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本文主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学业不良的问题,查阅了2004年到2007年国内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学业不良问题的文献,对留守状态是否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学业不良、"留守儿童"学业不良的原因分析以及解决对策等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评述.综述认为,今后的相关研究要注重组织权威机构和优势的研究力量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业不良的问题进行专门系统的调查研究,形成科学的结论,揭示深层问题,同时,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学业不良的实证研究,以便更有效地改善"留守儿童"学业不良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民在由农业转向非农业产业、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一个独特问题.伴随着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成长成才特别是教育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日显突出.本文在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之上,着重对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在家儿童的个性作个案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身心状况已成为教育学与心理学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出现不少适应问题.但是,留守儿童并非一定是“问题儿童”.采用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西342名农村儿童,比较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状况,探讨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意识保护性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应对方式、主观社会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能显著预测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积极应对和主观社会支持是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的保护性因素,主观社会支持在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应对和自我意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城市化及社会转型进程中产生的、当前政府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特殊社会问题之一.从目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现状评切入,通过对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对象"失公",关爱与服务主体"失真",关爱与服务行为"失范"现状的深入剖析,阐明了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体系的初步构想:一是优化社会环境,形成关爱与服务社会共识;二是创新主体模式,构建关爱与服务网络;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形成高效、协调、统一的运行机制."关爱与服务体系"的内核是以政府为主体,通过法律机制、经济机制、行政协调机制引导和促进妇联、共青团、媒体、志愿者、社区、家庭、学校等社会力量,长期、稳定、有效地参与到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服务中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学业成绩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了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群体。2004年5月,教育部召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讨座谈会"。2005年5月,全国妇联等单位召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2006年9月,全国妇联召开"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电视电话会"。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2007年则是我国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在新年第1期重点推出"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专题,特别约请了重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专家、教师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这是《今日教育》长期关注农村教育、致力于推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又一次有益尝试。几位专家和老师,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学研究"(编号:06XSH001)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编号:06jwsk107)的课题负责人或主研人员。在本专题中,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反映了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期望本专题能引发广大读者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破解城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三大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了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群体。2004年5月,教育部召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讨座谈会"。2005年5月,全国妇联等单位召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2006年9月,全国妇联召开"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电视电话会"。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2007年则是我国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在新年第1期重点推出"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专题,特别约请了重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专家、教师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这是《今日教育》长期关注农村教育、致力于推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又一次有益尝试。几位专家和老师,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学研究"(编号:06XSH001)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编号:06jwsk107)的课题负责人或主研人员。在本专题中,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反映了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期望本专题能引发广大读者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了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群体。2004年5月,教育部召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讨座谈会"。2005年5月,全国妇联等单位召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2006年9月,全国妇联召开"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电视电话会"。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2007年则是我国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在新年第1期重点推出"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专题,特别约请了重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专家、教师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这是《今日教育》长期关注农村教育、致力于推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又一次有益尝试。几位专家和老师,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学研究"(编号:06XSH001)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编号:06jwsk107)的课题负责人或主研人员。在本专题中,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反映了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期望本专题能引发广大读者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了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群体。2004年5月,教育部召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讨座谈会"。2005年5月,全国妇联等单位召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2006年9月,全国妇联召开"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电视电话会"。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2007年则是我国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在新年第1期重点推出"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专题,特别约请了重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专家、教师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这是《今日教育》长期关注农村教育、致力于推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又一次有益尝试。几位专家和老师,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学研究"(编号:06XSH001)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编号:06jwsk107)的课题负责人或主研人员。在本专题中,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反映了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期望本专题能引发广大读者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构建"留守儿童"监护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出打工已成为贵州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由于各种原因,外出农民工不得不长年将年幼的子女留在家乡,这样在农村渐渐形成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贵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最新统计,以全省劳务人员输出388.66万人计算,全省农村"留守儿童"约在150万人左右.团省委专门组成的农村"留守儿童"课题研究组调查发现:部分农村15岁以下的儿童中,有近50%的是"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转型期必然产生的一个群体,并且会长期存在。在校率低且留级率高、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缺失、学习成绩差、管理教育难等,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留守儿童"管理体制、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管理和扶持力度、为"留守儿童"进城扫清制度障碍,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接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渐突出."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要了解"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有效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当"留守儿童"这一新词在近几年出现在社会上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十分棘手已成不争的事实."问题学生"即患有"留守综合症"的学生已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学校就应承担起对其进行良好教育的责任.据2009年全国妇联公布数据,全国留守儿童总量为2300万,占儿童总数的13%,并逐年呈增长趋势,而农村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的88.2%.根据湖南省道县三中一年来的教改实践,本人对留守学生的现状及对策作如下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数量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外出打工,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群体逐渐形成.针对留守儿童的不良思想问题,构建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新模式--关怀教育.  相似文献   

14.
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在农村逐渐形成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的出现,给社会发展带来种种隐患,已成为"社会之痛".文章分析了产生"留守儿童"的各种原因,分别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
很多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开生活后,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呵护和家庭教育,加上和父母、监护人、学校老师情感沟通不畅,使许多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造成亲情缺失,影响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依据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生活现状,分析亲情缺失所产生的问题,指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亲情教育的重要性,最后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亲情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劳务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留守儿童比例逐渐增大,问题日益严竣,形势不容乐观.留守儿童问题的普遍存在不仅是对其是本身而言的不利,长此以往更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利.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问题,社会和政府应该怎么做.本文将以留守儿童现状出发,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以及其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社会问题,由"三农"问题衍生而来,涉及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和家庭,需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入手,建立起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机制。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问题日益紧迫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当前社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关乎农村乃至全社会的发展.本文将留守儿童问题与生态系统观相结合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根据留守儿童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七大指标,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生态模式,并分析生态系统观中各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作用及影响方式.  相似文献   

19.
赵国胜 《教师》2014,(36):17-17
正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通过实地入户调查,与抚养人、监护人的访谈及与留守儿童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当地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在留守儿童成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隔代监护  相似文献   

20.
段军  吕大洪 《文教资料》2009,(22):152-153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做好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全国妇联关工委"关爱留守儿童"项目的五所试点学校之一的洪泽县东双沟中心小学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该校采取集中寄宿制,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关爱留守儿童,使得留守儿童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