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中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转型,在这个转型中,文化的作用日益显现.文化转型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动力与内在机制,它关系到社会转型的主体--人的新形象的确立,我们必须正视文化转型在社会转型中的地位与作用,促进中国社会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与考试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考试作为社会公平理念的制度实践,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具有特殊作用。社会转型的基本内涵是指社会的整体性变迁,在我国即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过渡的时期。事实上,自1840年起我国就启动了这一历史性转变,经过160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决定政治文化转型.政治文化对社会转型具有强大的反作用.文章在深入分析我国社会转型与政治文化转型的基础上.阐明转型期中国政治文化具有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外来西方政治文化在竞合中发展的复杂现状.  相似文献   

4.
论熟人道德关系及其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传统道德关系是以熟人为主的道德关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这种道德关系的弊端日益显现, 因而其变革转型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的分化,审美文化分化为大众文化、高雅文化和主导文化。这三种文化形态分别从不同层面满足社会的精神需求,只有这多种文化形态共生互补,才能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并满足人们多方面审美需求的当代新型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与化建构二之间存在着整体性,相悖性及互动性,化的是化衍生交融的过程,其核心是价值取向,价值取向的认同是化建构的基础,而人们对化的理解方式则是化建构的前提,因此,转型时期对化的理解应采取这样一种方式,即变异质化的不可通约性为可通约性,变化的冲突对立论为化的融合整体论。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中国风诡云谲的历史的转型变革中,以文化批判开路的文化变革无论是在社会价值观念的重构还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遍及社会生活一切领域的具体变化中,都无所不在地发生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本世纪文化人最为关注的话  相似文献   

8.
16-17世纪的伦敦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伦敦移民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城市社会转型的一个重大问题。伦敦外来移民以青少年为主,酒馆文化是移民文化的典型形式。酒馆文化带有睦邻社区文化的性质,主要是一个民间和社区过程,在青少年移民中建立起社会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移民的自我调适,但也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对这些社会问题的解释,成为精英阶层推行习俗改革、削弱睦邻社区的"根据";社会问题治理的失效,体现出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持续张力。  相似文献   

9.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自己所生活的这个时代?我们一直以西方相参照,把我们的时代定位为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全球化时代、晚期资本主义(美国学者杰姆逊提出),这是因为我们与西方共时代,但我们还有本土经验,有我们时代的纵坐标和横坐标。我们的汉文化处在什么状况?只有纵横结合才能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宏观语境是当代社会转型,这也正是当代文化研究最为必然的理论问题与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与当代中国的教育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征,也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宏观背景。本文探讨了社会转型的实质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强调了人的转型是社会转型的核心,认为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的特点,实现教育整体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晚清覆亡后,中国思想文化界、教育界在经过"五四"激烈反传统潮流洗礼后,逐渐形成一种倾向,认为君主专制是近代中国社会落后、无法实行制度更新的罪魁,遂将社会转型与君主专制视为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进而将君主专制一棒子打死,缺乏历史的分析态度。事实上,从世界各国的转型实践来看,君主专制与近代社会转型并没有必然的正相关或负相关的关系,关键在于统治者的作为。晚清政府的失败,究其原因,政事不足远大于政体不良。  相似文献   

12.
经济转型包括以现代化为目标的社会转型,以市场化为方向的体制改革,以集约化为方向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新时期改革和发展的新问题赋予了经济转型以新的内容。将小康社会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具体阶段来推进,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确认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赋予了体制转型新的内容;新型工业化则可以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论民族个性特征及其与文化价值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个性和民族个性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民族个性同民族文化的内在关系作了论证。认为民族个性是一个民族大多数成员所共有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和个体个性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而民族个性是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形成的一个多层面的动态结构,它是民族文化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4.
从价值体系来看,目前我们所处的社会转型时期是一个价值多元时期,统一的价值规范已经失去它指导人们行为的意义,自我成为一种反思性的建构。从社会转型时期的突出特点出发,认识社会转型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出的挑战,进而明确传统的以“教化”为本位的教育应该转为以“内生”为本位的体验性教育,家庭教育中应该特别增多父母对孩子的有原则的宽容,而学校教育中应该特别增多评价学生的标准和各种实践性的活动,教育应该作为一种资源为自我的反思性成长、解放而努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行政文化在这社会转型期间面临着新的价值选择和建构问题。我们只有先分析当前中国行政文化存在的弊端,把握时代发展和行政改革要求,才能通过寻找推动行政文化转化的有效途径,实现中国行政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社会各界纷纷加入教育改革思考的行列,连《读书》杂志也破天荒地将新年首篇文章留给教育,邀请朱小蔓、朱永新两位教授分析中国教育的"情感缺失"。而在美国,许多人则在思考"遗失"了什么。如麦克拉伦便猛烈批判美国教育改革遗失了三十年代的"社会主义"精神。但更引人注目的思考者还是来自体制内的黛安.拉维奇(Diane Ravitch)。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的语境下,在文化转型的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教育必须将其置身于"文化中国"的语境中,直面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命运。而对文化的重新领会、重新进入,并在这种进入的过程中有所觉悟、有所发明,这就是教育的原初含义。而教育、文化、想象与人四者具有相同的时间结构,它们都将过去、当下、未来构成一体。教育、人、文化和想象本来就是一体相通,真正深刻地成为某个人也就与一种文化的命运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人的可能性中天然地包含着对文化的可能性的关切,人的自我想象中内在地具有文化想象的品格。教育就是要使得个体将自我的理解与一种文化的命运自觉关联起来。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社会的总体特征是社会转型。因此,如何在社会转型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主要议题。社会转型中的矛盾要求构建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两种关系是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来解决的。在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的前提下,如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宋元泉州是通过对外开放,开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地方社会发展的一个典型。对外开放在农业经济的土壤中培育出港口经济之花,促进了工商文化与港口文化的繁荣,推动了工商社会与开放社会的形成。这种社会转型既体现了宋元泉州地方社会在古代中国农业社会中的特殊性,也揭示了区域社会研究在整体社会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模式,课堂教学文化重构是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传统课堂教学呈现着背离、单调和专制的文化异化特征。课堂教学的文化转型,将面临着地域性文化冲突、历时性文化冲突和群体性文化冲突。新课程改革需要重新审读教学理念、学习方式和师生关系,重构课堂教学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