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科学     
《生物学教学》2009,(12):68-68
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首次在细胞层面捕获记忆图像;德科学家的研究证实小脑参与短期记忆这一高级认知过程;瑞士科学家揭开催眠之谜;  相似文献   

2.
神经科学     
《生物学教学》2012,(8):74-75
浙江大学科学家让猴子用意念控制机械手据2012年2月22日《文汇报》以及2012年2月23日《科技日报》报道,2月21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求是高等研究院的实验室里,一只叫"建辉"的猴子正在用抓、勾、握、捏四种不同的手部动作"对付"它面前放着的有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神奇的是,在不远处,一只机械手就像是与"建辉"有"心灵感应",亦步亦趋同步做着与"建辉"一样的手部动作。这是浙大求是高等研究院脑-机接口研究团队取得的最  相似文献   

3.
神经科学     
《生物学教学》2006,31(7):70-70
专家解释右脑控制左半身、左脑控制右半身之谜 据东方网2006年2月10日消息,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脑科总合研究中心的冈本任主任说,运动神经将大脑所发出的指令传到肌肉的时候,需要神经传导,而神经的走向以身体的中轴线为界发生了“交叉”。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十年来,借助科技革命提供的先进设备和研究手段,神经科学获得了突破性发展.其中,视觉系统以其在动物和人类生命活动中的极端重要性,得到了神经科学研究者更为全面、深入的探究.视觉审美研究,应积极吸收其成果,以促进相关研究的有效深入.  相似文献   

5.
一、神经科学有关脑发育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神经科学在脑发育方面的研究日新月异,但在许多研究结果还没有到下结论的时候,研究者在许多方面还都各持己见。比较一致的看法在于:(1)在生命的早期,神经联结(突触)在大脑中迅速地形成;(2)神经结构突触机构终生都存在可塑性;(3  相似文献   

6.
教育神经科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神经科学通过探索有关学习的脑机制,为学习科学研究提供生理学研究视角。文章首先对教育神经科学的内涵、发展及脑功能成像技术进行简要的介绍;继而对教育神经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论述,包括脑的功能结构与发展研究、语言学习的脑机制研究、数学学习的脑机制研究,以及情绪发展的脑机制研究;最后,描述了教育神经科学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教育神经科学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神经科学是21世纪生命科学中最重要的前沿领域。在高等院校中,通常仅面向医学或生物学专业学生开设神经科学课程,非专业学生很难接触到此类与日常生活、学习和健康息息相关的科学知识。教学实践表明,神经科学的科普教育受到广泛关注,但这种普及教育的模式和方法需要改良和创新。该文对神经科学在高校普及教育探索的经验和成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类具有能够精密思维的脑。探索脑的奥秘是历代科学家的梦想,因此,21世纪被科学家称为“生物科学、脑科学的百年”。综观神经科学的近百年的发展,可以看出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科学的辨证思维方法于始终。其中最典型的是近几十年来,“还原论分析方法”逐渐占据了神经科学研究的主导地位,这使得神经科学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得以蓬勃发展。然而,完全沉醉于还原论分析将会使神经科学成为跛足的巨人,因此,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是神经科学发展的重要的也是必然的趋势。这也正是一个“综合——分析——综合”的否定之否定过程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当前人才测量中常用的方法有主观评定法、测验法、作品分析法等,但是由于研究手段和方法的局限性,这些方法都无法有效地测量创造性素质。随着新技术和研究手段的创新,眼动技术和神经科学能很好地克服传统测量手段的局限性。通过分析神经科学和眼动技术在创造性研究和测量中的应用,对如何开发创造性测量技术提出可行的方法,提高对创造性思维理论和应用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学习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自古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心理学、教育学、认知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有关学习的聚合研究,正在催生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学习神经科学.学习神经科学主要研究不同场合、不同时间点、不同人群、不同领域学习的神经机制、规律以及可能的优化方法,具有典型的跨学科的研究范式和方法.建立学习神经科学有助于更好地探讨学习的机制和规律,有助于促进科学的教与学,有助于学习科学群及学习科学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建议加强跨领域的合作,促进学习神经科学学术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积极争取将学习神经科学纳入我国的学科体系建设,加大学习神经科学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学习神经科学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升学习神经科学的社会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1.
神经科学     
《生物学教学》2004,29(6):62-62
  相似文献   

12.
学习神经科学是以人类大脑学习的内在机制为研究对象,将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探索人脑学习规律、揭示人脑学习奥秘、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一门新兴学科。传统论域下的职业教育囿于"固性""共性""物性"和"理性",从而忽视了应有的"弹性""个性""人性"与"感性",致使人们对它产生了诸多偏狭的认识,受到极不公正之待遇。学习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职业教育的改革唯有构筑终身化的现代职教体系,树立多元化的学生观念,创设可视化的教学情境,施以情感化的人文关怀,才能实现其科学、公平、有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文理科交融与多学科交叉的大力提倡和高速发展,认知科学与教育学领域都对儿童发展观的理解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并且意识到了脑和教育相关的密不可分,"教育神经科学"这一新的学科也应运而生。情绪认知神经科学的新进展主要包括基本情绪脑环路、情绪与认知的交互作用、情绪障碍的神经机制等方面。情绪神经科学知识的掌握可以使教育的实践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从而更好地建构课程情感教育目标、评价和教育内容。采用积极教育理念,加强情绪神经科学与教育学的双向交流,将脑科学的最新技术应用到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中,无疑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智慧教学是新时代智慧教育发展的主阵地,而智慧教学活动设计是智慧教学的核心组成。缺少底层理论机制指导的智慧教学活动设计,往往可移植性较差、实践应用价值有限。基于此,文章首先探讨了教育神经科学、心流理论与智慧教学之间的背景关联;随后,从教育神经科学视角下剖析了心流体验的促发条件;最后,针对不同心流理论层次,从积极满足心流前兆、高效维持心流体验、科学评估心流结果三个方面展开智慧教学活动设计。文章为促进心流体验的智慧教学活动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并为智慧教学活动设计提供了教育神经科学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神经科学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对教学与学习规律的不断追求,促成了基于脑的教育或教育神经科学的诞生。近期,一种实践取向的基于脑的教育被形容为教室里的神经科学,即采用神经科学的技术与方法来研究并解决某些真正来自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其研究现状集中体现在语言学习、阅读学习、数学学习与睡眠对记忆和学习的作用等四个方面。但是由于神经科学家与教育工作者在教学问题上的兴趣点存在差异,因此未来需要增进神经科学家、教育学家和一线教师三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寻求改善。  相似文献   

16.
神经精神分析学是一个将神经科学与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以实现精神分析科学化的新学科领域,被认为是21世纪精神分析研究的新范式,问世于20世纪末,以《神经精神分析学》杂志的创办和国际神经精神分析协会的成立为标志。神经精神分析学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统一,对当代心理学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它为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决思路,为心理学研究的未来提供了一种有发展前途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情节记忆包括主观时间感、自主意识以及自我三个中心成分。从 1 972年提出到现在 ,已成为记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该文从对情节记忆与语义记忆划分的质疑切入 ,论述了支持这一划分的证据 ,此外还对相关的情节记忆神经科学研究以及情节记忆的编码与提取的神经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述评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教育神经科学渐渐受到大众注目,研究者不仅致力于用神经科学解答教育上的问题,还致力于用数据研究一些挑战性的教育教学问题,如教学过程中教学效率的认知量化,脑的功能和网络工作,脑的结构功能与学习困难的诊断和补救等问题,获得了一些开创性的成果,同时用新的理念与思想挑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概念进行了再认识研究。过去认为教学仅仅是学习的工具,教师是给学生知识充电的插座。而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认识到脑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科技快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 ,要求每个公民必须改变以往蜗牛式的学习方式而掌握恰当的学习策略 ,学会学习。记忆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记忆在整个学习中处于基础和核心的位置。研究表明 ,学校教育中学差生在简单的机械记忆和短时记忆中与学优生没有差异 ,那么优差生在记忆方面到底有没有差异呢?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小学四年级学优生与学差生在使用记忆策略水平和记忆成绩的比较来探究优差生在深加工记忆方面(包括组织策略和精加工策略)的差异情况 ,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记忆水平、促进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海外“中国学”与中国“中国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而言,海外研究中国者在过去统称为"汉学",现在则称为"中国学"。目前,鲜有中国人自谈中国学,而在美国则有美国学,不仅有研究群体,而且有学科体系,并在著名大学开设有相关课程,可授予学位,因而中国人也不可不谈"中国学"。"中国学"如果作为"学",就与其他学一样,不可能包罗万象,而是应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体系。中国人要与世界对话也必须回答:中国学是什么?中国学研究什么?如何研究中国学?本文将围绕以上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