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新 《语文知识》2001,(6):34-34
在一节创新达标课上,语文老师提出一问题之后,紧接着说:“谁来回答?需要我点卯吗?”此言意在了解学情,试探学生的学习习惯(老师不是在本班上课,和学生互不熟悉),以便有针对性的调整自己的教法,虽不高明,倒也实在。可老师话音刚落,一学生意外发问道:“老师,‘点卯’  相似文献   

2.
哲人曾把道德比喻成一棵树.说它是枝繁叶茂、果实鲜艳还是枝叶凋零、无花无果,都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此,我深信不疑. 我觉得,道德这棵树需要我们精心培育才是,任何的滥砍滥伐不行,拔苗助长不行,急功近利不行.要让树长得好,只有顺其生长规律,为它添土、施肥、浇水、锄草、剪枝,别无它途,这是常识.  相似文献   

3.
哲人曾把道德比喻成一棵树。说它是枝繁叶茂、果实鲜艳还是枝叶凋零、无花无果。都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此,我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4.
午休一般是为了保持下午头脑清醒,恢复脑力和体力。不少人(尤其是脑力劳动者)都体会得到,午休后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在一些有午休习惯的国家和地区,冠心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这与午休能使心血管系统舒缓,并使人体紧张度降低有关。所以,有人把午休当成"健康充电",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5.
企鹅老博士: 今年我们这里的天气特别冷。昨天我和妈妈一起上街,去一个商店买东西。我忘记戴手套,用手去扶商店的不锈钢门把手时,手好像被粘了一下,我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您能告诉我吗?  相似文献   

6.
莫把“比较”作“比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把“比较”作“比喻”,这似乎是早已经明确的问题,其实不然。请看下面一个练习题:下面三个句子都恰当地运用了比喻,说说它们的共同点和各自的表达效果。1.他们所有的,只是像炕台那样大,或者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地。2.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3.这一天,这一家人最高兴,也该是女孩子最满意的一天。这像要了几亩地,买了一头牛;这像置好了结婚前的陪送。这个练习题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科书《阅读和写作》第一册,是课文《山地回忆》(孙犁)课后练…  相似文献   

7.
8.
问: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把“Y”“W”当作声母,而不把它们当作隔音符号处理。这是什么缘故呢?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类似下例的句子:(1)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这就是大街。(朱自清《威尼斯》)(2)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  相似文献   

10.
现在已明确地把数字0作为一个自然数,为什么?如果把这看成一个规定,也就是说,可以把0,1,2,…,n,…作为自然数,也可以把1,2,…,n,…作为自然数.显然,这样的解释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阅读古典小说或是看电视剧时,只要是乱世中的故事,谋臣常常会对自己的主君说这样的话:"如今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主公岂有意乎?"现在,"逐鹿中原"一词便用于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那么古人为什么要把夺取天下叫作"逐鹿中原"呢?其实,"逐鹿中原"的典故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楚汉之争时期,韩信为刘邦立下了战功,被封为齐  相似文献   

12.
《说苑》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毁谤惠子。他在梁王面前说:“惠子说话,爱用比喻,假使不用比喻,他就没法把事情说明白了。”第二天惠子去见梁王。梁王对他说:“请你以后讲话,就直截了当地说,不要再用比喻了。”惠子回答说:“现在有个人,不知道弹是怎样的一种东西。如果他问你弹的形状是怎样的,而你告诉他:弹的形状就像弹。那个人听了会明白吗?”梁王问:“那怎么才能使他明白呢?”惠子说:“如果告诉他,弹的形状像把弓,它是用竹子做的,是一件射具。这样说,他听了能不能明白呢?”梁王说:“可以明白了。”惠子说:“用别人懂得的事物,来比喻不懂…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     
秋高气爽,万物含笑。优扬的运动员进行曲袅袅在空中,秋季运动会正在紧张、热烈地进行。“叭”一声枪响,参加女子八百米长跑的运动员们争先恐后抢道而奔。随即“加油”的喊声此起彼落。跑道上十几个人,我在中间,大约跑了四百米,我就累得气喘吁吁,腿也变得不听使唤。眼看就要落在后面,突然,我瞥见了我班的班主任李老师。她正用期待,鼓励的眼光望着我,嘴里  相似文献   

14.
班里要在教室开设一个“笑脸墙”专栏,我专门请了一位美术老师帮忙,希望在她的指导下,全班48个孩子都能把自己可爱的笑脸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李约瑟难题”自提出以来,就成为中外专家和学者们关心和争论不休的难解之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点:第一,李约瑟本人在不同时间和不同语境中对问题的表述并不完全相同,使得问题的范围有所变化;第二,学者们在翻译和转述的过程中发生了无意或有意的误解或修改;第三,对各种解答进行的质疑,使解答又成了难题的一个部分;第四,对难题本身的合理性进行质疑。这些纷争难以形成共识。其实,对“李约瑟难题”本身和解答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达成一致意见,重要的是借它来促进我们对中国文明的深入理解,以及与其他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16.
报道体育比赛的文章中,常把失败称为“败北”。这是个来自古代汉语的词儿。古代为什么称战败为“败北”呢?原来“败北”的“北”并不是方位词,“北”是“背”的初文。《说文解字》中说:“北,乖也,二人相背。”由此,“北”引申为人体的部位——与胸相对的背部。古人说:败北,意思是打不过转背而逃。后人沿袭古人的用法,所以通常把失败来称作“败北”了。  相似文献   

17.
《今日中学生》2010,(7):78-79
我国北方称医生为“大夫”,南方(尤其在农村)则称医生为“郎中”。这种称呼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末五代时期。唐末五代时期,朝政腐败,战祸频繁。统治阶级穷奢极欲,甚至把国家的官职拿来卖钱,致使官衔泛滥。当时,以官名相互称呼逐渐形成社会风气,比如叫读书人“相公”,称工匠为“待诏”,  相似文献   

18.
写议论文,就是要表明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并让读者信赖、接受你的观点。那么,对于已有“观点”(比如“勤能补拙”),该怎样撰文阐述呢?初学议论文写作的人常对此感到一筹莫展,无从下笔。笔者认  相似文献   

19.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俄国作家高尔基这番脍炙人口的描述,让海燕勇敢、快乐、自信的形象深入人心,不少人还为孩子取此名以寄厚望。在吉林省的少先队辅导员中就有两位小有名气的“海燕”。她们彼此并不相识,却拥有同样的追求——将青春和爱献给孩子们;她们工作在不同地市,却为着共同的少先队事业拼搏;她们的脾气、禀性、生活背景、工作方式各异,却都成了孩子们心中的偶像、同行中的佼佼者——吉林省“十佳少先队辅导员”。  相似文献   

20.
《海燕》——这是大野心家、大阴谋家张春桥早年写的一篇散文,刊于一九三六年八月《文学界》月刊第一卷第三号。散文的内容很简单:——“我”(作者以第一人称出现)在被学校开除后,跟一批青年到北平去从事医疗长城抗日的二十九军伤员的工作。“没有得到机会到前线去”,在北平,大家每天“找女招待,看戏,逛窑子,把从家里带出来的私费或捐款,都化了”。后来算是到密云去了一次,但日本飞机一轰炸,“我们惊慌起来了”,撤回到北平。不久,父亲来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