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景观是经过作家创造的"第二自然",融合了作者的审美、想象和价值判断.邓一光在他的"深圳系列"小说中呈现了许多富有深圳地域特色的都市景观.作者进一步思考都市与都市人的生活,通过对都市的空间想象、都市场景的描摹和真实再现等方式与景观对话,表达出都市人身份认同的困惑、都市历史记忆的断裂、都市人的焦虑和生存困境等主题,完成...  相似文献   

2.
滚滚红尘缕缕浪漫——漫谈张欣小说的可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故事,女性情感,张欣创作了颇具现代感和可读性的小说文本;倾向传统的审美理想和对都市人内心朴质的挖掘又为都市人培植出片片怡人的绿地.  相似文献   

3.
孤独感被认为是一种消极的感觉,但从某种程度来说,孤独感的存在是合理的、有益的.村上春树小说中的人物在感到孤独的时候,致力于寻找缓解与释放孤独感的途径--通过与他人交流沟通、爱的追寻、对社会的关心、享受孤独感等方式来进行自我疗救.小说中人物的生活模式和人生态度引起读者共鸣,给现实中的都市人找到了排解自身孤独感等消极感受的途径,为都市人提供了在自我经营的富有诗意的小天地中生活下去的现实而有效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4.
近代,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上海,随着社会结构商业化,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在朝商业化的方向发展。在普遍的重商主义影响下,金钱控制、支配了伦理和情感,功利价值观取代传统伦理价值观成为都市人精神生活的核心和指导都市人行为的风向标。都市人以理性至上和冷漠的心态来应对复杂多变的时势和激烈残酷的商业竞争。《子夜》真实地折射出都市人的精神生活。小说中描写了各色被金钱俘虏的都市人,表现了他们的理智和冷漠,也表现了近代都市人自由平等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张欣的《夜凉如水》透视了都市人人性中常态背后的病态。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角度来讲,都市人欲望的压抑导致了个体心理的变异,从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角度来说,人性的自我成长受挫,也促生了都市人病态的人性,从最新的超个人心理学的原理来说,都市人的素质、涵养又使得他们可以超越自我、超越现实,在终极的精神世界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张欣对都市人人性的发掘达到更深的层面,在其都市小说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古琴是历代文人雅士的“修身养性”之器。本文通过分析古琴与占琴音乐的特点,探讨习弹古琴与现代都市人生活相结合的可能性,论述现代都市人习弹古琴的修身养性之道。  相似文献   

7.
谭霜 《涪陵师专学报》2013,(3):85-88,136
"黑土地"作为东北平原最珍贵的土壤,同时也是迟子建中短篇小说里主要意象。通过解读部分中短篇小说,以此来剖析"黑土地"这一意象里乡村人与都市人对这一意象的依恋与崇尚。乡村人这一部分重点剖析"黑土地"对于乡村人所蕴含的物质、精神与生命三个层次上的丰富意义;都市人这一部分重点阐释他们在身体与灵魂里放逐自己,皈依土地。在乡村与都市这样一个二元对立系统里,"黑土地"这一意象贯穿其中,串联着乡村人与都市人对"黑土地"的眷恋。  相似文献   

8.
《宜宾学院学报》2015,(5):54-58
施蛰存的都市心理分析小说深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选取都市人的精神世界作为切入点,以精神分析手法勾勒都市爱欲潜流,肯定性欲的合理性。施蛰存责难文明异化和精神危机,以现代主义手法洞穿都市人心理现实和生存现实,站在人性的立场上勾勒都市人潜在的心理图景,对孤独的都市人抱以人文关怀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都市的出现,带来了种种“都市症”。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产生,正是源于这一背景。中国都市在三十年代有了较大发展,但现代化的节奏却使人们疲于奔命、无所适从。穆时英从明快迅捷的电影摄制技巧中获得灵感,于是有了与众不同而充满都市味的小说。刘呐鸥的小说表现出都市人的“感觉串味”。施蛰存则显示出都市人的孤独与冷漠。都市人的命运在《现代》杂志创作中,有了一次集中表现与亮相。  相似文献   

10.
作为都市社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都市文化的生产体现了社会精神生产在都市化阶段的新特点。由此可以把都市文化的生产放置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更为宽广的视野中去审视。资本的介入使精神生产的特点发生重大转变,精神生产从非生产性开始向生产性转变,精神生产也与劳动剩余价值的产生紧密联系。在大量的都市文化产品消费中,人们却找不到更为有力的精神资源,支撑起人的健康生存与发展,都市中的异化感成为都市人普遍的生存状态。都市文化是都市人之为都市人的生活方式,要充分发挥都市空间的文化功能,也就是要使都市空间真正成为都市人生存并得到充分发展的最佳场所。  相似文献   

11.
都市语言     
都市语言是都市人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体现,它折射出现代都市人矛盾复杂微妙莫名的心态。 香港烟壳印着:“吸烟有害健康。” 证券报刊与股票认购证上写明:“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1920年代到1930年代施蛰存写于上海的小说,探讨施蛰存几组不同类型作品中逐渐展开的对都市新的感觉结构中“人性”观念的叙述。本文认为施蛰存将这一“人性观”叙述,与性心理观照下都市人新的社会生活与日常生活感受结合在一起,着力于书写都市人的“内在心理现实”,以期与其身体感觉以及都市环境中的物象结构形成对应关系,从中建立起都市人的“自我”主体感受。而当这一主体感受需要在“现代”之时间范畴,以及“都市”之空间范畴同时树立普遍性主题时,都市主体的生成原则以及种种特质,即以“内在心理真实”为基础的“人性”观,必须在不同的叙事模式设置中得到检验。在施蛰存笔下,都市/乡村、现代/古代等对立关系依照某种叙述逻辑展开、参与到都市主体叙述中去,从某种程度上呈现出都市人“自我”的存在边界感以及种种复杂的问题与可能。同时,探讨现代都市人内在心理深度的过程,也是在心理自由和心理解放感这一点上,为都市主体新的感觉结构的进一步完成提供必不可少的环节与要素。  相似文献   

13.
新感觉派的作品多描写都市的繁华与喧嚣和都市人五光十色的生活状态.深入分析新感觉派代表人物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的创作,会发现都市在他们眼里既是繁华的象征也是罪恶的渊薮,并不是像以前研究者的观点,认为他们持的是享乐观、纵欲观.  相似文献   

14.
邱华栋创作的北京形象不再是以往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形象.小说运用了符号、隐喻等修辞方式,以特殊的"外乡人"视角塑造了被物质化的北京形象,并考察了现代人与北京这座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城市之间相互排斥的关系.被符号化的北京形象,显示了现代都市人生存的挣扎与困境.  相似文献   

15.
菲利普·拉金的诗歌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反映了都市人的精神生态危机和对诗意栖息于大地的向往。其中精神生态危机具体表现为人的精神生存化展布困境,以人的异化感、疏离感、焦虑、压抑等为主要症候。从生态理性哲学角度来看,产生这样危机的症结主要在于经济、政治、社会环境以及科技革命对人精神生存化展布的限制。拉金在诗歌中表达了对都市人精神生态危机的高度关注,以及对人类物质欲望和科技至上的批判。同时,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都市人向往诗意栖息于大地,与万生万物和谐共处的生态整体思想。  相似文献   

16.
晚报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城市民众,这就要求其内容具有可读性、贴近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特点;除此之外,还要求有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只有这样,晚报才能走进千家万户,成为都市人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7.
PM2.5     
素材观察SUCAI GUANCHAPM2.5,一个慢半拍的环保话题如往年一样,在2011年秋冬之交,连续多日的灰霾锁住了首都.美国大使馆公布的空气质量数据与北京市环保局的数据大相径庭,才使得PM2.5真正从一个抽象的术语转为备受空气污染之苦的都市人的日常话题.  相似文献   

18.
春山过客     
时间走在家与办公室间的车程中。 沉色的楼宇,灰方的路,浮着暗尘的都市人脸。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以网络信息交流为特征的人际交往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通过网络进行交友择偶已成为不少都市人在忙碌生活节奏下无奈的选择,且与传统交友择偶方式相比,充满了新奇和时尚意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跃跃欲试.通过对两种性质不同的网恋的理性分析,认为网络交友尤其是择偶切不可轻率从事.  相似文献   

20.
敞开"心吧"     
背景分析 心理抑郁症被专家认为是21世纪第二大疾病,被各种心病困扰的都市人迫切需要倾诉之所,但隐私走光的担忧、面对心理医生的紧张却又让多数人裹足不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