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余映潮在诗歌教学中十分重视朗读。余映潮的朗读教学一方面主要通过示范指导品味诗歌节奏、语调等;另一方面通过点评指导完成诗歌朗读教学,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分别作出点评,进而提高学生诗歌朗读的能力,完成朗读的有效教学。一、朗读教学分析余映潮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朗读。在他"重文本,重朗读"教学理念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相似文献   

2.
刘静 《广西教育》2014,(34):96-97
我们今天的古典诗歌教学中,容易忽略了诗歌的朗读教学,削减学生诵读的时间,使学生无法读出古典诗歌的意韵,失去感悟中华语言魅力的良机。针对此种现象,作者从三个方面浅谈诗歌朗读教学方面的看法与做法:一、重视朗读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作用,二、学诗须先提起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三、准确把握好古典诗歌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相似文献   

3.
运用恰当的朗读方法,解读古典诗歌的“神旨”,不仅是朗读教学的问题,而且是研究古典诗歌艺术形式的理论问题。本文探讨了古典诗歌在节奏特点、声情表现、声调处理三个方面的朗读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结合具体诗歌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4.
一、优化朗读训练 上好诗歌课,对于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但有的诗歌让学生充分体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诗歌是需要多读的,古代诗歌、现代诗,特别是抒情诗,尤其需要多读,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诗歌总是采用教师范读、点名朗读或全班齐读等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富有感情地朗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单调枯燥,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被读得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5.
诗歌教学存在课堂结构程式化、朗读随意化、理解文言化等现象。教师要把握诗歌的特点,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把握新课标诗歌教学的要求,才能克服和纠正这些问题,达成诗歌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诗歌朗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上海市嘉定区封浜中心小学姚惠珠朗读,是阅读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应有的基本功训练。它既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重要手段,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我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在诗歌朗读方面作了一些探...  相似文献   

7.
在诗歌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状:有朗读,不知道为什么朗读;多朗读,不知道怎样朗读。朗读似乎成了应景的东西,没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成了无效的朗读。层递式朗读教学,可以把朗读和诗歌教学中主要的三方面内容即诗歌大意、主题情感、语言品味巧妙结合起来,逐层深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使语文课堂视野更开阔,内涵更丰富。  相似文献   

8.
一、朗读教学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至关重要,有感情的朗读,往往能使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抒情的散文、一个动人的故事更有魅力,使一篇雄辩的议论文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9.
诗歌朗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亦是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诗歌的意境、提高诗歌欣赏能力的重点。而要做好这项工作 ,必须明确朗读的重要性 ,处理好讲解与朗读的关系 ;同时掌握好朗读要领和方法。由于新旧诗体不同 ,朗读方法也就有别。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教学角度:语言品味课。主要教学过程:朗读———品味———迁移。训练实施过程:一、导入回忆、背诵写“乡愁”的古诗词导入。二、朗读1.听配乐录音(或者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2.朗读指导。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深挚。3.分四小组朗读余光中的《乡愁》,让学生评点。4.指名读席慕蓉的《乡愁》,师生共同评点。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三、品味1.找出第一首《乡愁》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5,(62):31-32
诗歌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朗读教学是学习诗歌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本文主要以朗读教学为主,从范读、领会节奏、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诗歌的艺术美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张艳荣 《小学生》2011,(6):72-73
什么才是诗歌教学的灵魂呢?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几千年的诵读教学,使得古人浸润在诗的国度里,情思洋溢、神采飞扬。因此,诗歌最好的教学方法仍是诵读。朗读的方式有多种,教学的方式有多样,我主要采用朗读、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举足轻重,作为诗歌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诗歌朗读"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立足于语文教学中诗歌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尝试对"朗读"在实际教学中的地位加以大胆的变革,并且分别从普遍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和特殊意义上的操作方法两个层面加以论述。在"培养中小学生对汉语言的感受能力"总体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确定"诗歌朗读"作为实际操作环节中的最重要教学手段,并确立其教学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教学《乡愁》为例,针对学生诗歌朗读能力较差的现状,结合诗歌的特点,把读作为教学重点,按着朗读与品读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发现诗歌的新奇美,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的层次。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诗歌教学要将朗读放在重要的地位,要引导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体会诗歌凝练的语言与丰富的内涵。【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2.在反复朗读中,增强学生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之一。古代诗歌具有很强的韵律,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通过朗读可以表现出诗歌的这些特点。学生在朗读古代诗歌的过程中可以再现诗歌的意境和思想内容,体味诗人的情感。朗读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感染自己和听众,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朗读在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训练型语文教学的操作方法杨小媛一、说的训练说的训练包括课堂发言、课前3—5分钟朗读和讲说、课外演讲辩论会等三种基本形式。这里介绍第二种形式。1.朗读和讲说内容:初一第一学期,朗读诗歌、讲故事;初一第二学期,朗读并介绍一首诗歌,评述一则故事;初二第一学...  相似文献   

18.
谈诗歌朗读     
本文从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出发,论述了诗歌朗读的意义和作用,并根据诗歌的特点,从五个方面探究了诗歌朗读的方法。本文认为:要朗读好诗歌,首先要深刻理解诗歌的内容;其次,要深入诗的意境,酝酿出真情实感;第三、要掌握好朗读的节奏;第四、要读好诗的韵脚;第五、语调和诗节层次要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9.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学生能读出一些韵味.在教学中,大多数老师会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反复朗读来打动学生的心灵,体会诗歌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通过反复朗读,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朗读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朗读,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通过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诗歌是灵动的,但诗歌教学却是相对务实的。欲使诗歌教学既保持诗歌自身的灵动又具有较强操作性。我们必须构建适宜的课堂教学结构。 首先,要安排好课堂的组织结构:课前预习,查找有关诗歌教学的资料,为诗歌教学做好铺垫;诗意导入,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浓厚兴趣;设置情境,营造诗意氛围;吟唱朗读,把握诗歌的节奏旋律;讨论交流阅读感悟,[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