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珂 《大观周刊》2012,(20):30-30,11
儿童绘苯是插画艺术的一种衍生,是艺术创作者针对儿童所创造并被儿童欣赏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是儿重读物中的一种相对特殊的绘画作品。儿童绘本作为一种载体,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另类世界,给孩子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使得孩子们能够沉浸在奇思妙想的世界中。它点燃了孩子的梦想,吸引着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并且感染了成人世界,保持一颗童真的心,本文主要探讨儿童绘本的发展进程以及儿童绘本的插画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马莉 《传媒》2012,(4):47-48
正故事发生在2028年,有一座充满知识、快乐和冒险的奇幻岛屿——"噢咿噢"唱歌岛。岛上有一个没有污染、没有悲伤,只有环保和欢乐的儿童游乐园。各种游乐器是故事里的主人公,为了让孩子们得到快乐,他们努力地工作着。但唯利是图的"乱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要尊重“弱势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曾经采访一所盲童学校,天真烂漫的孩子对我们的摄像机充满了好奇,我们向校长建议:“可以让孩子们摸一摸,看一看摄像机是什么样子。”校长高兴地召集孩子们说:“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摄像机是什么样子。”不同的用词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诠释,一个“摸”字说明我们对失明儿童的无知,一个“认识”饱含着一个特殊教育者对失明儿童慈母般的深情厚爱,这里没有“黑暗”、“瞎”、“盲”之类的词语,只有挚爱、平等和尊重。 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学会如何尊重弱者。 关于失学儿童、孤寡老人、贫困学生、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4.
卡通暴力影响下的儿童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初,在一片争议声中.颇受儿童欢迎的国产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被央视停播.<虹猫>所引发的纷争.其实是一个阶段以来家长对儿童电视节目积怨的大爆发.在当今这样一个大众传播无处不在的时代,对于电视荧屏上防不胜防的卡通暴力,让孩子们与之隔绝是不可能的.从培养儿童的媒介素养着手,让他们具备识别、判断媒介所传递的信息的能力.学会正确地接触和使用媒介,才会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们不难发现.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儿童美术读物中,有的吸引着众多的孩子,使他们津津有味、爱不释手地百看不厌;而有的读物却受到孩子们的冷淡,无人问津,这一现象充分地说明了“情趣”在儿童美术读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儿童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电视应该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成为他们童年生活中的好朋友,成长道路上的启蒙老师。怎样才能掌握和适应儿童心理,播好电视少儿节目呢?在这方面,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一、利用孩子的“无意注意”发展“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经过意志努力的注意。而无意注意则是指没有自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发生的注意。孩子们在家看电视,基本上属于后一种状态。儿童的大脑和  相似文献   

7.
1992年4月24日上午,我们参观塞内加尔戈雷岛的奴隶堡。17至18世纪,殖民主义者的船队从欧洲开到西非海岸,贩运黑人奴隶到美洲出售。据统计,仅从戈雷岛就贩卖和转运了两千多万黑人奴隶。奴隶贩子还贩卖儿童。在奴隶堡,至今保存着一间“儿童囚室”。这里阴暗潮湿,几乎见不到阳光,被关押在囚室里的儿童,不许同父母见面,不许哭闹,不许用原来的姓名,只能一个挨一个地躺在地板上,就像罐头盒里的沙丁鱼一样。从奴隶堡的儿童囚室出来,穿过一条小巷。一孔天蓝色的窗子里传出孩子们的欢笑声,我隔窗望去,  相似文献   

8.
正孙敬修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讲故事专家。他把给孩子们讲故事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看成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他开创了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独特道路,他讲的故事生动有趣,声情并茂,使孩子们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和假恶丑,他讲的故事成为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精神食粮。他的一生是充满着对祖国、对下一代深沉的爱的一生。  相似文献   

9.
暴洪到来之际卢仁江天就像被捅了个窟窿,雨如瓢泼,无休无止。电闪、雷鸣、风吼、雨注,聚合成可怕的声浪,在原野间咆哮。大地苍茫,腾起了一片白蒙蒙的水雾。老石披上雨衣,刚拉开门扉,猛然一串雨弹噼里啪啦劈头盖脸地朝他射来。他顾不得那么多,疾步出屋,眺望着笼罩...  相似文献   

10.
常青 《出版广角》2021,(17):6-9
童书出版尤其应重视儿童观,不了解少儿读者的阅读需求、审美喜好、语言文字,做不好童书.其实,童书的核心是儿童性,即童书内容一定要契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语言文字特点,符合孩子的审美情感和趣味,让他们喜欢看、看得懂、记得住,并能产生愉悦的阅读体验.如果儿童本位缺失,做书的人心中没有儿童、没有正确的儿童观,就不会在内容中体现儿童性,做出让孩子们喜欢读的好书.  相似文献   

11.
郑丽萍 《大观周刊》2011,(41):154-154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爱说好动.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难深刻领悟到数学的奥妙,如果一开始孩子就在数学学习中遭遇重重挫折.势必会减弱甚至失去对数学的兴趣。柏拉图认为:游戏可以引导出孩子的学习天性.因此主张以游戏方式教育下一代。游戏是儿童酷爱的一种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游戏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游戏。在数学课中,教师有意识地穿插游戏活动。可以把孩子们带入快乐的数学学习氛围中。  相似文献   

12.
在常宁县城,很多少年儿童都知道县图书馆段瑞林的名字。在县里,孩子们信赖地把她当做“知心姐姐”,学生家长和老师们高兴地称她为“校外园丁”。她,熟悉图书,热爱儿童,在书和孩子们之间搭起座座桥梁,做了许多有益于少年儿童的工作,赢得了人们的赞扬。  相似文献   

13.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开展少年儿童图书工作,增长儿童的课外知识,配合家庭、学校、社会搞好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是我们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职责。人之初,性本“零”。人的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应从少年儿童开始.康克清同志曾在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好的书又是知识的源泉,孩子们在没有参加社会实践之前,大量知识都来源于图书,要让孩子们都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就要培养他们从小爱读书。我们要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图书馆这个阵地,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作为公共图书馆,要做好这一工作,就要办好儿童图书馆…  相似文献   

14.
动漫漫谈     
张帆 《青年记者》2007,(2):44-45
提起动漫,大多数人都会把它与孩子们联系在一起,但是,近些年随着美国动漫大片、日本动漫游戏的火爆登场,不仅孩子们乐此不疲,而且很多成年人也成为了动漫的拥趸,加入到了这股追逐动漫的青年大军中,使“动漫热”更加成为了一种时尚。动漫不再是儿童的专利根据京、沪、穗三地的调  相似文献   

15.
我们不难发现,在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儿童美术读物中,为什么有的图画故事吸引着众多的孩子,使他们津津有味、爱不释手地百看不厌,而有的读物却被孩子们处以冷漠的态度,无人问津?这一现象充分地说明了“情趣”在儿童美术读物中的作用。“情趣”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古代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曾有著名论断:“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就是说物体形与色的变化和运动,引起了人们内心的活动。联系我们画画,就是说,画的应该是动的,那末,心也就动。心动,就是激动了情,引起了兴趣,使绘画作  相似文献   

16.
反转嘉年华     
《报林求索》2012,(10):68-69
<正>2012年9月9日,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Djumil Wilkins在德尔塔嘉年华的旋转隧道里玩耍。如何给儿童营造欢乐幸福的气氛?不妨从帮助孩子们减轻课业负担开始,让孩子们开阔视野,远离那些变味的"辅导班""兴趣班",帮助儿童争取更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权利,更有必要引导儿童学会捍卫自己的权利,让孩子们每天都可以享受愉悦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书架     
《出版广角》2016,(3):95-95
《回家:中国留守报告》作者:航月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定价:36.00元
  提要:本书作者通过走访贵州黔南留守儿童学校、家庭,以及留守儿童父母的工作地,最为真实、客观地记录了留守儿童及其父母的生存状况。在留守儿童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面对那些无助的孩子们,我们最应该思考的是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去帮助他们,这就需要对留守儿童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本书便是帮助我们走进留守儿童生活的一扇门。  相似文献   

18.
童话是幼儿最喜爱的文学读物之一。当孩子们还没有见过蔚兰的大海、巨大的森林和凶猛的野兽时,他们就从童话中知道了这一切,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向广阔世界的大门。邬朝祝的童话集《快乐的园眼睛》(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共收童话十八篇,其中除了六篇是作者60年以前的旧作外,其余都是新作。这些童话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大多取材于儿童的日常生活,但又不直接描绘儿童的生活,而是采取幻想的童话形式,针  相似文献   

19.
我们这个世界是由成人和儿童共同组成的,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能听到多少儿童的声音呢?每天充斥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中的都是一些成人的声音,孩子们的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到。90年代以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全球积极推动儿童对媒介的参与,到1996年已有超过2000多家媒体参加,力求改变成人一统天下的新闻报道。在美国、英国和日本都有CE(CHILDRENSEXPRESS)组织,我国近几年来小记的队伍也在日益壮大,《中国少年报》在全国各地都设有小记站,地方的报纸和电视台更是辟出专版发表孩子们的新闻报道,少儿新闻渐渐地有了自己的一小块领地。  相似文献   

20.
在日本,我们见过许多活泼可爱的儿童,也感受到了社会各界对他们的热切关注。我们参观名古屋中日新闻社。这天,报社正接待数百名三、四年级小学生。孩子们到这里来,是要了解报纸是怎样产生的。报社和学校都认为,对孩子们来说,这是必要的一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