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语》学是研究《论语》的专门学问。它在中国古代共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形成期,期间,《论语》一书的整理与定型及对《论语》的注解几乎同步进行,《论语》学作为一门学问诞生。第二个时期是发展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大增,出现了两本对后世《论语》研究有重大影响的专著《论语集解》和《论语义疏》,这两本书也代表了当时的两种新的注解体例。第三个时期是衰落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数量锐减。第四个时期是复盛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数量激增。产生了《论语》学史上两部有重要影响的著作《论语注疏》和《论语集注》,注解方式也趋向义理化。第五个时期是总结期,产生了不少以辑佚、考异、辨伪、注释为主的《论语》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论语》之"学"在内容上包括文、行、忠、信;在方法上要求学与习相结合,学思并重;在目的上强调"学以致其道"。《论语》之"学"本质上是"为己之学",它具有文化传承意蕴,同时,其内涵和"为己之学"传统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传兵 《文教资料》2010,(18):208-210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了横排简体标点本《十三经注疏》,其后又于2000年出版了竖排繁体标点本。此版《论语注疏》标点由于词义和文义的理解原因,有未尽当之处,今就其中一些问题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4.
5.
《论语》是孔子以及其弟子留给后人的一部启迪教与学智慧的著作,《论语》中的对话蕴含了众多教育的道理以及做学问的方法。通过对《论语》的解读,试从教育与为学两个方面来论述孔子所实施的教育举措以及教导学生做学问的方法,以期从中吸取教育智慧的火光以及为学之法之精华。  相似文献   

6.
考察《论语》与《论语注疏》中的人称代词,发现从上古到中古,人称代词的演进状况大致是:①第一人称中“而”、“予”、“朕”已经消失,“吾”、“我”仍在使用,且“我”占主导地位;②第二人称“而”已经消失,“女”、“尔”一直使用;③第三人称“彼”、“夫”已经消失,“其”、“之”一直作为第三人称代词;④两部书中的“他”均作旁指代词。  相似文献   

7.
唐代宋若莘著、宋若昭注的《女论语》为现存唐代两部女教书之一。此书作年约在贞元元年或稍前,宋氏姐妹的生年约在宝应元年至永泰元年之间。宋以后典籍出现了较多将《女论语》作者误载为宋若昭的现象,这既与宋若昭在宫中的身份和地位远远高于其姊宋若莘有关,也与由此导致的宋若昭在民间的影响更大有关。  相似文献   

8.
郑玄《论语注》对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在汉代及后世的传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系统地注解《论语》,郑玄在注释中使用了约20个训诂术语,这些术语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术语系。全面分析这些训诂术语及其内涵对于正确解读《论语》原文及郑注都有重要的作用,并能为专书训诂术语体系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徐志刚《论语通译》是《论语》的注释本子中翻得较好的本子 ,但也存在某些商榷之处 ,一一罗列 ,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具有完美师德的大觉大悟大智慧的“君子儒”形象,被后世尊崇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典范永垂的至圣先师。  相似文献   

11.
《论语》是古代汉语的典范, 它的词汇对后代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同义词的丰富是语言丰富的一种反映,《论语》中的同义词不仅数量多而且基本上具备了当代同义词的类别, 对这些同义词进行分析可以加深对古汉语同义词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论语》中的比喻作了穷尽性的归纳与分析,从喻体的选用、比喻的外在形式、内部结构等角度出发,在分类的同时着重分析了不同类别的比喻的语言特色、表达效果,认为《论语》中的比喻形式简洁,表意丰富,为后世比喻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周远斌 《滨州学院学报》2006,22(1):30-32,37
古今对“慎终追远”章的解释基本上是一致的,以尽哀尽礼治丧解“慎终”,以尽敬尽诚祭祀解“追远”,以“君能行此二者”,“下民化之”,其德归厚,解“民德归厚”。但若结合当时的文化语境细究起来,就会发现这延续了两千多年之解释的不当。经考证,“慎终”应指德行善举的一而贯之,有始而能终;“追远”指行仁之道,“死而后已”;“民德归厚”指民众若能做到“慎终追远”,自会德性复归于先前之淳厚。  相似文献   

14.
清诗丛考(再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清代诗歌系列考证中的一组文字 ,通过对清诗五则的考证 ,旨在解释有关重要作品的某些具体问题 ,纠正旧有的疏忽和错误。主要包括 :一、朱彝尊《风怀二百韵》杨注、孙注及其他 ;二、王士祯《秋柳》用沈约诗 ;三、王士祯《秦淮杂诗》与董说《西游补》 ;四、蒋士铨《京师乐府词·象声》与“口技” ;五、舒位《黔苗竹枝词·东谢蛮》图片资料。  相似文献   

15.
《高唐》、《神女》二赋,于汉魏献中就见于记载,此后流传于世,影响甚大,代有所论,自汉至明,未有疑之,及清始有人疑之,到了20世纪初则疑之更甚,然经当代学研究,所疑之理由,或失于深考,或主观臆断,故二赋实当为宋玉所作。考之二赋中地名,所谓巫山即阳台山也,地处云梦东北区,高唐观和朝云庙皆在此山之上。又考楚迁陈郢后,云梦东部并未沦陷,尚隶属于楚,在楚与秦议和后,襄王完全有条件有理由一游云梦。据此,我们认为《高唐》、《神女》二赋作于楚迁陈郢之后。此说,正与《史记》记宋玉事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北宋元?诗人郭祥正存诗约1400余首,收辑在其诗集《青山集》的诸多版本中,《青山集》在长期流传中,其版本众多,所收诗文在内容、数量上也不尽相同。其次,《续集》或七卷或五卷,为《青山集》最大疑点,经考辨乃为宋人孔平仲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清代诗歌总集所收的作者,在清代有作品传世的诗人中占据大头,其总数至少可达十万家。面对如此众多的作者,有关总集本身在处理时,难免会出现某些知识上或技术上的问题;后人在认定时,同样可能会产生各式各样的错误。因此,从作者的角度考察清诗总集,以及对有关作者的生平事迹进行探讨,将是清诗总集研究的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张九龄研究领域相关史料的甄辨,对张九龄生平籍贯、科考及主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或未曾引起注意,或没有细致比勘,从史料角度重新提出,加以讨论,对张九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戴震集清代考据学之大成,是乾嘉时期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他继承了顾炎武以来特别是惠栋倡导的由名物、度数以通经义的汉学主张,大力推阐汉学的治学宗旨.戴震不仅继承了汉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和超越了汉学,从而使其考据学表现出鲜明的理性特征.戴震考据学既具有积极的学术意义,也因为时代的局限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荆州府志》和新、旧《枝江县志》所记“庾台寺”乃庾信讲经之处,当因清人张冠李戴,将庚亮”庚楼”误为“庾台”,并将“讲经台”事主由陆法和误记为庾信;若有“庾台”极有可能为庾信别墅;庾信未曾信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