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静 《知识窗》2013,(11):1-1
“中国梦是民族梦、复兴梦,归根结底是人民梦。”2013年的中国,因为有了对“中国梦”的憧憬和期盼而变得格外绚烂多姿。“中国梦”很大,它饱含着一个历经磨难的国家对民族复兴的渴望;“中国梦”又很具体,它需要每一个脚踏实地的足印。看似宏大而壮美的一个词,就这样在我们琐碎而细微的日子里闪亮着——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是民族梦、复兴梦,归根结底是人民梦.”2013年的中国,因为有了对“中国梦”的憧憬和期盼而变得格外绚烂多姿.“中国梦”很大,它饱含着一个历经磨难的国家对民族复兴的渴望;“中国梦”又很具体,它需要每一个脚踏实地的足印.看似宏大而壮美的一个词,就这样在我们琐碎而细微的日子里闪亮着—— 同学梅子刚从宁夏西海固支教归来,路过我所在的城市时来我家小住.  相似文献   

3.
李嘉碧 《科教文汇》2014,(3):220-221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大结束后,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复兴之路》展览时说道:“何谓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这样的一种夙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共同梦想,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文主要阐述“中国梦”包含什么内容、“中国道路”的发展探寻经过以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的提出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历史内涵和历史要求,“中国梦”是共产党人提出的,但不是为了共产党人自己,而是造福于国家、民族、人民的崇高追求。“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是我们今天面临的紧迫而繁重的任务。可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5.
随着3G业务的全面上线,移动、电信、联通三家运营商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移动互联网对传统电信运营企业的不断冲击,员工思想观念日趋复杂化、多样化,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借助思想政治工作为公司的发展创造一个新天地?2013年是我国的一个新起点,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今年的“两会”是承前启后的大会,两会精神中感触最深的就是“中国梦”。什么是“中国梦”?在笔者看来就是要实现强企业、强国的梦想。首先,中国梦是强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梦。胡锦涛在十八大提出:“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次,中国梦是有世界闻名的拳头企业的梦想。  相似文献   

6.
甘露 《知识窗》2014,(8):43-43
一、习作初稿 中国梦之少年何愁 万珊珊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是梦想。” 如今的青少年刚川涉足社会,充满活力,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可是,当他们充满信心扪算前行之时,却发现实现梦想缺少了一些现实光芒的照耀。“萝l、招聘”“拼爹”等潜规则成为少年迫梦路上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7.
朱雨薇 《科教文汇》2013,(13):F0003-F0003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梦”以其亲和的风格和清新的理念迅速为整个中国社会所认同,并日益成为最为重要的政治话语之一。新时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时代的先锋。关注国家发展、共筑民族梦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1]纵观中华民族百年来的民族复兴历史,始终是在贯穿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这条主线。为推动“中国梦”的实现,我们需要培育理性的爱国主义精神,即通过网络平台宣扬对理性爱国的认识、培育爱国主体积极的爱国情感、引导爱国行为的理性化。  相似文献   

9.
罗影  胡程 《科教文汇》2014,(31):5-7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梦”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是当代中国高昂的旋律和精神旗帜。“中国梦”的内涵不是抽象空洞的,它应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旨在梳理传统文化中的优质资源,从其与“中国梦”的渊源、融合点、创新性诠释等角度,找到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的共鸣点,进一步丰富“中国梦”的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梦”进行理论支撑,激活释放“中国梦”的文化活力。同时,引导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经典进行重温,对青年学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民族自信指引,有利于大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有科学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中国梦”理想信念引领实现“我的梦”是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中国梦引领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怎样构建中国梦引领下追求个人梦理念的认同机制;如何发挥中国梦引领、追求我的梦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四大作用;深度思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成果。国家的梦想与国民的梦想总保持着血脉相通的关系,大学生群体生活下的校园文化在很大的程度上已成为近代以来社会文化变迁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百科知识》2001,(11):11-12
“上天入地”曾是人类的梦想。而今,“上天”的梦早已实现,人类的足迹留在了太空,而“入地”似乎“要比登天还难”。2001年8月,中国的“入地”计划正式开始行动——5000米深的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在江苏省东海县毛北镇开钻。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蜗居》的热议,还是《蚁族》的冷峻,在中国,置业的梦想既遥远又现实,既美好又残酷。有人自嘲说,“因为‘房’,父母累了,对象没了,我病了。我得了蜗牛的病,却无法实现房子的梦。”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伦理学视阈看,“中国梦”体现了民生幸福的价值取向、公平正义的伦理依据、责任担当的历史自觉.“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是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凝聚力,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向世界宣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无疑是开启“中国梦”的一把至关重要的“钥匙”。习近平非常重视“科技”和“创新”,他在天津考察工作时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创新通过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促进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而体现出科技创新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金秋科苑》2013,(13):9-9
夏春涛研究员的报告从如何理解“中国梦”,“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区别,实现“中国梦”所面临的风险挑战,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五个方面,对“中国梦”这一重大命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报告回顾了中国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能够全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是现阶段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面对现阶段社会的发展状况,新闻媒体就应该义不容辞,充分、科学地履行好其主要社会职责,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加油、鼓劲、献计、出力。那么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现阶段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深入研究和洞悉,详细阐述关于新闻媒体对于“中国梦”的建构形式,可以深入丰富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职业理论,才能够有效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化前进,科学推动现阶段的政治民主、促进社会发展和生态的文明建设,从而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的理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十三亿华夏儿女共同的价值追求。这不仅仅是中国梦实现的伟大梦想的架构,更是中国梦的核心和主要内容。而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是中国梦的灵魂。中国梦体现着民族性和时代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国梦的方向,是全体中华儿女所共同认可的价值体系,要想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奠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基石。  相似文献   

18.
凝聚13亿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力量就是民族精神,从远古神话中可以追溯我们民族精神的起源,这些民族精神主要有爱国情怀,自强不息,牺牲奉献,探索创新。爱国情怀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基础;自强不息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动力;牺牲奉献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前提;探索创新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1996年10月《发明与革新》杂志发表长篇报道《“牙齿增白涂膜”旋风从他们手上刮起》,并配以封面彩照,似乎主要治疗中国西部人“大黄牙”(氟斑牙)的旋风一起,困扰中国西部四千万人的“大黄牙”就能变得白净晶莹。八年过去了,我这个“牙齿增白涂膜”的主要发明人之一,已经年过古稀,因为决心实现创新的梦想——在战胜危害人类人口半数以上的虫牙(龋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梦更神奇、更能激发起人们的好奇心了,因为它几乎每天都会在人们的睡眠中出现,这些梦常常似虚似幻、稀奇古怪、无法言表。可是,在以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科学已经可以把成千吨重的航天飞机送上外太空,可以用人造心脏代替“精密娇气”的天然心脏,却仍然不能完全充分地穷尽梦的原理,无法准确完整地找出人类梦的“基因”。尽管如此,人们对梦的研究和探讨一直在不懈地进行着,并且不断地有新的、有趣的发现和发明,甚至于已经初步实现了“美梦成真”的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