。然而,在考研热潮的冲击之下,高校教育出现种种令人担忧的怪现象,亟须加强对研究生教育的宏观调控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一、研究生招生和录取中的问题 随着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就业的压力就成为每一个大学生必须承受的痛,加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学历轻能力现象,考研也就被当成了解决就业难题的"救命稻草".国内本科声乐毕业生就业艰难,用人单位纷纷设下"不是研究生决不考虑"的门槛,于是"考研"便成了本科生的首选.逐年递增的声乐专业考研人数,形成了近些年来又一新的大潮.由于考研热和研究生扩招,近年来声乐研究生总体素质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