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如何写好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它不仅仅是采取感观的形式,更重要的是采取思维的形式,透过现象说本质是深度报道的特点。深度报道作为针对重大新闻  相似文献   

2.
深度报道往往以记者采访为基础,行业期刊的深度报道为了凸显专业性更需要记者准备好具有专业深度的问题,引导采访对象完整、精彩地回答,以充足的论据表达出独到的报道思想.  相似文献   

3.
乔阳 《记者摇篮》2006,(6):23-23
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报道领域和范围的扩大,即抓住一个典型事例进行分析,从小见大,从特殊看一般,旁及同类教育现象和问题,追溯这种教育现象和问题产生的社会环境诸因素。这里的典型既有正面典型,也有负面典型;既有开始阶段采写的对象,也有深入阶段涉及的有关人和事。比如一个模范教师事迹的深度报道,之所以能够激励其他教师和其他同志,就在于他的高贵品质的形成,光辉形象的树立。除了个人的努力外,周围群众的鼓励,上级领导的支持,也是不可缺少的原因。新闻报道如能把这些因素都写进去,这样的教师形象就不只是其他教师学习的榜样,而…  相似文献   

4.
深度报道是对于一个重大事件或社会问题的深入发掘报道,是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的非常规“重磅武器”。这也需要承担采写任务的记者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付出大量的劳动,包括对事实的采集、思想的提炼和很强的文字驾驭能力等。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认为做好深度报道,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5.
所谓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事件的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它不仅仅是采取感观的形式,更重要的是采取思维的形式,透过现象说本质是深度报道的主要特点。深度报道作为针  相似文献   

6.
马涛  韩冰 《新闻传播》2005,(9):49-49
对于“深度报道”的概念,许多编采人员会单纯地理解成以“大透视、大扫描、大特写”冠名的文章。笔者认为,这种理解很片面。那些大特写、大扫描、大透视大多是琐碎材料的组合,大篇幅并非就是深度报道的本质特征。深度报道通过具体事件的分析,结合事物的本质阐明对事实的见解和态度,借以影响社会舆论。由于深度报道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关注社会的焦点和重大问题,因而具有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特别是经济的突飞猛进,促进了社会进程的同时也伴生了许多不正常现象,对此,除了法律监督外,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批评报道)也发挥了其独有的作用。可以说,新闻媒介的介入,  相似文献   

8.
9.
一、批评报道应实事求是,让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写批评报道应本着“帮忙而不添乱”的原则,有理有据,让受批评者心服口服。二、批评报道要掌握适度,考虑两种承受力。采写批评报道既要考虑老百姓的承受力,也要顾及领导的承受力,因为这两种承受力与两种感受是不同的。由于感受不同,反应不同,承受力也不同。三、批评报道要反复核实,务求准确。批评报道所要批评的是消极现象,但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如果批评不当,则产生不良效果,不是帮忙而是添乱了。因此,批评报道必须力求准确。如果疏忽大意,马虎从事或者道听途说、捕风捉影,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深度报道在纸质媒体上的分量越来越重,它的出现和逐步繁盛,绝不是偶然的,是纸质媒体与网络媒体竞争的扬长避短的举措。但深度报道也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有些深度报道过“深”,以至“深”得让读者看不懂,显得很死板,读者不愿意看,使发行量下降,宣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让深度报道活起来,成为新闻从业人员面临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1.
杨丽芬 《新闻传播》2010,(8):127-127
写深度报道要有宏观意识,所谓宏观意识,主要是指善于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去观察分析捕捉问题的能力。近年来.石河子日报不少深度报道引起广大记者的共鸣和好评.其中不乏有精神品位高,眼界宽,思想境界高的作品。记得有人说过,新闻无学,新闻是一个实践过程,只有不断实践、创新,才能掌握它的规律,尤其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写好深度报道,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积累、积累、再积累,创新、创新、再创新!  相似文献   

12.
先进典型人物报道是新时期党刊的拳头产品,先进典型人物事迹通讯是一种感染力非常强的文字宣传方式,能将先进典型人物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创先争优的奋斗史详细地呈现给读者,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因此,这类报道搞好了,不仅能增强党刊的影响力,而且对党员经常性教育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深度报道,顾名思义,即是向新闻人物和事件的纵深开掘,努力表现社会生活深层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用浓墨重彩去揭示一个个重大的社会主题。它的主要特征是:撷取客观事物变动状态中的一个凝聚新闻信息的片断或瞬间,将其汇入事物发展的巨流之中,运用客观揭示或分析思辨的手法,着重揭示其表面现象背后潜藏着的历史渊源、因果关系,分析内外矛盾  相似文献   

14.
乔阳 《记者摇篮》2006,(4):25-25
一是报道领域和范围的扩大,即抓住一个典型事例进行分析,从小见大,从特殊看一般,旁及同类教育现象和问题,追溯这种教育现象和问题产生的社会环境诸因素。这里的典型既有正面典型,也有负面典型;既有开始阶段采写的对象,也有深入阶段涉及的有关人和事。比如一个模范教师事迹的深度报道,之所以能够激励其他教师和其他同志,就在于他的高贵品质的形成,光辉形象的树立。除了个人的努力外,周围群众的鼓励,上级领导的支持,也是不可缺少的原因。新闻报道如能把这些因素都写进去,这样的教师形象就不只是其他教师学习的榜样,而且对教育管理干部、党政领…  相似文献   

15.
经济人物报道,是财经类报纸常常出现的一种经济新闻类型。随着近年越来越多的杰出经济人物的涌现,经济人物报道也越来越重要,并成为最考验财经记者综合能力的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郭志伟 《视听》2016,(11):152-153
成就报道作为中国特色新闻报道,在新闻传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做好成就报道,笔者认为应以小见大,以点代面,从身边人、身边事等民生角度入手"说故事",善于在新旧互渗中找变化,进而挖掘出成就背后的启示和意义,使成就报道发挥其"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就成为高校发展中的重点内容。在现今的发展形势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高校改革的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已经成为高校建设的重中之重。高校应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加强党建工作的开展,促进高校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现今高校党建工作开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进一步探讨,并从中总结相应的经验,从而进一步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度报道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深度报道的基础。也可以说,调查研究的深入与否是决定能否写出、写好深度报道的关键。在深入调查研究中挖出深度问题什么是深度报道?《新闻学大词典》是这样解释的:“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深度报道不满足于向受众提供简单的新闻事实,而是使新闻要素进一步深化,要求一方面剖析新闻事实的内部,另一方面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从总体联系上把握其真实性。深度报道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模式,要求对新闻事实进行跨时空的,由里…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写作中,同样的新闻素材,如写作中策划的力度、选择的角度、挖掘的深度不同,则会导致新闻作品成与败不同结果。这是近年来笔者在新闻实践中得出的深刻体会。 被评为’95山东省地市报新闻一等奖的述评《“孔雀”为何东南飞?》,写的是某公司七名来自国内名牌学校的毕业生集体辞职的事儿。该文摒弃了一般动态新闻的照相式机械报道模式,而是采用写景状物的手法,较为形象、生动地描摹了栖息不足一月的“孔雀”们东南飞的直接原  相似文献   

20.
人物报道是指以报道新闻人物为主要内容的稿件,人物报道讲述在特定环境中有着特定社会行为或生活方式的人的故事.读者对人物报道会很感兴趣,他们可以从人物报道中得到相关的借鉴、启示、提醒和教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