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那一座山     
幼时的我总是被父亲抱起,放在他的肩头,小小的我可以看到更高更远的世界。童年的我总是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父亲宽阔的背为我挡住了烈日,挡住了风雨。少年的我由父亲牵引着,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进。现在的我,无法坐在父亲的肩头,也不再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甚至很少牵起父亲的手,但我看见了父亲的白发,看见了岁月在父亲身上留下的痕迹。于是我猛然间醒悟:父  相似文献   

2.
父亲的泪     
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题记似乎父亲从来没有在我面前流过眼泪,也许,他想在女儿面前永远保持坚强的高大形象,也许就因为他是父亲。记得小时候,我是那么不听话,当父亲的巴  相似文献   

3.
阅读父亲     
张文烜 《新读写》2012,(11):13-14
为父亲的文集作序,可不可以无所忌惮; 为父亲的文集作序,能不能够毫无保留; 为父亲的文集作序,就是父亲变小了,儿子变大了; 为父亲的文集作序,就是儿子在说了,父亲在听了; 为父亲的文集作序,就是要让父亲知道,做儿子的我正在阅读着您!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电影中父子(女)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父亲”在“家国一体”的中国传统社会有着特殊的内涵,在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父亲形象因此成为中国电影关于家庭、国家、社会和文化想象的重要能指符号。在不同时期的电影中,父亲形象呈现出不同姿态。中国早期电影展示了父亲威严的悲剧性失落;第四代电影塑造了革命的父亲,并在文革后重建了父亲形象;第五代影片经历了消极病态的封建父亲向人性化父亲转化的过程;第六代影片反映了当下父亲形象的多样化;港台电影提出了父亲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面前的策略……本文通过对中国电影中父亲形象的回顾,探讨了随着社会的变迁,中国电影中父子(女)关系所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郭涛 《母婴世界》2014,(7):134-134
“有时候我想,所谓一个家族的传承,就是父亲的父亲传给父亲,父亲传给我的,现在都变成了我打算传给自己孩子的。”人在青春期、在年少困惑阶段,都在寻找一个精神上可以指引我们的人,而最有可能成为这个角色的就是父亲。  相似文献   

6.
远方的父亲     
父亲已离开我们整整十年了,说来使人难以置信,在我的一生中,和父亲在一起,叫爸爸的机会实在太少太少了,我与父亲在一起最长一段时间仅仅是两个月。父亲一直在南京工作,父亲因病提早退休时,我却又分配到了外地工作。虽说父亲每年可享受探亲假,但因家庭经济拮据,父亲还常常放弃探亲假,挣钱使我们四个兄妹读书,母亲没有工作,只有在父亲退休时才去了一次南京接父亲。  相似文献   

7.
金昊 《高中生》2012,(16):49
他的降生,令父亲很失望。家里已经有了6个儿子,一心盼个女儿的父亲,最终未能如愿。父亲是个读书人,尊崇孔孟之道,崇尚"仁义礼智信"。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他长到17岁。那一年,他瞒着父亲,报名参了军。等父亲得到消息时,他已经登上远赴部队的列车。在他的人生中,违背父亲意愿的"不孝之举",仅此一回。  相似文献   

8.
父亲作为子女亲子关系中的“重要他人”,在子女儿童期的人格发展、社会认知等方面乃至在青少年期的社会性交往能力、独立性、创造性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面对目前“父亲教育缺失”的现象,本文从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缺失的原因、父亲对子女教育的独特影响、重建父亲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三个方面来探讨父亲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试图找出解决“父亲教育缺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父亲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也将焦点集中在对父亲参与的研究上。文章以已有研究为基础,梳理父亲参与的概念,分析父亲参与的价值,探究父亲参与缺失的原因,着重研讨提高父亲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水平的策略。为了提高父亲的参与度,转变父亲的教养观念是前提,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是条件,发挥正确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是动力,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建设是保障。  相似文献   

10.
草是庄稼的敌人。庄稼是父亲的心头肉。父亲跟草势不两立。草长在庄稼地里,与庄稼争抢养料、阳光和雨露,那些草明里是长在庄稼地,暗里是长在父亲的心头,汲取父亲的心血。父亲头顶烈日,一锄一锄把草锄掉。庄稼欢天喜地,草则恨意浓浓。它们无处躲,没处藏,被父亲连根锄起。父亲背着手像个将军一样走在田埂上,眼睛像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庄稼地,瞄到一株草,哪怕是再微  相似文献   

11.
差一分钱     
《中学生阅读》2008,(1):103
父亲一定有心事。父亲的脸上隐约悬着一个结,即使父亲开心的日寸候,那个结也躲在父亲的笑容背后,冷不丁探出一下头。  相似文献   

12.
"父亲"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强烈的权威性,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父亲形象往往是崇高完美的。而《红楼梦》中的父亲形象却是负面的形象。本文从《红楼梦》中三类具有不同性格缺陷和恶德的父亲形象入手,探讨不同类型的父亲对子女教育失败的原因,以及他们对子女和家族的影响。在曹雪芹笔下这些父亲对子女的影响往往是负面的、消极的,对父亲这一形象的否定性描写,表明曹雪芹对父亲权威性的质疑。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便当     
凤凰 《下一代》2013,(6):9-10
男孩的父亲以前在远方打工,因为男孩的母亲多病,父亲便回了家,在镇上的一家工厂上班。而男孩则在镇上读书。每天早上,男孩和父亲一起去镇上。由于路途较远,男孩和父亲中午都不回家吃饭。为了省钱,男孩和父亲都带便当去吃。他们的便当真是简  相似文献   

14.
读父亲的画     
当我到了父亲的年龄,在我的风景线上,能够挽留住什么?我是父亲的孩子,从小就看父亲作画。在中国,拥有自己画室的画家是不多的,在从前的许多年里,父亲的画架常常随意放在家中的某个角落。我在油画颜料清苦的气味中看父亲怎  相似文献   

15.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我都会在心底想起我敬爱的父亲。  相似文献   

16.
父亲在位研究成为父子关系研究中一个崭新的领域。父亲在位即子女的心理父亲在位。高品质的父亲在位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子女的健康发展。我国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父亲在位理论对留守儿童教养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7.
采用基于Lamb的三维模型编制的中国父亲教养投入问卷,对来自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域的1295名父亲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父亲教养投入的水平在可及性、责任性和互动性三个维度上依次降低;(2)父亲教养投入受到地域特征的影响,发展中省市父亲的教养投入水平低于较发达省市和后发展省市,城市父亲教养投入水平高于城镇和农村父亲;(3)父亲的互动性投入水平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可及性和责任性的投入水平不受儿童年龄影响,父亲教养投入不因儿童性别而有所差异,父亲对独生子女的教养投入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4)在控制了地域特征和儿童特征后,父亲的受教育程度正向预测父亲在互动性、可及性和责任性上的教养投入,父亲的主观收入水平负向预测其可及性投入、每周工作时长负向预测其互动性投入。  相似文献   

18.
军歌再起     
父亲出生时,正逢共和国诞生。由于家穷,父亲读到小学六年级就辍学了。后来他就参军了。父亲参加过珍宝岛战役,最大的战绩是一个人用手榴弹炸毁了敌人的两辆T—62坦克。那枚嘉奖父亲的勋章,至今还挂在父亲的书房里,父亲几乎每天清晨都会小心地擦洗一次。小时候,我常跑到父亲的书房里,缠着他给我讲战争故事,那些炮火纷飞的记忆,常在我的脑海里盘旋萦绕。  相似文献   

19.
草是庄稼的敌人。庄稼是父亲的心头肉。父亲跟草势不两立。 草长在庄稼地里,与庄稼争抢养料、阳光和雨露,那些草明里是长在庄稼地,暗里是长在父亲的心头.汲取父亲的心血。  相似文献   

20.
抽旱烟的父亲 这个繁盛的夏天,山林葱绿了,父亲却猝然苍老了。隐藏已久的疾病,使父亲步履蹒跚。梦里,父亲孤零零地站在田野上,注视着田埂上祖母的坟,一口口抽着旱烟,夕阳把父亲佝偻的背影拉得好长。我不禁想起臧克家,想起他的一首小诗《三代》:“儿子,在土里洗澡;父亲,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