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茂红 《辽宁教育》2012,(20):46-47
中小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需要研究吗?需要研究。那研究是不是专业人员的事而不需要教师参与呢?事实上,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是应有更便利的研究条件。因而人们倡导"研究型教师",认为"教师即研究者"。那么中小学教师研究什么呢?如何研究呢?  相似文献   

2.
正内涵:我们提出,幼儿教师应当成为儿童研究者,许多教师对此感到困惑:幼儿教师为什么要进行儿童研究?幼儿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概念是什么,与专业科研人员有何不同?幼儿教师的儿童研究要如何进行呢?幼儿教师作为研究者也称做教师行动研究、实践研究。幼儿教师作为研究者就是教师有目的地、系统地探究,其目标是深入理解教学和学习,使教师成为更加认真反思的实践者,有效改进教学。幼儿教师作为研究者会使教师的教育哲学及其对幼儿的态度发生变化。它能够逐渐改善教师与幼儿之间、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在初中各科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分层教学的模式也应运而生。那么就初中物理的教学而言,分层教学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教师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呢?分层教学又是如何实施的呢?就这些问题做一下探讨,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近一年多来,种种教育报刊、杂志谈得较多的恐怕就是有效教学了,人人对有效教学都有自己的见解。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有效呢?怎样做才能达到理想的有效呢?以下笔者谈些粗浅的看法。1什么是真正的有效  相似文献   

5.
若问:孩子的天性是什么?爱哭,爱笑,爱玩,喜欢想入非非……这些都是. 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孩子的天性?又如何利用他们的天性帮助其一步一步健康成长呢? 本学期我在作文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尝试,试图从"好玩、好看、好奇"三方面充分考虑孩子的天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何源 《语文学习》2020,(3):20-24
写作教学要教给学生显性的写作知识,已经成为大多数语文教育研究者的共识。很多语文教师也开始重视在写作课上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在这样的情势下,我们应该进一步关注写作知识的课堂教学情况,使写作知识能真正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从目前的教学实践看,写作知识教学存在一个比较普遍而严重的问题一违背规律。为什么这样说?解决的办法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时代呼唤改革,教育需要创新.面对改革,语文教育须改变教法,提高认识,重新思考"语文是什么"这个问题,真正地设计好自已的每一节课,让学生不仅学到应有的知识,而且让他们兴趣盎然,沉浸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真正地对语文课产生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达到寓教于乐,增长知识的目的,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兴趣呢?笔者根据自身的粗浅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正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从教学上来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当学生感到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时,其主动性思维才真正激发和启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掌握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背景下,全国各地的教师都在努力实施素质教育,都在努力使学生真正做回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的主导地位如何体现呢?这个问题着实让很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感到茫然无措,当前教学的现状就存在着几个极端:有的老师过分"导",教师设计好了一切,只需要学生做适当的填空或者选择;有的教师又过于忽视"导",学生自己在黑暗中行走,结果一节课下来连基本的学习目标都不能够达成.现如今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有一部分教师似乎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了,他们在"导"的形式上做足了文章,可是他们的"导"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是换了汤却没有换药.以上几种教师的"导"都只能使学生"学会",不利于学生"会学".那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导",才能够促使学生去主动探索,真正做到"会学"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跟大家交流一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关于"导"的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新的教学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冷静地观察和思考后,我们发现不少课堂教学只是形式上的热闹,而实质上是低效的。如何真正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呢?课前必须要"选择"。所谓"选择"就是择优和筛选。需要"筛掉"什么?如何"筛"?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谈谈如何筛选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及有价值的问题和典型习题。  相似文献   

11.
美国大学生的“STOP OUT”是指学生在一定时间里主动地停止学业,离开学校。如果直译,可以译做“休学”。 美国的大学生中有多少人休学?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在离校的这段时间里都干些什么呢?大学方面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出现休学这种现象的社会背景是什么?下边就这些问题,作一简单介绍。 根据美国联邦政府统计中心的统计,1960—75年期间,取得学士学位的人,基本上稳定在四年前第一学年的入学人数的50—53.3%。其中,还包括用五年以上的时间才获得学士学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些幼教同行提倡用“随便站”来代替以前的“排排坐”,认为这是解放儿童的身体和精神,还他们真正的自由。“随便站”的儿童就一定比“排排坐”的儿童更自由吗?儿童的自由到底是什么?不是什么?什么样的自由才是儿童能享用的自由?教师如何做才是尊重儿童的自由?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张锐 《中国教师》2014,(13):60-61
<正>强调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教师研究之所以促进发展,在于转变思维方式并积累起有效的经验。因而,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就不能仅仅盯着做了什么,还要思考在什么目的下做这些事情,做法是否有效,如何有效,这有赖于教师养成良好的"追问"习惯。一、价值追问:是不是最迫切的问题研究是起源于问题的,教育中有着太多需要研究的问题。如果每一个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那么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逐渐受到重视,对于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帮助学生创建良好的体魄,增强未来适应社会的适应能力,体育教学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要如何才能够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做到真正的"人人参与"呢?现有的教学方式要如何改进呢?这就是我们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课改的号角响起,“体会”一词便逐渐风靡课堂,有些教师对“体会”不得要领,热衷于提问:“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读读这段话(课文)你有什么体会?”诸如此类。学生呢,天南地北,答案五花八门。课堂上看似热闹,但效果却不容乐观。那么,应该让学生体会些什么呢?怎样体会?如何才能使学生从体会中真正有所得呢?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徘徊,我苦苦思索,并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这里只想就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章,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去指导学生的问题,说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几乎所有教学论研究者都强调要深入中小学去做研究,但为什么"走下去"做研究没有成为教学论研究领域的应然趋向?教学论研究者的成长路径、研究成果的评价机制固然对其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中小学不欢迎和教学论研究者"下去"不会做研究也是两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不深入中小学做研究,当然不会生成本土的教学理论,这也是国外教学理论能够诠释中国教学实践的一个主要原因。改革高校教学论研究者的培养方式和成长路径、改革教学论研究成果的评价方式、加强教学论研究者实践研究的能力培养,不仅能使我国教学论研究有可能摆脱束缚、与国外教学理论展开平等对话,而且能使我国教学论在国际向度上的学术自主性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开放式教学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就新课导入的开放性策略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禁锢的热情,激活他们沉睡的潜能,开启他们幽闭的心智,使他们真正体会到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那么,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呢?一、巧妙利用课前5分钟  相似文献   

19.
研究式学习是指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每个受训者以学习者、研究者、教学者三重身份实质性地投入科研计划,对培训内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商讨、交流、座谈等形式,探求事物真相、性质、规律等,在获得对知识、问题深刻理解的同时,习得研究的方法,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受训者不仅要学会分析“学什么”、“做什么”,而且要考虑“如何学”、“如何做”。  相似文献   

20.
本科教学质量是高校的教学之本,随着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和学生特点的日趋复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也越来越具有特殊性。解决这些特定教学情境下出现的非代表性问题的最佳方法就是高校任课教师进行行动研究,在实际教学中研究教学问题。本文介绍了什么是行动研究,分析了高校教学为什么需要行动研究,以及行动研究的特点,并具体阐述了在高校中如何开展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