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寓言是孩子们的好朋友 ,说起话来很逗。《伊索寓言》虽然年纪很老 ,孩子们却把它看成是平等的同伴。它分明是一个一个故事 ,生动活泼 ,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 ,却突然变成一个一个哲理 ,严肃认真 ,发人深思。本文从读《伊索寓言》有感起笔 :一感人事上的关系多么具有普遍性 ;二感现代一切 ,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 ,以此纠正好多浅薄的见解。钱先生的文章不落窠臼 ,或在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引申和发挥 ,或对故事本身作了全新的理解 ,读来令人感到兴趣盎然。文中引的故事 ,或讽刺八面玲珑、趋炎附势的两面派 ;或揭露靠别人而生活的“寄生…  相似文献   

2.
褚蓓娟 《学语文》2007,(4):35-36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收录的《读〈伊索寓言〉》是钱钟书的一篇随笔。文章的妙处在于开启了另一种解读寓言的方式。钱先生认为寓言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发简单,愈发幼稚,教得孩子误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因果报应,也像在禽兽之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会处处碰壁上当;卢梭却认为,寓言会  相似文献   

3.
钱钟书先生曾对《伊索寓言》有过很高的评价:“《伊索寓言》大可看得”,正如他的《读(伊索寓言)》不愧是一篇讥讽和透视现代人情世态的立意深远的妙文。对于《伊索寓言》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读,钱氏是“读”或说是“别解”,  相似文献   

4.
5.
6.
读《伊索寓言》,文豪钱钟书是读出了味道。作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复杂生活的智者的钱钟书,能够对千姿百态的大千世界洞察幽微,用自己独特的“别一只眼”简笔勾勒,撮其要、观其形,使我们看清了镜子背后的是是非非。《读<伊索寓言>》洒脱、幽默,大量使用反讽手法,而这恰恰给我们理解文章带来了难度。现仅就文章的难点浅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看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书名叫《伊索寓言》。你想听听这本书里有趣的故事吗?下面就让我来给你讲讲吧!  相似文献   

8.
金亦挺 《学语文》2002,(2):13-13
教学目的: 一、深入研讨《读〈伊索寓言〉》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借纠正伊索寓言故事的偏见,对人性的丑陋现象进行批判。 二、理解文中难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研究探讨、质疑解难的能力。 2.引导学生把握文句深层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刘庆林 《学语文》2002,(2):14-14
高语新编教材第二册选了钱钟书先生的《读〈伊索寓言〉》。这篇文章,与其他散文家作品相比,具有妙趣横生、启人心智的特色。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此文,更多的不是在于情感上的愉悦,而是在于智性上的满足。  相似文献   

10.
11.
钱钟书先生在他的《读(伊索寓言)》一文中,对读者熟悉的九个寓言故事做了新的解读。作者的独到见解来自于他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剖析,通过这九个故事,他把自己所处的那个社会的丑陋面貌揭露了出来。读完此文,我们不由得被钱先生的睿智和幽默所深深折服。  相似文献   

12.
《读(伊索寓言〉》(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是钱钟书先生写的一篇读后感,但它又与一般的读后感不同,别出新意。钱先生没有像通常的读者那样由作者的思想牵着鼻子走,而是在读的过程中掺进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对《伊索寓言》中的故事进行“新解”,给每一个故事都生发出新的寓意来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孙卫民 《师道》2005,(8):41-41
枯井中的驴子:一头驴子掉进了一口枯井。驴子的主人想不出好办法去救它,就决定将枯井和驴子一起埋掉。人们拿起铲子开始填井,当第一铲土落到井里时,驴子似乎明白了主人的意图,发出悲哀的号叫。但是,当第二铲土落下去时,驴子反而安静下来。人们发现,此后每一铲土落下时,驴子都在做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它努力抖落掉在背上的泥土,踩在脚下,把自己垫高一点。  相似文献   

14.
15.
教材分析 :《读〈伊索寓言〉》选自钱钟书于1 941年著的《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该文主体以九则寓言故事为例 ,对寓言作“眉批”式的“翻案” ,或“反对” ,或“引申” ,揭露和批判了现代文明人的“文明”面目 ,语言机智隽永、含蓄风趣 ,把平凡的思想写出了新意 ,见解非常独到、深刻 ;文体也富有创意 ,融读后感、评论和创作于一体。这两点足见钱先生学者文人的智慧。该文的教学 ,能启迪学生的心智 ,使其得到智性的满足。教学目的 :1 .了解钱钟书及其文学创作风格 ;2 .通读课文 ,领会首尾类比议论段大意 ,感受中心意思 ;3 .理解主体九则故事…  相似文献   

16.
一、阅读切入 钱钟书先生的《读〈伊索寓言〉》灵智隽永,奇警深刻。他在古希腊寓言的石头墙上,竟然别凿一隙,让一株钟灵毓秀的智慧之树藏根其间而旁逸斜生,“满树的玄想之花,心灵之果,任人随喜观赏,止息乘用”。钱先生读《伊索寓言》,并不止于对其中所寄寓之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的感悟,而是打通古今作出位之思,将那些古老寓言的情节嵌入现代文明的画布背景中作个性化的新解与改制。其文的旨趣亦绝非是在炫其博雅,而是以闪烁着妙悟的博采并蕴含着真理的佯谬的“钱氏解读”为利器,对现代社会的弊端及现代人性的丑陋做犀利、痛切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师:在人类知识的宝库中,<伊索寓言>这部书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仍一直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其中许多篇目我们今天仍然耳熟能详,从中得到的很多经验我们现在还受益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打开这座宝藏的大门,一同走进这美妙的<伊索寓言>世界吧!先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九册《伊素寓言》一课中有三则寓言,我和学生经历了一次难忘的语文课堂生活。兴奋之余回顾这次精彩的课堂教学,有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张先彪 《学语文》2002,(6):25-25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明确规定:“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如何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呢?教完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职高《语文》第四册开篇选了钱钟书先生的《读〈伊索寓言〉》。可以说此文“借《伊索寓言》里的九个寓言故事连类引申,洞烛世相”,的确“化陈腐而为神奇,开生面而破余地”。然而在分析课文第四小节时,我发现教参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