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社会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有关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模式研究的基础上,对二年来我省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社会化的实施与进展的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与分析,结论认为:①社会化将是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体系完善的重要途径。②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社会化不能一蹴而就,应有一个逐渐推向社会的过程。③学校要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相互支持,优势互惠。④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在社会的参与下,应结合社会对未来多元型人才的要求,为培养出高素质体育后备人才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王贺 《体育世界》2012,(6):12-14
随着我国08年顺利举办奥运会,全国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担负着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的重担。面对变化发展的国际形势和社会要求,我们要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多种社会化模式,提高学校体育训练的水平,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要纳入学校教育的轨道,坚持以育人为宗旨,既育体又育心,突出教育的特色。但是现阶段学校课余训练的状况令人担忧,笔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一、研究目的针对现在学校业余训练不景气的现状加以分析原因,寻找对策,从而为学校业余训练提供支持与帮助。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我县各级部分中小学运动员、教练员、班主任及家长等。运动员为各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80%的中小学生在农村学校就读,发挥农村学校人力资源优势,探索切台实际的农村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体制,寻找农村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为发现和选拔体育后备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笔者对海峡两岸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的管理体制、主要组织形式 ,以及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的基本特征与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认为 :由于历史的原因 ,两岸形成了独自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体系与特点 ,各有其长处和不足 ;通过比较研究 ,充分发挥两岸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的各自优势与成功经验 ,加强两岸学校体育交流与合作 ,以促进两岸学校体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浅谈中学课余体育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有体育才能的青少年学生进行系统训练,为运动队和高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竞技(后备)人材,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业余训练还能促进学生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没有高质量的业余训练工作,学校体育工作也不可能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体育特长生课余体育训练进行探索。一、处理好课余训练和文化学习的关系。如果因为学生参加课余训练  相似文献   

7.
在调查研究与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上海市学校课余训练社会化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的改革设想。宏观上,强调整体性、系统性、统一性;微观上,强调多样性、协同性、自然性。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新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进行分析,就高校如何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出一些见解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课余体育训练环境为研究对象,依据教育学基本理论,提出了课余体育训练环境的基本概念,认为课余体育训练环境作为学校体育环境中的一部分,是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条件。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理论上论述了课余体育训练环境的概念、构成、内容及优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回顾暨深化改革的对策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代体育的种子是最先播撒在学校里。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稳定、经济起飞,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竞技体育所取得的突破与辉煌极大地鼓舞了国人的体育热情,也为我国学校体育注入了新的内涵。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原国家教委于1986年在山东掖县召开会议,并和原国家体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水平的规划》(下简称“规划”)。 这一“规划”的下发与实施使我国高校体育如沐春风,15年来,在各级领导和广大学校教练员、学…  相似文献   

11.
加强课余体育锻炼管理的意义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论证了在新形势下加强课外体育锻炼管理的价值、意义,旨在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及同行对探讨课外体育锻炼科学管理的关注,共同解决这一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选择与制约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炯  唐炎  彭莉  公立政 《体育学刊》2011,18(6):94-100
通过对重庆市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选择及制约因素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家庭经济压力、健身的习惯与方法、健身兴趣及价值取向、学校体育政策、健身的环境与指导及课业压力是制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参与行动的6个关键影响因子,其中健身的习惯与方法、健身的环境及指导影响力最大,学校体育政策次之,健身兴趣及价值影响力最弱;传统学校比一般学校学生拥有更好的体育政策、更好的锻炼意识与价值认同感、更优的健身环境及健身指导;不同年级青少年中,小学生拥有最好的健身习惯与方法、最优的健身环境及指导、最小的课业压力,初中生这3方面次之,高中生最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OSF训练法可以作为普通高校业余田径训练的一种新方法,并对该训练方法的优缺点和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50年体育师资队伍培养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建国50年以来,我国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到目前,体育师资队伍在整体素质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从体育教师的培养来看,还存在着培养体制陈旧,注重数量,忽视质量;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注重术科教学,忽视学科教学;注重“专才教育”,忽视“通才教育”,等问题。通过对50年来我国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分析,对未来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提出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杭州市百余所中小学课外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课外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中有其独特的作用。鉴于当前的形势,对杭州市148所中小学校的课外体育开展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座谈。对调查结果作了统计与分析,并对调查中反映出来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重新审视课外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马宁 《体育学刊》2006,13(1):138-140
通过对学生体质下降原因的分析,揭示出学校体育工作中对课外体育锻炼的不重视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学校体育应以课外体育锻炼为中心,以体育课、课外体育训练和竞赛等形式为辅的观点。只有真正提高课外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才能落实和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任务,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效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高师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的路径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当前高等师范体育教育现状的分析,根据现行教学大纲的教材内容安排的系统性和互通性,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学科的教学,并运用实效性较强的教法手段,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多种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体育人才,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王青华 《精武》2012,(31):44-45
本文在拓展训练的定义、功能的分析基础上,探讨了体育与拓展二者之间的区别,认为虽然拓展训练在教育功能上与体育课程的有着共同追求,但是不可完全抛弃体育课程的基本特征,而盲目的将拓展训练内容引入体育教学中。针对引入融合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身体自尊、一般自尊和一般生活满意感3个量表为研究工具,采用集体课外锻炼和自行课外锻炼的分组方式,同时辅以认知干预,对35名体育后进生进行为期8周的干预实验,为考察结合认知干预的两种不同课外锻炼方式对大学体育后进生的影响,实验前后进行量表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差值多元方差分析及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不同课外锻炼方式在因变量身体自尊、一般自尊和生活满意感上的主效应均非常显著;两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实验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两干预组的效果也存在差异.结论:不同形式的课外锻炼能不同程度提高大学体育后进生的身体自尊及生活满意感水平,且自行课外锻炼方式对大学体育后进生干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