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们的心目中学术氛围建设似乎只是高校才可以提的问题,而中小学提出学术氛围建设问题未免有些过高和不实际。现实情况是怎样的呢?在目前国内知名的中小学校里,学校内部的学术氛围却是相当浓厚的,不仅有一批专家型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方面的学术骨干和教学领头人,而且教师们的学术研究积极性普遍很高,并且取得了公认的研究成果和较高的教育质量。于是在国内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学习名校追赶名校的热潮。由此看来,在中小学提出学术氛围建设问题不但不是过高而且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挑战杯"竞赛已发展成为校园学术科技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科技赛事,本文在简要整理分析历届获奖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挑战杯"竞赛因素的界定,从领导机制、学术氛围、选拔机制、保障机制以及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开始提出教师要走向专业化,政府也在大力推动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在此背景下,营造小学校园学术氛围就显得相当必要。在我们以往的观念里,学术研究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为基础。众所周知,我们小学教师大部分都是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由于中等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注重学以致用,教育理论及专业研究方面的课程起点较低,这的确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研究造成了一定的限制。然而,这不能作为我们拒绝学术研究的理由,先天不足后天可以补。小学教师首先要进行学历进修。现在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要求逐年提高,还利用种种行政手段促…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末以来,我国开始实施"绿色学校""爱生学校"的创建工作,如今"儿童友好校园"评估也已开展,我国中小学校园评估已经从单纯的环保理念、学业成绩评估提升至"以学生为中心"、建设儿童友好环境的多元化评估阶段。本文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学校园评估理念的相关概念和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对我国中小学校园评估理念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的中小学校园里,各种各样篡改诗词的怪味童谣随处可闻,什么"李白走到烤鸭店,口水直流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什么"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夜来敌敌畏,杀落知多少",还有各类怪味词汇,什么"天才就是天生的蠢材""英雄就是英国的狗熊",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6.
2012年4月26-27日,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学术研讨暨技术交流展示大会(NCDS-K12)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召开,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主办,以"多屏互动环境下的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为主题,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等11个省市地区的高  相似文献   

7.
大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学术属性的共同体,学术共同体是大学人的生存载体和基本生活方式。大学学术共同体的发展经历了"自主性"到"制度化"、"知识分子"到"学者"、"学人社会"到"多元组织"的发展演变;学术共同体在大学呈现出"行政型""利益型""追随型""师徒型"和"愿景型"等五种存在形态,并具有"功利化""工具化""权力化"和"制度化"等特征。而通过构建"自律"的学者群体、"自由"的学术精神"、自治"的共同体和学术的"自觉"等途径,不仅能缓解当前学术共同体存在的学者行为"失范"、学术志业"失真"、学术生态"失衡"和学术共同体"失位"等矛盾,也是构建理想学术共同体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促进数字化学习的重要力量。建设中小学数字校园,促进数字化学习成为美国、新西兰、英国、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推动基础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文章梳理了美国、新西兰、英国和澳大利亚的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进展情况,归纳了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随着"绿色世纪"应运而生的"绿色校园"是一种和谐、自由的校园氛围,它洋溢着绿色的人文关怀."绿色校园"是绿色生态环境与绿色校园文化的结合体,它在产生一种既震撼心灵又抚慰心灵的心性导向的同时,营造一种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及共同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教学学术区别于发现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和应用的学术,是传播知识的学术。发展中小学教学学术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教学学术发展的理念路径是转变学术观念,发展学术制度,开拓学术传播路径。其实践路径包括:以反思作为教师教学学术的行动方略;构建真正的中小学教学学术共同体的空间;维护"项目引领"式的中小学教学学术生态;基于教研室组建校级教学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1.
师资是决定"学术性高中"办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没有"学术型教师",怎么来建设"学术性高中"?学术性高中的"学术性"必须在以下两个方面得到体现:一是校园内必须有"宁静以致远"的学术氛围:二是教师必须具备"淡泊以明志"的学术品质。而学术型教师正是上述学术氛围的营造者和学术品质的荷载者。要先在高中倡导学术研究的空气,引导教师从功利主义的泥淖里脱身,向着甘守寂寞、淡泊的学术之路"靠近",然后才可以谈论建设学术性高中这样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赵玄 《中国教师》2014,(12):5-9
<正>2014年5月10日,教师权利及其法律保障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凯原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以"教师权利及其法律保障"为主题,围绕"教师权利的基本理论""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和"教师权利救济制度"四大议题展开讨论,来自全国40余家政府机关和科研院校的领导、专家学者共8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期间,大家围绕上述议题,结合我国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大学教师的权利及其保障现状,展开了热烈而友好的讨论,在有关方面达成广泛  相似文献   

13.
<正>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始建于1906年,是一所百年老校,坐落在阳澄湖畔,草鞋山下。1998年至今,学校坚持以书法特色为立校之根、兴校之本。二十余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中小学书法特色学校""江苏省书法写字教育先进集体""苏州工业园区特色学校AAA级"等。近年来,学校基于校园里以书法为核心的国粹文化资源,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大师难以产生的制约因素颇多,而传统文化、学术环境、相关制度的负面影响堪称"罪魁祸首"."枪打出头鸟"、"学而优则仕"、"师道尊严"、"关系文化"等传统文化观念;学术自由环境缺乏、百家争鸣氛围不够、科研经费不足等学术环境;高考制度、人事制度改革的负面影响等因素严重地束缚着人的发展,影响了学者的研究兴趣、限制了学者的研究视域、妨碍了学者研究务件的改善、制约了人的创造力的有效发挥、挫伤了学者的研究积极性,最终导致我国大师难以产生.  相似文献   

15.
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是法律法规赋予高校等学术组织机构的一项学术管理权,是学术权力在学术治理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从法理的角度而言,学术不端行为问责作为一种规范性的学术权力,具备了"利益""资格"与"自由行为"等要素,是一种不能排除国家公权力影响的学术自治公权力,也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行政处罚",这一法理性质体现了新时代大学学术治理受控性与自由性的双重统一。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学术氛围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心,学术氛围是学术生长的基本条件。树立"学术至上"的观念应当视为高等学校学科的立足之基、力量之源。要积极为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氛围,并扫清障碍。学术民主、学术自由、学术道德、学术责任、学术规范和学术生态构成了不可或缺的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17.
健康的学术氛围、科学的学术规范体系、良好的学术道德是推进学术研究发展繁荣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置身社会转型时期,受"功利化"社会风气的影响,当前在研究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学术失范,对于刚踏上学术之路的研究生而言,学术失范行为会使他们在蹒跚学步伊始便走歪了,这势必对我国未来学术研究的发展和繁荣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水平关乎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和教育强国战略的实施.对我国北部X省和Y省464名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整体处于中等水平,特别在"专业参与""教与学""评价"和"提升学习者数字素养"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发展受主客观多重因素共同影响.提升教师对数字素养的价值认知,满足教师数字素养的个性化学习诉求,搭建智能教学空间,营造数字化教学氛围是提升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营造阅读氛围,推荐优秀作品,激发阅读兴趣,教授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一、活动宗旨1.培养中小学生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读经典作品的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取向,让中小学生在经典文化滋养中成长。2.引领中小学生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丰富语言储备,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升人文素养。3.在中小学校园中掀起"经典日常读"的浪潮,营造"书香校园""书香中国"的浓厚氛围,让中小学生在阅读经典中接受文化  相似文献   

20.
<正>营造阅读氛围,推荐优秀作品,激发阅读兴趣,教授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一、活动宗旨1.培养中小学生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读经典作品的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取向,让中小学生在经典文化滋养中成长。2.引领中小学生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丰富语言储备,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升人文素养。3.在中小学校园中掀起"经典日常读"的浪潮,营造"书香校园""书香中国"的浓厚氛围,让中小学生在阅读经典中接受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