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权力与国家>一书研究方法独具特色,体现在文化视角与复线史观的运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将文化横向与历史纵向有机结合.而其不足之处在于权力文化网络分析的"非利益化"倾向.  相似文献   

2.
<正>由中国共产党最先提出并逐步发展为一种理论化和系统化教育方法与工作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有着鲜明的政治性;同时,作为一项"育人"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又自然而然与人所处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必然要实现对前述两种性质的兼顾。且从历时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自古便以文化渗透等方式对人们的思想及行为等具有重要影响。由陈亚红与何艳合力撰写的《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书(2017年12月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正是在集结传统文化中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资源的基  相似文献   

3.
张骥教授等所著的<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一书,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2005年度项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战略>的最终成果.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后,我较早看到,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读完了全书,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4.
黄旭 《文教资料》2009,(11):81-83
本文作者读毕杜赞奇的<文化,权力与国家>一书,顿觉震撼.作者首先犬略回顾了此书内容与观点,然后对书中的疑惑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研究》(苏醒著,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从文化建设目标、文化工作任务与具体落实等角度,突出介绍了在共青团文化建设工作中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本书系统阐述共青团的历史使命、发展过程,以及实现发展根本任务的方式方法。以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实践为主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积极展开共  相似文献   

6.
<正>大学学术权力是现代大学制度构建中的核心要素,是大学权力体系中的特有主体。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快速推进,在大学行政权力至上、学术权力公共性缺失的背景下,学术权力研究渐入学界视野。《论大学学术权力》一书运用政治学、社会学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在<菊花与刀>一书中,提出两种文化类型:罪感文化与耻感文化.在此基础上,中国学者提出了"乐感文化"这个称谓.李泽厚在对<论语>进行解读时提出中国文化属于典型的"乐感文化",如: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等,这些都为中国人所津津乐道.半个世纪以前,英国哲学家罗素谈及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他说:"中国人似乎是富于理性的快乐主义者."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一书作者是李泽厚,李泽厚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书评《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一文是因为有关"救亡"与"启蒙"的文章很多,其中,认为反对"救亡压倒启蒙"观点居多。本文试以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角度为切入点,将先参阅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一书中与五四运动相关的其他文章,主要是<胡适陈独秀鲁迅>、<试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和<二十世纪中国文艺一瞥>这三篇文章,借以论述李泽厚本人关于五四主要人物把重点放在启蒙和文化上的原因、启蒙如何先从属于救亡和后又如何完全为救亡所压倒这三个方面的问题,然后整合其他专著和论文的观点.以便探讨五四时期文化启蒙的演变。  相似文献   

9.
以杜赞奇的《文化、权力与国家》一书为例,评析了历史学领域中新兴的文化研究取向的特色与不足。该书采用的时新的文化分析思路,源于历史学与后现代思潮及象征人类学的联姻。在分析传统中国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现代化变迁时,这一思路显示了独到的阐释能力,从而揭示了中国近代政治现代化进程当中极少为人注意的负面效果,也为中国学者提供了启鉴。同时,这种文化研究取向也留下了三个有待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即文化阐释与理论模型建构的关系、经济因素与文化变迁的关系以及国家政权内卷化在文化时空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陈璐玭 《时代教育》2009,(7):213-214
后现代思想大师福柯在其<规训与惩罚>一书中揭示了现代社会赖以组织和生存的政治技术--规训,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和规训与惩罚有关的政治、权力等方面的问题.而伴随着现代社会规范化教育的是一系列新的规训手段与惩罚手段.本文将结合福柯<规训与惩罚>中的操练驯顺的肉体的方式及规训的手段两方面的理论来审视现代教育中的规训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正>由韩颖琦著的《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模式化的"红色经典"》一书,具有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传播价值。该书中的"红色经典"叙事模式并非大众所熟知的红色文化,而是中国大众文化、政治文化、民间文化与通俗文学的政治化表述。透过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红色经典"小说内容是中国传统通俗叙事  相似文献   

12.
薛卫军 《文教资料》2008,(23):80-81
近几年来,国内兴起了一股研究<周易>的文化热潮,人们称之为寻求中国文化之根;同时,探讨中国现代文化的走向问题,驱使着人们不断地向起源复归,而寻来找去,总是找到<周易>这部古老的典籍.可见,<周易>这部书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深远和巨大.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以<斩鬼传>闻名的山西作家刘璋曾经创作了四部才子佳人小说,即<飞花艳想>、<凤凰池>、<巧联珠>、<幻中真>.以其为主要研究对象,探析刘璋才子佳人小说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对深入了解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宋元林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将儒家心理教育、老子生态思想、王阳明"知行合一"教育思想、《论语》生命教育思想有机结合,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视角,联系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青年教师信仰和师生关系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给予相关专业学习者和教育工作者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启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出丰富、多元的思想内容,涉及很多"做事做人"、传统道德、思想  相似文献   

15.
<正>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包含广泛的知识与精神修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特别品质。余秋雨先生在《何谓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我对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解读尤为认同。教师对课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月令"书是一种以一年十二个月为体系记载历象、物侯,并以此安排经济、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文献体裁.这种体裁,大概始于原始社会末期,现存文献<诗经·七月>、<夏小正>与<吕氏春秋·十二纪>、<淮南子·时则训>都有不同形式的反映.而初以"月令"命名者、且最代表月令书的专文,则见之于<礼记·月令>>.自此以后,"月令"书体裁广为流传,仅中国农书全部或部分采用以时系事(即"月令"体)体例写成的就有二十余种,<逸周书·时训解>、<四民月令>>与<农桑衣食撮要>>,都是月令体文献的典型代表.对此,学界论述的较多.但是,学界很少注意到宋朝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与我国传统月令体的关系.实际上,10卷本的<东京梦华录>第6至10卷的内容,也是很典型的月令体文献.  相似文献   

17.
<管子>一书内容驳杂,思想丰富,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后人对此论述已非常精到,故在此不再述赘.此文主要从交叉学科(伦理学-法学)的角度来考察<管子>的法制思想,以探寻其法制思想中所蕴含的道德诉求,从而寻找到<管子>法制思想的合理内核——人本性的回归,即回到人本身.  相似文献   

18.
<诗经>是一部古老的文化典籍,<诗经>的编纂与流传,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关<诗>与史、与政教的关系,在前人的著述中不下百十种.<诗>可以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周代的礼教文化制度和社会政治生活.<诗经>中的许多篇章,保存了周人生活的各个画面,成为后人研究周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9.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一书直面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研究的挑战,通过后现代理论视角对现代叙述的深入,达致关键概念的历史语境转换,以现代与后现代双重视角解读的方式,成功剖析了国家政权建设历史过程中国家和乡村社会权力互动关系,展示出文化符号的权力底蕴,体现了其权力解释框架的创新;杜氏研究策略结合现代历史宏大叙述与后现代小叙事,在对中国历史作出全面而立体描摹的同时,成功展现复线历史观与福柯方法观在中国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其史料分析范式的突破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20.
<正>所谓区域文化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加之历史、政治和经济等因素的长期作用而在语言行为、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共同方式。一所学校必然处于一个区域,因此学校文化不可避免地会融合当地的区域特色。就盐城市第三小学而言,自"少年新四军军校"成立以来,学校坚持以"感恩·传承·有为"为宗旨,以盐阜老区老一辈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