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课程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大学课程价值反映的是课程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体现的是课程对个体(教师或学生)和社会的意义,是对个体与社会一定需要的满足,一旦某种价值被确认,它就形成了课程价值的取向。因此课程的价值取向本质上是选择一种课程价值的倾向性,那么大学课程的价值基础是什么,该如何选择,都是需要探索的问题。一、大学课程价值取向研究概述大学课程的价值取向与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关于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一般认为有三种,即知识本位,社会本位和人本位价值取向。这三种价值取向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几乎可…  相似文献   

2.
关于大学课程设置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是大学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大学课程设置的逻辑起点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大学课程设置的知识模块不是封闭的"金字塔"形状,应该是开放的"知识树"状态,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应坚持技术知识本位、知识能力本位和做人本位的有机统一;大学课程设置门数每个专业控制在50~60门课程之间、总学分控制在150~160之间、每个学分控制在15学时左右,选修课程、通识课程、实践课程分别控制在占课程总教学时数的1/3为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高等学校课程价值取向研究的现状,分析了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的优势及局限,并指出这三种课程价值取向的发展方向是三者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4.
校本课程存在“人本中心”和“知识中心”的价值理性价值取向,以及“学校中心”的工具理性价值取向。研究发现,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所获的课程权力具有周期性、差异性和复杂性,由教师校本课程权力“螺旋式迭代”的发展轨迹可以归纳出主导型、无为型、主动型、抵抗型、被动型和平庸型等权力实践类型,并进一步探讨外因和内因对教师校本课程权力的夹击。最终,以“知识中心”和“人本中心”课程价值取向的知识社会学为理论脉络,勾勒小学校本课程价值取向与教师校本课程权力之间相互作用的平衡关系;透过社会学冲突论视角,解释小学教师校本课程权力的螺旋式迭代状态。  相似文献   

5.
适应与超越之间:大学课程的价值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价值选择是大学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大学课程价值取向的理论纷争主要有两条线索 :一是学科本位、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之争 ,一是认识论和政治论之争 ,两条线索相互交织形成了现实选择的复杂形态。历史警示大学在课程价值选择上要有所适应 ,有所保留 ,有所批判 ,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6.
当代课程改革中类主体本位的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世纪即将结束之时,我国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众所周知,任何课程建构若不优先考虑价值取向问题, 没有哲学价值论的引领,都将陷入盲目和混乱,从而以失败告终。所以,新一轮课程改革需要新的哲学价值论的引导。在课程发展史上,存在三种基本的传统的课程价值取向: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和个人本位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2003年3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除了体现新课标精神,给学生更宽广的自主学习空间外,其教学大纲更强调课程的社会价值。它改变了过去高中教学中片面强调“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把“社会本位”与“学生本位”有机结合,既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又兼备科学与人、实践与交流、人和自然关系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课程价值取向的时代走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本位、社会本位、人本位等三种价值取向是人们对课程形成的基本价值取向,在网络化生存、全球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影响下,在课程价值取向上体现出多元价值的和平共存和多元共生,通过对知识观与社会服务观的重新认识与改造,形成了以人文精神为最终追求的当代课程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2003年3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除了体现新课标精神,给学生更宽广的自主学习空间外,其教学大纲更强调课程的社会价值。它改变了过去高中教学中片面强调“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把“社会本位”与“学生本位”有机结合,既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又兼备科学与人文、实践与交流、人和自然关系等内容,同时还明确地把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纳入课程目标中。发展STS教育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潮流和热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向,极具时代意义。一、物理课程中渗透STS教育的现状及其意…  相似文献   

10.
在线学习作为新的学习形态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远程教育、企业员工培训等领域.相比传统课程,基于在线学习的在线课程具有交互性、灵活性、生成性、开放性特征.从课程主体需要和课程发展规律双向关系看,在线课程有知识本位、社会本位、人本位三种价值取向.“对话”与“开放”是在线课程文化的必然选择,即要构建全球在线课程的文化新秩序、国际化的交互式教学新语境、全球精神的在线课程目标、内容、标准.  相似文献   

11.
从人的价值角度审视德育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为,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体。从人的价值角度探讨德育的价值,可以看出德育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它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上,更重要地体现在为人的发展服务的功能上,因为社会是由人来构成的。德育的价值体现为为社会服务和为人的发展服务的双重功效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2.
对[1]、[2]中在[a,b]上的可积函数f(x)的平均值函数F(x)={1/x-a∫a^x f(t)dt x∈(a,b) f(a) x=a的极值问题提出了改进。  相似文献   

13.
李红  李瑛 《集宁师专学报》2003,25(3):31-33,53
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问题.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人生价值观建设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以社会个体的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个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的自我价值的本质及实现和提高,对于帮助青年人正确地作出人生价值判断.并采取有效途经实现并提高自身的价值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哲学界和经济学界关于价值涵义问题的不同探索进行了简要述评 ,在此基础上对哲学价值与经济学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并简要指出了弄清哲学价值与经济学价值对立统一关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该文论述了积分第一中值定理中的介值点可在开区间(a,b)内取得的基本证明,并以例题说明。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对工业化初期的资本主义英国进行批判分析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应不拘泥于理论教条,而应当结合国情,与时俱进,建立社会主义财富论,这不会导致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  相似文献   

17.
价值理论是当前理论和实践的重大问题。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难以正确说明当前重大的现实问题;而非劳动因素如何决定价值.特别是如何使价值增值尚无合理的解释。从价值本质理论看:价值的本质是人们之间社会关系,价值决定的基本要素在形式上表现为劳动和资源;价值的形成和增值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体现了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The Predictive Evaluation (PE) model is a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approach with the element of prediction. PE allows trainers and business leaders to predict the results, value, intention, adoption, and impact of training, allowing them to make smarter, more strategic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investments. PE is invaluable for companies that struggle to define the success of training, fight to justify its value, or view training as an expense rather than an investment with predicted return.  相似文献   

19.
20.
价值差异与价值共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影响价值差异的原因有很多 ,简要概括 ,主要有 :社会地位的尊卑、生存环境的优劣 ,历史风情的雅俗 ,社会演进的快慢 ,应然使然的差距 ;价值共识的主要路径 :进行范式修正 ,重视底线价值 ,加强中介转化 ,发掘传统价值 ,利用现代科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