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Q与QQ     
不用我说,你也知道阿Q是谁,不用我问。我也知道你玩过QQ。但是你不一定意识到,阿Q就在QQ上与我们朝夕相处。阿Q自尊又自负,他瞧不起未庄的居民,也鄙视城里人.连城里人油煎鱼头时直接加葱丝这一小细节都被他嗤笑。我们用QQ聊天,也是既自尊又自负。瞧不起刚入门的新手,连“886”就是“拜拜了”都不知道,没劲!瞧不起打字慢的聊天对象,直骂他们浪费时间;瞧不起没玩过游戏的好友,落后!……  相似文献   

2.
阿新是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中的主人公。阿新这一反传统的华裔形象融合了中美两种文化的特征。在确认自身的美国人身份时,他对美国主流社会对东方文化和东方人存在的偏见与排斥提出了质疑。但是,作者塑造阿新形象的意图不在于彰显中关文化间的对立与冲突。暴露矛盾进而解决矛盾,最终实现两种文化的交融与平等共处才是作者的愿望。  相似文献   

3.
阿挑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孩,名叫阿挑。阿挑只爱吃鱼,渐渐地,阿挑越来越瘦了。有一天,阿挑变成了一条鱼,他家的猫看着他就要吃,所以,阿挑只好离开家,在他家旁边的小河里住下来。河里的水又臭又暗,阿挑一点也不快乐。一天,他被一条大鱼吃到嘴里去了,他想了想,就用尾巴轻轻地拨大鱼的嘴巴。大鱼的嘴巴痒痒的,实在忍不住了,打了一个哈欠,阿挑就趁此机会逃出来了。一个晴朗的日子,阿挑游出水面想透透空气,恰好被捕鱼的人捕到了。阿挑说:“好心人,救救我吧,我是一个人。”捕鱼的人把阿挑带回了家,阿挑又变回了原来的模样。阿挑不喜欢…  相似文献   

4.
茉莉花开     
世上的花多姿多彩,而又往往性情殊异。我见过“独光天下之春”的梅花,也见过“水上轻盈步微月”的水仙;见过“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也见过“卧丛无力含醉妆”的大丽……然而,“多情漫数群芳谱,最是庭前茉莉花”。只有茉莉花,才时常牵动我的情思,珍藏在我记忆深处。我最先是从歌声中认识茉莉花的。童年时代,教  相似文献   

5.
陈捷 《凯里学院学报》2006,24(2):117-118
阿新是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中的主人公。阿新这一反传统的华裔形象融合了中美两种文化的特征。在确认自身的美国人身份时,他对美国主流社会对东方文化和东方人存在的偏见与排斥提出了质疑。但是,作者塑造阿新形象的意图不在于彰显中美文化间的对立与冲突。暴露矛盾进而解决矛盾,最终实现两种文化的交融与平等共处才是作者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前段时间,我到一家美发连锁店洗头,碰到我9年前的学生章恒,他在那里做理发师,看见他,我不禁想起9年前的往事。 那年我刚调进五中,接手一个全校最“烂”的班,其中有一位学生叫章恒,是班上“金刚”人物之首,原任班主任告诉我,一定要先给他一个下马威,先训他一顿,把他的老底都揭出来,他就不敢欺负你了。然而还没来得及思考这番话,在第一天就职演说时,我的演讲就因他被迫中断了好几次。我喝道:“你给我站起来!”他却挑衅地说:“我不站,你又能怎样?”班上有几个学生在坏笑,有一个还向他竖起大拇指,就职演说就这样在尴尬中草草收场。  相似文献   

7.
阿累是个戴着瓶底眼镜的老头,他教历史,名副其实;然而他又同时教我们时政,真是有点莫名其妙。不过都是副课,学校无所谓,我们也无所谓了!“阿累”这个称呼,当然是绰号了。我们有时给老师起绰号,往往是因为喜欢这个老师的缘故。阿累是我们比较喜欢的老师。阿累上课,从来都是稳稳地坐在讲台上,眼镜从镜框的上方透过来看我们,这时候,眼镜片上一道又一道的圈圈就会异常清晰地凸现出来。每次当他这样地看我们的时候,我估计他眼中所见的根本就不是一片人头,说不定是一堆面粉或煤灰。我把这奇想告诉同桌阿呆的时候,这傻小子呵呵笑了两声。似乎每个老…  相似文献   

8.
阿Q二题     
小孩性格似的阿Q 有人说阿Q是雇工,破落的剥削者、农民、流氓无产者……。我说阿Q似小孩,徒有成人的外壳,具有小孩性格,不说他是哪一类人,这样是不是来得明快一点,也容易被我们所接受。 阿Q口里经常是“妈妈的”,口气都是小孩口气,并不是“妈的”,成人的口气。 “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阿Q是不肯承认自己贫穷的,但是,“穷朋友?你总比我有钱”。也是出自他的口,他又承认自己没钱。 “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尔后又“也要投降革命党。”“不准我造反,只准  相似文献   

9.
那时我住在西城边,知道鲁迅就是我的……孙伏园也是一个。他正在晨报馆编副刊。不知是谁的主意,忽然要添一栏称为“开心话”的了,每周一次。他就来要我写一点东西。阿Q的影像,在我心目中似乎确已有了好几年,但我一向毫无写他出来的意思。经这一提,忽然想起来了,晚上便写了一点,就是第一章:序。因为要切“开心话”这题目,就胡乱加上些不必有的滑稽,其实在全篇里也是不相称的……然而终于又一章。但是,似乎渐渐认真起来了;伏园也觉得不很“开心”,所以从第二章起,便移在“新文艺”栏里。——《华盖集续编·〈阿Q正传〉的成因》据我的意思,中…  相似文献   

10.
新阿Q正传     
出生听说阿Q是在哭声和笑声中出生的。哭的是阿Q和他的母亲,笑的是他的父亲。阿Q出生时只有四斤四两,像只小猫一样,面黄肌瘦。想必座山雕问他“脸怎么又黄啦”,他会脱口而出:“天生的!”我想他母亲多半是吓哭的,而他父亲的笑也应该是苦笑。  相似文献   

11.
冯媛媛 《都江学刊》2001,13(3):48-50
阿Q是一个“失去自我”的存在,这种“非我”性既表现在阿Q的“无名”状态下,也表现在他的“失语”状态中,“无名”与“失语”体现了阿Q的悲剧性存在和鲁迅先生独特的观照视角。阿Q性格中的“精神胜利法”,本质上是阿Q怨恨心态的外在表征。他通过虑幻的胜利来平衡内心,反抗欺压,其中潜藏着一种对自尊、平等的追求与维护。  相似文献   

12.
格洛阿是法国的天才数学家,却因为思想激进而坐牢。刑满出狱后.到哪儿去呢?此时走投无路的格洛阿想起了老朋友鲁柏,这人也是一位喜欢数学,善于思考的人。于是,他来到鲁柏的寓所借宿。真是祸不单行.看门人告诉他:两周前鲁柏被人刺死,家里的存款也被洗劫一空。巨大的悲痛突然袭来,但很快格洛阿便冷静下来。他问:“凶手抓到了没有?”女看门人答:“没有。”他又问:“现场留下了什么线索没有?”女看门人又回答:“没有什么明显的线索。警察勘察现场时.只看到鲁柏手里死死捏着没有吃完的丰块苹果馅饼。我们是同乡,馅饼是我送他品尝的。”格洛阿进而追问:“你有什么想法吗?”女看门人凑近悄声说:“我认为作案的人很可能在公寓内,因为案发前我在值班室.没有人进来.不过……”她用手指了指公寓,接着说:“这座楼,每层15个房间,住着100多人,情况这么复杂.实难破案。”  相似文献   

13.
清澈眼睛     
在实习的时候,我给学生留了造句的作业。有个孩子的作业这样写道:“在运动会上,我看到同学们像野驴一样地奔跑着。”我不禁哑然失笑。我问那个孩子,见过驴吗?他说见过。我问既然见过,为什么还这样写呢?他将小脑袋一撇,眼睛眨着问:“这样写不好吗?”我说这样不好,不能将同学比喻成野驴。他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拿回去重做了。半小时后,他将改好的作业交给了我。上面这样写到:“在运动会上,我看到同学们像野狗一样地奔跑着。”我又笑了起来,告诉他也不能将同学们比喻成狗。小脑袋又是一撇,问我为什么不能呢?我问他你不觉得驴和狗都是很丑的吗?…  相似文献   

14.
《学语文(初中版)》2007,(12):23-23,25
来我这里擦皮鞋的人,大多数态度和蔼,心情愉快。但是,这一位穿黑上衣的人却与众不同,我一看见他就这样想。我觉得在什么地方见过他,却又肯定没见过他。  相似文献   

15.
湾民进党党魁陈水扁当“总统”一年多了,他在任上都干了些什么信心。一位在股市上大栽跟头的老太太沮丧地说,当初选举时,我看他年轻才选他的,没料到他让我这么失望。可见,阿扁大吹大擂“全球华人社会跨时代里程碑”的岛内“民主”,原来也有如此的盲目啊!老太太,阿扁是年轻,可他没学好啊,吃里扒外,浪荡江湖,自己还弄得绯闻缠身,他哪有什么能力给您赚钱养老呢? 但台湾人民也是不好惹的。口出大言、言而无信的阿扁曾被台湾《商业周刊》评为某年度“十大风云商品”之一,有幸与“去上海、PDA、电视剧《人间四月天》、SPA水疗…  相似文献   

16.
阿Q的姓,不用说,自然是“赵”了,虽然他没有姓成。然而,要是问一句:鲁迅先生为什么要让阿Q姓赵而不让他姓别的,而且又让他姓不成呢? 读读《呐喊》《徬徨》两本集子,很有趣。里面有不少人物都姓“赵”。《阿Q正传》中的那个未庄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赵太爷和他的“真正的本家”赵司晨、赵白眼:《狂人日记》中的那个“青面獠牙”的赵贵翁,还有一条狗也是“赵家的”,《风波》中那个又矮又胖的地方一霸赵七爷等等。  相似文献   

17.
我也去     
阿乔尼四岁,蓝眼睛、金头发,是个漂亮的英国小男孩。今年爸爸妈妈到中国来工作,把他也带来了。爸爸说:“宝贝,明天要送你上新的幼儿园了。”阿乔尼正担心这件事呢,“是什么样的幼儿园?”“哦,一所又大又漂亮的幼儿  相似文献   

18.
阿Q籍贯“未庄”解马进德在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关于阿Q的籍贯,小说中写了这样一段话:“……但可惜这姓是不甚可靠的.因此籍贯也就有些决不定。他虽然多住未庄,然而也常常宿在别处.不能说是未庄人,即使说是‘未庄人也’也仍然有乖史法的。”这段似乎含糊、模...  相似文献   

19.
鬼才贾平凹     
见过贾平凹的人都说他不像一个作家,朴实、温厚而近乎一个农民,甚至有人误以为他“冒然顶替”,闹了笑话倒也成了佳话。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关中汉子,却被海内外文坛称为“鬼才”、“怪杰”,在文化界掀起一个又一个旋风,使人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他的身上,倒应了两句中国的古话:“大智惹愚,大巧若拙。”  相似文献   

20.
“阿卓又打人了!”一声声急促的喊声传过来。紧接着是班主任快速的脚步声和严厉的批评。这个阿卓,早就全校闻名,这下又犯老毛病了。他为什么老是打人?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我命令自己冷静下来,以少先队辅导员的身份把阿卓请进办公室,叫他坐下来:“你为什么打人?”“他先骂我。”果然是老一套的理由,再问下去毫无意义,我马上改变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