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作品欣赏及其教学“三部曲”上海/赵丽芳(一)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当然现在“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泛读、学生朗读、独自默读,随着电化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还可听配乐朗诵,看电视听朗读等等。不管用何种方式,都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并以语气...  相似文献   

2.
一、朗读与朗诵的区别“朗读”是一种创造性的读书方式 ,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 ,是从事宣传和教学 (特别是语文教学 )的重要手段。提起朗读 ,大家容易联想到文学朗诵 ,不少教师把朗诵和朗读看成一回事 ,有的教师知道朗读和朗诵不是一回事 ,但也不明白区别在哪里。徐世荣教授从目的和要求两方面把朗读和朗诵区别开来 :“文学朗诵是一种艺术形式 ,表演出来 ,供大家欣赏的 ,它和戏剧表演性质相近。语文教学里的朗读 ,是语文教学常见的一种手段 ,通过它学生可以更有效地学习语言、文字、文章。教师朗读 ,除给学生示…  相似文献   

3.
浅谈朗读与朗诵的区别李莉朗读和朗诵都是有声的、创造性的语言艺术活动,它们有不少相同之处,但是,朗读和朗诵从形式到方法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首先,朗读和朗诵的形式不同。虽然两者都是有本可依,都是在理解、感受原作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再创作,但朗读是不离开作...  相似文献   

4.
成丽萍 《教育革新》2009,(12):40-40
诵读,包括朗读与朗诵。朗读和朗诵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高尔基)都要求运用清晰、响亮的普通话读准每个音节的声、韵、调;都要注意轻声、变调、儿化的语音变化现象;都要正确运用重音、停顿、语调、语速等表达技巧;都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无论是朗读还是朗诵都如古人所言:“声传于物,玲珑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舒卷风云之色。”  相似文献   

5.
<正> “朗读”和“朗诵”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着一条界线,在不少现代汉语教材和有关论著中,谈到“朗读”,总要先和“朗诵”比较一番,找出一些差异来,普遍形成一种“朗读”、“朗诵”的界说(以下简称“界说”),这种“界说”在语文界特别是中小学“朗读教学”中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笔者在较长时词韵实践和探索中发现,“界说”中存在着一些习焉不察的问题,并觉得,这些问题关系到中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得失高下,因此有必要加以“正名”;“名正”方能“言顺”。一“朗读”和“朗诵”人们是怎样区分的呢?《现代汉语词典》(78年版)下的定义是:朗读,“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  相似文献   

6.
<正>人们把上学称为“读书”,可见不“读”不知书.又把“知书达理”有机机组合在一起,说明要“达理”得先“知书”.两者都源于一个“读”字,足见“读”之重要.“读”有种种:朗读、默读、泛读、研读……我们按是否读出声音把它分为两种:出声读(即朗读、朗诵或吟诵);不出声读(也就是默读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朗读、背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文字是音义形的结合体,它不是静寂的符号,它自身的特点就决定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王华 《甘肃教育》2011,(10):65-65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朗诵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要求学生朗诵的同时已经检验了学生对文章内在精华的理解程度。朗读不仅是“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朗读,学生“品味”、“体验”了词语的意义、色彩,语段的情感、内容,并受到熏陶、感染,  相似文献   

8.
“朗读”和“朗诵”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着一条界线,在不少现代汉语教材和有关论著中,谈到“朗读”,总要先和“朗诵”比较一番,找出一些差异来,普遍形成一种“朗读”、“朗诵”的界说,(以下简称“界说”),这种“界说”在语文界特别是中小学“朗读教学”中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 笔者在较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中发现,“界说”中存在着一些习焉不察的问题,并觉得,这些问题关系到中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得失高下,因此有必要加以“正名”;“名正”方能“言顺”。  相似文献   

9.
朗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英语教学在目前尚存在“聋哑英语”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忽视“朗读”的教与学。朗读在高职英语学习中有着特殊作用,可采取宣读-朗读-朗诵的模式进行朗读教学和训练。  相似文献   

10.
韩晶 《农村教育》2004,(4):62-62
朗读是文章活动的开始。朗读能帮助学生以声解义,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并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曾国藩在家书中也曾说过:“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呤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的确,朗读是一种再创造过程,它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有色,有情有趣的意境,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优美的同时、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感染。  相似文献   

11.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和语言训练中形成的一种带有经验色彩的、对语言文字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能力。较强的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它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朗读则是其有效途径之一。1.听录音。我们收听的录音,都是播音专家朗读录制的,属于高品位的朗诵艺术。听他们的朗诵,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教学上,《语文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把朗读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朗读”、“朗诵”和“诵读”这三个概念其实并无本质区别,都是要求出声地读出来,而“诵读”似乎更侧重于熟读,更强调对文本的玩味与理解。诵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力,还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因而诵读理应成为语文教学最常见的课型。下面就如何实施诵读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电教手段提高读说能力袁苑丁“读”和“说”的基本能力对于中师生来说都是具备了的。那么,怎样使这种能力在原来的基础上得以提高,更上一层楼呢?有效的办法是:利用电教手段。一、“读”的能力的提高“读”包括朗读和朗诵,这种能力的提高可借助于文选课的教学磁带...  相似文献   

14.
何世峡 《云南教育》2001,(14):40-42
北京广播学院教授张颂在《朗读学》一书中说道:“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朗读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说话’。”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了解和学习朗读。   一、朗读的特点   1.声音   朗读当然有声,但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变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有其复杂性和灵活性。声音形式变化无穷,声音表现稍纵即逝,难以捕捉,难于描述,难于把握。一篇文字作品,由同一个人朗读,第一遍与第二遍比较也会有许多差异,何况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朗读文字的处理呢。因此朗读的声音形式必然充…  相似文献   

15.
语言学家德&#183;索绪尔说:“语言符号不是联系一个事物或一个名称,而是联系一个概念和一个听觉形象。”这个“听觉形象”不仅仅包含有理念上的内容,而且包含有感情上的内容,它所表达的内容比文字符号所能表达的内容要多得多。俞平伯先生在论及诗词的阅读和欣赏时,认为“目治”,即一般的阅读,仅能达到“泛览”水平;只有“耳治”,即朗诵或吟哦,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真意。朱自清亦在其《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所以,重视朗读正是为了突出语言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杰晓 《广东教育》2005,(8):14-15
走进揭阳市实验小学,便会听到一阵阵充满童稚的朗读古诗文的声音,这声音响遍校园的每个角落,是那么整齐、悦耳。这是学生们在课前诵读古诗。人们不禁要问:“学生每节课前都要朗诵经典诗文,他们将带着怎样的心情踏进课堂呢?”“当然是欢乐!”校长谢景文说。  相似文献   

17.
依据新课标视域下语文核心素养理论,结合当前语文教学中朗读存在的实际问题,探索初中语文朗读活动的实施策略,即指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具体开展课内朗读活动、经典朗诵赏析活动、课外创作朗诵视频实践活动、拓展课程“古诗文吟诵”学习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朗读的价值作用,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浅谈朗读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它和朗诵不同 ,朗诵一般指舞台上的一种艺术表演 ,除了在语言上表达幅度比朗读大外 ,还需要运用一定的表情和手势来强化它的表达效果。而朗读 ,它对生活语言的夸张和提炼接近生活语言的真实 ,使听者越听越感亲切。朗读也不是念读。“念读”只是大声地念 ,只要字词句不错 ,发音准确就行 ,但使人觉得平淡无味。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呢 ?1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一环。从学生预习课文 ,到学习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归纳中心思想都离不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离不开读。读是为了了解课文 ,理解…  相似文献   

19.
朗诵,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和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朗读是解读课文的“催化剂”,有助于“听读”水平的提高;朗读是沟通口语和书面语的“桥梁”,有利于“说写”水平的提高;朗读“美文”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有利于人文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对语文朗读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杨隽 《文教资料》2006,(35):3-4
朗诵,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和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朗读是解读课文的“催化剂”,有助于“听读”水平的提高;朗读是沟通口语和书面语的“桥梁”,有利于“说写”水平的提高;朗读“美文”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有利于人文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对语文朗读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