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玫 《教书育人》2009,(1):15-15
国庆前夕,福建厦门市教育局日前发出通知,班主任必须在国庆期间到学生家进行家访.为了汇报家访成效,教师在家访时要与学生家长合影为证.  相似文献   

2.
福建厦门市教育局日前发出通知,班主任必须在国庆期间到学生家进行家访。为了汇报家访成效,教师在家访时要与学生家长合影为证。并称是当地"教育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的组成部分,是为加强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努力使家访成为常态化、制度化。教师称假期过得比平时还更紧张。(《厦门晚报》2008年9月29日报道)这样看来,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要求教师国庆长假家访这种做法,你怎么看?  相似文献   

3.
福建厦门市教育局日前发出通知,班主任必须在国庆期间到学生家进行家访。为了汇报家访成效,教师在家访时要与学生家长合影为证。并称是当地"教育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的组成部分,是为加强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努力使家访成为常态化、制度化。教师称假期过得比平时还更紧张。(《厦门晚报》2008年9月29日报道)这样看来,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要求教师国庆长假家访这种做法,你怎么看?  相似文献   

4.
福建厦门市教育局日前发出通知,班主任必须在国庆期间到学生家进行家访。为了汇报家访成效,教师在家访时要与学生家长合影为证。并称是当地"教育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的组成部分,是为加强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努力使家访成为常态化、制度化。教师称假期过得比平时还更紧张。(《厦门晚报》2008年9月29日报道)这样看来,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要求教师国庆长假家访这种做法,你怎么看?  相似文献   

5.
福建厦门市教育局日前发出通知,班主任必须在国庆期间到学生家进行家访。为了汇报家访成效,教师在家访时要与学生家长合影为证。并称是当地"教育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的组成部分,是为加强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努力使家访成为常态化、制度化。教师称假期过得比平时还更紧张。(《厦门晚报》2008年9月29日报道)这样看来,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要求教师国庆长假家访这种做法,你怎么看?  相似文献   

6.
福建厦门市教育局日前发出通知,班主任必须在国庆期间到学生家进行家访。为了汇报家访成效,教师在家访时要与学生家长合影为证。并称是当地"教育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的组成部分,是为加强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努力使家访成为常态化、制度化。教师称假期过得比平时还更紧张。(《厦门晚报》2008年9月29日报道)这样看来,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要求教师国庆长假家访这种做法,你怎么看?  相似文献   

7.
福建厦门市教育局日前发出通知,班主任必须在国庆期间到学生家进行家访。为了汇报家访成效,教师在家访时要与学生家长合影为证。并称是当地"教育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的组成部分,是为加强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努力使家访成为常态化、制度化。教师称假期过得比平时还更紧张。(《厦门晚报》2008年9月29日报道)这样看来,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要求教师国庆长假家访这种做法,你怎么看?  相似文献   

8.
福建厦门市教育局日前发出通知,班主任必须在国庆期间到学生家进行家访。为了汇报家访成效,教师在家访时要与学生家长合影为证。并称是当地"教育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的组成部分,是为加强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努力使家访成为常态化、制度化。教师称假期过得比平时还更紧张。(《厦门晚报》2008年9月29日报道)这样看来,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要求教师国庆长假家访这种做法,你怎么看?  相似文献   

9.
教师长假家访,这项举措也不是毫无道理.家访曾经是教师与家长、学生沟通的重要方式,架起了家校联系的.桥梁".然而现在,家访似乎变得陌生起来.有人说,信息时代不需要传统形式的家访,家校沟通的方式早已多样化;也有人说,教师不能把家访的传统丢了,众说纷纭.笔者猜想正是在传统家访渐渐淡出视野的背景下,福建厦门市教育局发出了班主任必须在国庆假期到学生家进行家访的通知,这样看来,其出发点是好的,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将通知中的"必须"改为"建议"或"倡议",并请学校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和实施措施报教育局备案,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0.
福建厦门市教育局将家访列为"教育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的组成部分,既是对传统教育精髓的继承,也是针对当代教育现状的回归性创新.但是,如果用单一的且有些近似于统一模式的方式对家访工作进行行政性的规约和考评,不但会削弱家访应有的教育功效,而且会引起教育诸方面因素的消极反应.再加上现代社会主体价值观的不断演变和升华,必然导致教师教育观念、教育行为与教育行政命令产生锚层反应,导致紧张乃至抵触情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自从看到福建厦门市教育局要求教师在国庆期间到学生家进行家访的消息后,我也一直在关注并不断地思考这个问题.我想,作为教师,面对这个问题时心里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却难以对其"合法性"作以表白.说其不合法,理由是侵犯了教师的休息权.国庆节本是国家法定的假日,凡是中国的公民,都应该有权利在这个金秋季节享受他们自己的闲暇与快乐,教师也不例外.说其合法的话,理由是教师的职业就是育人.  相似文献   

12.
家访是一项费时耗力的工作,但我却乐此不疲,坚持不懈地做了26年,并且总结出了"生进师访"的激励性家访策略,即"学生进步,教师家访;学生再进步,教师再家访"。这样良性循环的办法改变了"老师家访,学生遭殃"的弊端,家访成了教师的乐事和学生的荣耀。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家访逐渐被家长会、家委会成员沟通等方式所取代。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传统家访所带来的"心灵触动"以及"感动效应"正在悄悄流失,家访演变为"校访",形同虚设。如何将家访深入人心,切实提高家访工作的成效,成为德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一、正视家访,直面问题1.教师重视不够如今学校都重视家访工作,并也提  相似文献   

14.
顾洁 《学周刊C版》2019,(18):172-172
家园密切合作,营造和谐氛围,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而家访是家园合作的重要形式。本文把家访归纳为"报喜型家访"和"解忧型家访",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在"解忧型家访"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基本技巧,从而为化解幼儿家庭之间的矛盾以及幼儿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矛盾,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2月23日,受厦门市教育局和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委托,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承办的厦门市中学专家型教师培养高级研修班举行了开班仪式。由厦门市教育局选派的23名中学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研修班。  相似文献   

16.
《教育》2013,(24):13-17
提高教育效果的手段传统家访与电子家访的博弈传统家访为何遭冷遇方便快捷的家校沟通是育人之本提高教育效果的手段焦点提示:每当开学前后,教师一般会通过家访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较前些年不同的是,传统的登门家访已被QQ群、飞信、教师博客等"电子家访"的形式渐渐取代。  相似文献   

17.
"家访不家访无妨",是一些家长对当下教师家访的感叹。持有这种消极态度的家长尽管只占少数,但却从某一层面反映出现在教师家访的不足与缺憾,理应引起我们教育者的关注与反思,从而找寻其问题"症结"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教育》2013,(24):17-19
特殊学生更需要特殊的"配方"沟通形式应多样化电子家访必定是一种有益尝试特殊学生更需要特殊的"配方"焦点提示:随着电子家访的兴起,有人认为电子家访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然而,也有部分人认为,电子家访虽然方便快捷,但是缺少了必要的温情。  相似文献   

19.
正"家访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一体化的重要纽带。"[1]因此,家访一直受到学校重视,并被列入教育内容。传统的家访,主要是指教师亲自到学生家里去进行查看和访问,对学生的监护人包括父母、祖辈、兄弟姐妹等进行调查和访谈,从而了解学生在家学习、生活等思想状况和生活状态。然而,传统家访逐渐"式微",逐渐被电子家访所"替代"。电子家  相似文献   

20.
方强 《班主任》2007,(9):25-26
家访是教师、家长、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通过家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分析研究孩子的状况,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共促学生健康成长.欲使家访取得最佳效果,家访也要注意方法,在此,笔者试用"轻重缓急"几个词概括家访时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