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像文学艺术的创作离不开文艺理论的指导和文艺批评的点拨一样,电视作为一种新兴文化,一种综合文化,它同样也需要与之相应的电视文化批评。这是人类文化实践活动的经验,也是一切艺术创作的规律。尤其是在时代变革、体制转轨、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今天,一种积极、健康而富有活力的电视文化批评,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电视自身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电视事业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电视从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媒介变成了家喻户晓,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媒介。我们用二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  相似文献   

2.
电视与民主 谈到媒介与民主,或许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现代的民主观念与印刷媒介的发展密不可分"。印刷媒介的普及带来了公共教育的发展,于是,知识和信息的垄断被打破,社会中所有的阶层,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一般要经历从选题到采访再到写作这一生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选题居于首发位置.新闻选题是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就新闻批评而言,只有过好了选题关.新闻批评才能得以健康有序的进行。新闻批评的选题既具有一般新闻报道的选题规律,同时批评报道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新闻批评在选题上有特殊的要求。总的来说,新闻批评的选题应把握“两不”、“三点”、“一小”“两不”是:一不“四面出击”。四面出击指的是新闻单位开展新闻批评时批评对象和范围过宽、过泛,滥用新闻批评。“四面出击”是文革遇风,早就应该遭到摒弃。我国目前正沿着…  相似文献   

4.
5.
电视专题片的选题与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专题片是时态(现在时或过去时)的纪实,以社会、生活、工作中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为主题素材,进行集中的、深入的报道。地市级电视台,围绕地域特色办栏目,有大量鲜活的题材供媒体选择,作为电视记者,在做电视专题片的过程中如何进行选题与策划,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一 电视批评,就是采用一定的理念和方法来批评电视.首先需要弄懂的一个问题是,电视批评的批评对象--"电视"--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8.
梁瑜虹 《视听界》2001,(4):10-12
一电视媒介是社会组织系统的一部分,它与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存在着复杂互协关系。比如:电视节目要从传播角度表现嬗变中的文化现状以推动新的文化整合,而自身又成为文化张力下被调整的对象。把电视谈话节目纳入文化语境中进行分析,是选取一个重要视角来厘清这一节目类型发展至今的基本态势,克服孤立地作文本分析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视批评报道随着70年代末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掀开历史性的一页。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电视批评报道的起步阶段。1979年8月29日,第一条批评报道《北京有单位乱堆物品破坏首都市容卫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同年9月12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王府井百货大楼停车场见闻》,以较为含蓄的方式批评某些国家干部的用车特权,在当时社会反特权的声浪中引起强烈反响。电视批评报道由此开始。电视批评报道的初步发展。1981年,中共中央发布7号文件,对批评报道在内容、数量、分量等方面子以总结和限定。此后,各地方…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视传媒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关注,作为舆论监督的一种有效方式──电视曝光,也倍受各级领导和广大电视观众的关心、且不说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社会经纬》等时有曝光的栏目,仅就我们江苏电视台的《大写真》专栏而言,要是记者到哪里采访曝光类的报道,马上会家传户晓。探风摸底的,设障立碍的,暗中帮忙的,拍手称快的,各式各样的角色都会揪住时机表演一番。至于节目播出时的收视率和反响,那更是在一般节目之上。人们如此看重电视曝光,固然有很多原因,但从另一个侧面却警示我们电视从业人员:如…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视频道的不断增多以及电视传播技术的不断提高,电视台之间、频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帮助、指导百姓生活为定位的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因较高的收视率而备受媒体欢迎.此类节目要增强竞争力,提高收视率,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要努力捕捉"看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研究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选题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在电视节目不断推陈出新的进程中,生活服务类节目要增强竞争力,提高收视率,获得观众的赞同,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要努力捕捉"看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研究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选题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视传媒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关注,作为舆论监督的一种有效方式——电视曝光,也倍受各级领导和广大电视观众的关心,且不说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社会经纬》等时有曝光的栏目,仅就我们江苏电视台的《大写真》专栏而言,要是记者到哪里采访曝光类的报道,马上会家喻户晓。至于节目播出时的收视率和反响,那更是在一般节目之上。人们如此看重电视曝光,固然有很多原因,但从另一个侧面却警示我们电视从业人员:如  相似文献   

14.
文化批评类图书跨越了专业和通俗两个读者市场,这对选题策划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对此必须要综合采取具体的应对措施,包括从策划编辑自身入手,练足内功;充分调动出版社的人力资源,努力沟通协调学术界和出版界之间的关系;深入调研读者市场,积极开发本土选题;根据具体文本作出判断,打通两个市场,尽可能不要偏废.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勃勃生机,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同时社会生活显得多彩而复杂。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多角度地反映不断发展壮大的事业和丰富多采的生活。有的需要颂扬、提倡,有的需要完善、扶持,有的需要批评、抑制。一般说来,颂扬、提倡,人们乐而为之;完善、扶持,毕竟助人发展,人们也易于接受;而批评报道就难写了。说它难写,难就难在如何使报道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难在如何使被批评者接受批评,从而躬身自省,重新奋起,轻装前进;难在怎样使有关领导者感到批评报道不是在“拆墙脚”,给他们脸上抹黑,而是在帮忙,为他们擦灰尘。要从根本上消除这些“难”是不容易的,它有赖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达到较高的水平。但从记者本身来说,除了明确报道目的,讲究批评艺术,沟通与被批评者的联系外,选好恰当的报道内容也是缓解批评报道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国内最出名.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批评家是崔永元。尽管这位批评家没有写过一个字,但因其自身的知名度以及《南方人物周刊》的挖掘,他的许多出语便惊人了起来.并演成一场媒介事件。崔永元批评电视事件对我们的第一启示是:社会知名人物对电视的批评.恐怕今后得列入研究视野.因为他们的话,有点儿一石激起千重浪之效。比如崔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尽管他事后解释说是转述别人之语,但其效果就远远大于别人。由此我希望媒介继续挖掘名人对电视的看法.也希望名人不要太计较媒介记录或删削之误.以鼓起我国电视批评之风。顺便为所有名人提供一个对付媒体的良方: 不要企图让媒体完整地发表你两面或全面的看法.接受采  相似文献   

17.
黄斌 《声屏世界》2004,(10):33-33
做好电视选题策划,是提高节目质量的关键,是铸造节目精品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叶林 《声屏世界》2004,(2):36-37
新闻舆论监督面临着十分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批评报道必须讲究方法和策略,也就是要讲究选题艺术。  相似文献   

19.
电视纪录片关注的是社会生活、关注的是人间百态、关注的是个体情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作为地方电视台,我们如何囚地制宜,制作出贴近地方特色,受百姓喜爱的电视纪录片呢?选择一个好的题材是纪录片创作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与简要地传递信息的消息不同,电视深度报道要对新闻事件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的分析、阐释,从而展示出新闻事件的意义。电视深度报道应当触及社会生活的深处,挖掘事态的内涵,探究事态的意义。社会生活中,什么事件可以作深度报道,什么事件不值得大做文章,记者要有选择的眼光,要善于选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