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1971年4月19日,前苏联首开先河,把人类第一个空间站——“礼炮一号”送上了轨道,不甘示弱的美国也于两年后发射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此后,前苏联又发射了6个空间站,并于1986年至1996年,历时10年,5次对接,终于完成了“和平”号空间站的建造,形成了由6个舱以及进步号货运飞船、联盟号载人飞船组成的可与6艘飞行器对接的庞大轨道  相似文献   

2.
<正>中新网9月26日电据俄媒26日报道,早前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升空的俄罗斯"联盟"号TMA-14M载人飞船顺利与国际空间站对接,船上三名宇航员已经成功进入空间站。报道称,飞船自动停靠到对接舱。三位宇航员已经打开舱门顺利进入到国际空间站。虽然飞船的一个太阳电池板未打开,但没影响飞船对接。新抵达的宇航员受到了空间站同事们的热烈欢迎,而这三位新抵达的宇航员首要任务是认真了解空间站内的紧急逃生通道。报道称,此次迎接仪式上没有送上传统的"面包和盐"(俄罗斯迎接贵宾习俗)。而以往,空间站工作人员通常会呈上放有盐和面包的托盘迎接新同事。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为多模块组合空间站,它由一个有多个对接口的核心舱和对接在上面的多个模块式舱段组成。由一个含有6个对接口的核心舱与量子1、2、晶体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7):I0004-I0004
中新网9月26日电据俄媒26日报道,早前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升空的俄罗斯“联盟”号TMA-14M栽人飞船顺利与国际空间站对接,船上三名宇航员已经成功进入空间站。  相似文献   

5.
龙学锋 《百科知识》2022,(23):18-21
<正>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启程,由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地球轨道,这意味着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约7小时后成功对接天和核心舱。2022年7月、10月,我国陆续发射“问天”和“梦天”两个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进行舱段转位,并在2022年底前完成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建造,最终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为何选择三舱结构?太空实验室什么样?太空实验室将进行哪些研究?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7):I0001-I0002
新华社莫斯科5月29日电(记者贺颖骏)俄罗斯飞行控制中心29日宣布,搭载新一期国际空间站宇航员的载人飞船已抵达国际空间站,3名宇航员成功“入住”空间站。莫斯科时间29日6时30分左右(北京时间10时30分),搭载国际空间站第36/37期考察组成员的“联盟TMA-09M”载人飞船成功与国际空间站自动对接。对接约2小时后,过渡舱门打开,宇航员顺利进入空间站。  相似文献   

7.
4月4日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的俄罗斯“联盟—RM30”号宇宙飞船在6日与“和平”号空间站顺利对接。这次升空的俄罗斯宇航员指令长谢尔盖·扎列金和随机工程师亚历山大·卡累利在进入“和平”号后,与地面指挥中心通话时兴奋地说:“我们很高兴在空间站向大家致意!这里很干净、清洁,而且还很暖和!”对于“和平”号空间站来说,这是第28个宇航员乘员组进驻工作,也是它经历了223天无人飞行之后首次恢复接纳宇航员。众所周知,“和平”号空间站是俄罗斯航天技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俄罗斯人民心目中的骄傲。几个月前“和平”号空间站因俄经济困难…  相似文献   

8.
正接着上一期,让我们继续来谈谈那些太空中勇敢者的故事6.进步号-和平号空间站相撞时间:1997年6月25日事件:进步号货运飞船在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上撞了一个洞,空间站里的宇航员面临巨大危险。1997年,俄罗斯宇航员瓦西里·齐布利耶夫负责进步号货运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的对接工作。这一过程中,他根据空间站上的电视装置显示的图像,来引导飞船对接,这个装置可以显示从进步号货  相似文献   

9.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共有”三步走”,第一步是从”神舟一号”走到“神舟七号”;计划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我们正在进入二期计划。第三步就是建立中国自己的空间站.  相似文献   

10.
沈羡云 《百科知识》2011,(11):16-17
“神七”实现“太空行走”后,中国的空间站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即将发射的“天宫一号”和“神八”将拉开中国空间实验室的序幕,它们将与之后发射的“神九”、“神十”组成我国的第一个空间实验室。这个空间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并不是为了进行空间实验,而是为了解决载人航天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问题,为今后“天官二号”、“天宫三号”空间实验室的空间科学、航天工程、航天医学试验和今后载人空间站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沈羡云 《百科知识》2011,(21):14-15
探索浩瀚的宇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美好梦想。在人类探测宇宙的历史中,3个航天大国各自经历了不同的载人航天历程。苏联/俄罗斯经历的是:载人飞船(东方号、上升号、联盟号)→自己建造的空间站(礼炮号、和平号)→国际空间站。美国经历的是载人飞船(水星、双子星座、阿波罗)→航天飞机→空间实验室(天空实验室)→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青年科技》2005,(10):20-27
宇宙飞船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单舱式、双舱式和三舱式三种结构,其中三舱式飞船最为先进。苏联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一号”宇宙飞船是由再入舱和设备舱组成的双舱式结构,美国的第一代飞船是“水星”号,它采用单舱式结构。我国的“伸舟”号飞船研制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具有第三代飞船的特征。据专家介绍,这次“神舟”六号飞船很多方面都优于苏联第三代宇宙飞船“联盟”号。神舟六号飞船的设计重点是优化全船配置,减轻结构重量,合理安排新增设备在轨飞行工作模式,保证飞船的能量平衡,进一步提高飞船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了让读者更深入的了解此次载人航天任务,接下来让我们对神舟六号飞船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接触:  相似文献   

13.
太空摄影师     
2003年5月4日,俄罗斯“联盟-TMA2”载人飞船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成功着陆,美俄3名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工作近6个月后,重返地球。这3名宇航员自2002年11月开始一直在国际空间站工作,他们原定于2003年3月初返回地球,但由于“哥伦比亚”号失事,他们的归期被迫拖延了两个月。4月28日抵达国际空间站的两名宇航员接替了他们的工作。这3名宇航员分别是美国的佩蒂特、鲍尔索克斯和俄罗斯的布达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7):I0002-I0003
俄罗斯地面飞行控制中心24日发布消息说,国际空间站3名宇航员当天凌晨乘坐俄罗斯“联盟”载人飞船安全返回地球。  相似文献   

15.
科技快递     
彭文 《百科知识》2012,(12):9-10
正私人飞船首飞太空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近日成功发射了"龙"号货运飞船,把500多千克重的货物运往国际空间站,随后搭载空间站的废弃物返航。这是国际空间站首次迎来私营企业建造的航天器,很可能标志着民营航天时代的开启。自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后,俄罗斯"联盟"飞船成为了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飞行控制中心1日说,国际空间站的3名宇航员于莫斯科时间1日12时15分(北京时间1日16时15分)乘坐“联盟TMA-03M”号飞船安全返回地球。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众》2010,(4):12-13
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不但能拍摄到航天飞机掠过太阳时的照片(上期介绍过).还能拍摄到“奋进”号航天飞机在地球多彩的地平线上投射的剪影。当时.“奋进”号逐渐靠近国际空间站.准备对接。“奋进”号航天飞机是在美国当地时间2010年2月8日清晨从佛罗里这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的。它此行的主要任务是为空间站运送“宁静”号节点舱,以及食物和空气清洁设备。  相似文献   

18.
正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交会对接,叩开了中国空间站时代的大门。两名男航天员在太空要工作和生活一个月的时间。在天宫二号上,他们过得怎样?在微重力的环境下,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地面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宜居的环境天宫二号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太阳翼展宽约18.4  相似文献   

19.
正弗拉迪米尔·瑟罗米亚特尼科夫(1933—2006)是俄罗斯航天领域的顶尖科学家。苏联时期,他效力于大名鼎鼎的科罗廖夫设计局,为苏联的R-7洲际导弹建造助推器,R-7后来被改造为运载火箭,将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送入太空。上世纪70年代,瑟罗米亚特尼科夫主持研发的航天器对接系统,使美国的"阿波罗"号和苏联的联盟号飞船在1975年进行了历史性的对接。这个系统迄今已经经历了200多次宇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无一失败。  相似文献   

20.
杨阳 《百科知识》2022,(35):26-28
<正>2022年10月31日,中国空间站第三个舱段梦天实验舱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1月1日,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续,通过对梦天实验舱实施水平转位,三舱将形成平衡对称的“T”字构型,中国空间站三个舱段共同见证历史性的“合体”时刻。梦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三大舱段中的最后一个舱段,它长17.88米,最大直径为4.2米,重量约23吨。它与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的任务分工和定位有何异同?梦天实验舱有何独特之处?其背后有哪些高科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