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四川省中语会的支持下,我校开展了“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的实验研究。这项实验就是运用“读写结合点”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系列训练,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探索读写结合的规律、特点和方法。“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的特点有三:第一个特点,运用“读写知识结合点”进行读写训练。“读写知识结合点”是指读与写在知识  相似文献   

2.
三、抓住“动化”点,使读写训练深刻化 在阅读教学中,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内容,往往要对教材进行动化处理,而在作文教学中,为了挖掘课文中的写作素材,往往也要对教材进行动化。因此,“动化”便成了读写的重要结合点。以此为结合点进入深层次,有利于使读写训练深刻化。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下列“动化”形式进行读写训练: 1.排除式。可排除课文中的某一条件,以引导推理事情的发展。如《东郭先生和狼》读后,可引导想象如果老农不出场,东郭先生与狼周旋,最后还被吃的情景,让学生顺着文章中间部分读写。 2.漆加式。可以文中添加某一条件,引导想象推理。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可引导想象:如果小  相似文献   

3.
自1998年开始,我校在语文学科开展了“双线梯级读写训练”的实验与研究。所谓“双线”,一是指以课文为例子进行读写训练的课堂教学;二是指课外读写及语文实践活动。所谓“梯级”,包含两层含义:(一)从初中学段语文教学整体着眼,以表达方式或文体为板块,确定各年级读写知能训练点和训练标高,年级互相联系,瞻前顾后,梯级推进,实现语文教学的系列化和序列化。(二)课堂教学遵循整体感知→深入阅读→强化训练→读写迁移的梯级训练思路,以培养语文能力为主线,以灵活的课型落实本年级读写知能训练点和训练标高。“双线”注意的是学生知能训练的横向…  相似文献   

4.
“读写结合”是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课题,也是在当前大语文背景下对阅读教学进行重新审视和改革的根本途径之一。本文主要就“读写结合”实验的基本理论,训练点的定位,训练操作方法及常用训练形式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读写结合”是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课题,也是在当前大语背景下对阅读教学进行重新审视和改革的根本途径之一。本主要就“读写结合”实验的基本理论,训练点的定位,训练操作方法及常用训练形式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陈俭 《广西教育》2011,(26):21-22
读写结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写作因素,把写的训练有机、有度、适时地融合于阅读教学中,使读写相得益彰,这样既解除写作教学“无本可依”的困惑,又可引导学生从阅读教学提供的优秀篇章中寻找可模仿的“范本”或有价值的训练点,解决写作教学“无章可循”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根据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写作教材的特点,从中精选出典范例文,再根据所选范文的特点,确立相应的知识能力训练点、思维能力训练点和思想内容积蓄点,组成一个读写结合训练序列.教学实践中,通过确定年级学段的推进序列,选择恰当的读写结合点,搭建有效的练笔平台,扩大读写积累途径等,将作文序列训练有效地落在了实处.  相似文献   

8.
黄丽霞 《小学生》2010,(10):52-52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笔者认为制约语文教学效益的瓶颈在于“读”和“写”。如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实行有效地读写结合的语文训练呢?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以“单元”为单位的“读写结合”教学,十分注重“读写结合”训练目标的分层落实,注重展开“读写结合”的训练过程,使一个阶段的“读写结合”教学成为一个整体,避免单课教学一蹴而就和训练综合的弊端,使学生每学一个单元就必有所得。另外,在由易到难的单元层递训练中,可使各个层面的学生牢固掌握某一写作技能。随着各单元“读写结合”训练的展开,全体学生的写作技能得以不断有效形成。在“单元读写结合”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点做法。一、“写作目标”与“阅读目标”相…  相似文献   

10.
“读写例话”从小学语文第七册开始。它是在三年级对学生进行“观察事物、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抓事物的重点、抓事物的特点”这五个读写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侧重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点训练教材。第七册四个侧重“写”的重点训练以《一要真实,二要具体》为中心,解决文章的内容问题。文章内容从哪里来?《怎样才会喜欢作文》已经告诉学生,  相似文献   

11.
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分离的现象,提出文本阅读教学读写迁移训练的教学设计理念,阐明读写迁移设计的教学价值与操作方法,指出读写迁移要找准文本切入点,关注学生兴趣点,突出思维训练点,关注情感渗透点,并揭示了读写迁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一、清晰性 :训练的显化作为指导读写“例子”的课文 ,训练内容因编者意图、课文特点、学生实际而定。因此 ,要保证训练点的优化 ,须在课文特点与编者意图、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的结合中显化训练点 ,使其定量清楚 ,定性明确。如《我的战友邱少云》通过剖析 ,可确定如下训练点 :①由“读写例话”确定三个重点训练点 :抓住邱少云“隐蔽情况”、“烈火烧身”、“壮烈牺牲”三处外表 ,联系情境 ,想象画面 ,体会心理 ,理解人物特点 ;②由课后作业确定四个常规训练点 :读写词语 ,分段概括段意 ,归纳中心 ,背诵片断 ;③由课文特点确定三个一般训练点…  相似文献   

13.
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是一个有机统一、紧密联系的整体。注重听说的基础上加强小学英语读写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本文从“读”、“写”训练和“读写结合”的朗读训练来谈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英语读写训练。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同的教学重点,在选择读写结合训练点时也不相同。《颐和园》一文,读写结合训练点较多,可以让学生想象画面写,深化对文章的体会;可以变换体裁写,以内化文本语言;也可以在阅读中得法,迁移全文的写作方法,这样就能达到读写的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5.
读写结合即抓住阅读和写作的联系点进行读写迁移。读写训练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阅读课堂应从抓学生情感点、抓语言精妙处、抓课文留白点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相似文献   

16.
一、认真备课,找准切入点读写结合要取得成功,教师课前的认真备课、科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和保障。教师应该在备课时尽量发掘课文内容或者写作手法方面能引起学生兴趣和灵感的触发点,作为写作训练的切入点,设计并开展作文训练。二、抓住时机,适当切入教师在备课中找到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并且设计好了写作训练的具体方案后,就应抓住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适当引入课题阅读和写作训练相结合方式,最终取得读写结合的良好效果。从语文课的结构模式来看,读写结合一般采用以下常见的三种方式:①“读-析-写-比-改”式:就是教师把…  相似文献   

17.
我们于1990年下半年开始在县城三所小学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语文单元读写结合尝试教学法”实验,现将实验的有关情况简介如下。 (一)对课题的认识我们之所以要开展“语文单元读写结合尝试教学法”实验,是这样认识的:第一,建立“单元”概念,突出教材的整体性,强化教学的整体观,变“零打碎敲”为“整体优化”;第二,突出单元读写重点,理请读写训练序列,做到以读助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解决语文教学序列不明,训练不实、读写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写作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整体性社会语言现象。语文教学要置阅读与写作于整体化的学习状态之中。根据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三部曲"为:立足文本,聚集表达,阅读中揣摩读写训练的结合点;精心设计,指向语用,迁移中内化读写训练点;因写而读,读中求法,习作中强化读写生长点。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中融合读写训练,这是标准的同步教学模式。教师要对教学设计展开创新研究,找到更多的教学融合点,将阅读教学和读写训练巧妙结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阅读感知机会。"课文就是一个例子",教师要做到深潜文本,探寻读写链接点;发掘留白,搭建读写基础点;内融鉴赏,抓住读写临摹点;拓宽视野,突破读写临界点。  相似文献   

20.
朱作仁 《江西教育》2002,(19):16-17
名师简介:丁有宽,1929年生于广东潮州,潮安县浮洋镇六联小学特级教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他长期致力于“教书育人,转化差生”和“读写结合教材教法”两项科研实验。专著有《我与顽童》、《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小学生记叙文读写学习法》、《小学生记叙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法》、《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法》、《丁有宽读写结合教学教例与经验》、《小学语文读写同步系列训练》、《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8本。主编、编写的五、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被国家教委推荐全国试用。曾获党和国家颁发的国家级部级荣誉证书20本和金质奖章8枚,立大功三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