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元散曲中的陶渊明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诗中描绘的超逸简淡的田园生活、任真自得的隐逸形象,为历代文士所倾慕。在元代特殊的时代环境下,“归隐”题材成为元散曲的一大主题,陶渊明也成为元散曲家心目中理想的隐者形象,并在元散曲中得到丰富而多样的呈现。  相似文献   

2.
元散曲中的云意象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内涵。其中"闲枕白云卧"意象表现了一种彻底的隐逸情怀;"懒云窝"意象象征着自由自在的精神庇护所;"风云"意象被消解了作为君臣相得象征的积极精神,具有了虚无的悲观消极色彩;而"云雨"意象对"云雨"固定具有男女交媾之意起了推动作用。元散曲中云意象的这些新特点,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认识,他们看似识破天机,通过"避世"来获取精神的安宁,却又潜藏不平,借"玩世"精神故意用一种直白浅露甚至庸俗来消解传统,从而在散曲中通过云意象的创造实现了对自己心灵的一丝安慰。  相似文献   

3.
愤世、避世是元散曲的重要主题,显示了元代文人独特的心态和审美取向.有着特定而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历来研究者的归因不够全面与准确。本文从多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较为全面地阐释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汉高祖刘邦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史记》的记载中.在元散曲家笔下,刘邦形象的一些方面得到了展现,在肯定刘邦功业的基础上,暴露了他德行上的问题以及屠杀功臣的事实.元散曲家将散曲中的刘邦形象作为自我表现的载体,他们选取的这些角度实际上蕴含着他们自己的价值取向,即对统治者的质疑、对功名的厌弃和对归隐的向...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古就有"诗酒相生,醉乐天真"的文化特征,元代也不例外.而且由于元代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元代作家相较于其他朝代作家而言,与酒更加亲密,"醉翁更多,醉歌疏狂,醉语益奇.""酒为欢伯,除忱来乐."人们乐时饮酒,意在欢庆;愁时饮酒,旨在除忱.元代作曲家们又有着怎样的忧和乐,寄托在酒的物质消解中.而诗酒不分家已成共识,元散曲作为广义的诗歌形式,与酒关系尤为密切,其中存在的种种酒饮酒文化又透露出曲作家们怎样的人生态度呢?本文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试论元散曲的叠字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叠字是汉语修辞方法,文学作品中运用叠字,能表现强烈深挚的思想感情,起到强调主题思想、渲染气氛、增强旋律美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元散曲中九种叠字艺术,分析了最典型的叠字作品和曲作家,并指出了散曲运用叠字的艺术特征是量多而雅俗适宜,追求形式美而不离“本色”,求“奇巧”而不露雕镂之痕。  相似文献   

7.
元散曲有一种泛隐逸化倾向这是在其特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元代文人的一种潇洒超脱的人生态度.无论为官还是在野的文人,都有一种怀才不遇的精神感受.对此的反应,一种是故作潇洒、超脱之态,消极遁世.另一种是愤世嫉俗.还有一种虽隐逸,却仍在忧国忧民,幻想受到当权者重用.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已是元代文人的痛苦与无奈.  相似文献   

8.
元散曲中"四季歌"的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及与戏曲艺术构思方式上的相似性,显示了同一历史阶段中不同艺术形式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规律性现象.  相似文献   

9.
对陶渊明的品评是元好问诗学批评最重要的内容。在前人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元好问结合金源诗歌的创作实际,对陶渊明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和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元氏创作了大量的和陶、拟陶、集陶类诗,对陶渊明的人格精神表现出了由衷的钦羡。元氏以“天然”、“真淳”概括陶诗的美学品质,颇得陶诗之真髓。元氏还以陶诗及其美学精神为范本建构自己的诗学理想,并据此对当时的创作实际进行了恰当的评说。  相似文献   

10.
从元散曲的作者构成、创作内容、创作风格和散曲批评诸方面来看,元散曲与理学都存在着悖离。这种情形的出现,与元代文人对散曲的认识有关,也是元代理学影响文学有限性的体现,同时亦是学界对这一论题置辞甚少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1.
元散曲作品中山水之景集中表现了士人们复杂的情感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山水观念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2.
元好问以词入曲,为散曲之先导者。其曲风格与词近,豪放婉约兼具,惜存作品仅得十首及四首残曲。而存世之曲,都是清新婉约之作。内容以叹世归隐为主,并且词味十足,不脱词的本色。  相似文献   

13.
元散曲作品中山水之景集中表现了士人们复杂的情感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山水观念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4.
鲍亚民 《教学随笔》2015,(Z1):84-85
<正>元代散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元散曲思想内涵丰富,艺术技巧超越前人,既典雅又通俗,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里简单说说如何欣赏元散曲。元代散曲的思想内涵是多个方面的,其中包括:一是从多个方面对现实进行无情的批判、深刻的讽刺。如张可久的《正宫·醉太平·无题》:"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麦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葫芦提倒稳。"这首小令辛辣地讽刺了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的无耻之徒,揭露了世俗风气的腐败,指出贪财是世风腐  相似文献   

15.
鲍亚民 《科学启蒙》2015,(Z1):84-85
元代散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元散曲思想内涵丰富,艺术技巧超越前人,既典雅又通俗,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里简单说说如何欣赏元散曲。元代散曲的思想内涵是多个方面的,其中包括:一是从多个方面对现实进行无情的批判、深刻的讽刺。如张可久的《正宫·醉太平·无题》:“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麦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葫芦提倒稳。”这首小令辛辣地讽刺了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的无耻之徒,揭露了世俗风气的腐败,指出贪财是世风腐  相似文献   

16.
论元散曲情爱作品中的进步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散曲中的情爱作品将爱情从礼教的束缚和人欲的潜层中释放出来,并把它看作是人性自然而然的要求和美满婚姻的基础,将妇女看作是渴望爱情而且值得拥有爱情的一群。本将元散曲中的情爱作品放在中国封建传统化与俗化剧烈冲撞的大环境中,并结合社会历史化以及元代人心态来探究元散曲情爱作品在恋爱、婚姻、妇女待遇等问题上所表现出的进步观念。  相似文献   

17.
元代道教盛行,对当时的文人创作影响甚大,在元曲特别是散曲作品之中,体现出极为浓厚的虚幻意识。表现在对历史兴亡更替的透视与淡漠,对功名富贵的消解与否定,对避世隐居、学道求仙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纵情声色、及时行乐的认可与肯定等几个方面,反映出了元代的社会环境、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8.
鼎足对是元散曲的一种独特对仗形式,是元人小令中在“量”与“质”两方面都居绝对首位的对仗。它主要包括如下几种体式:篇首鼎足对、篇尾鼎足对、首尾鼎足对、叠字鼎足对、一字豆鼎足对、特殊鼎足对等。鼎足对在元散曲中的繁荣,显示了我国诗歌发展史上诗互动整合的现象,是对二元对仗思维的一种突破,也是元散曲“曲不厌巧”艺术特色的显现,但运用不当,则往往产生相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元散曲的俗美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散曲出现在中国文学由上中古雅文学向近世俗文学转变的时期,它在语言风格,题旨境界等方面,均表现出迥异于诗词的鲜明美感风貌:以俗为美,这一总体审美特征,正是元散曲对中国古典麻歌美学作出的独特贡献,也是元散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0.
徐阳飏 《新读写》2011,(1):44-44
对陶渊明之真性情,须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解读。 陶氏的一个灵魂是避世忌俗、清高孤傲;另一个却是意气风发、志在千里。两者从表面来看,似乎大相径庭,实则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