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祖先故乡何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起源与演化研究领域,探讨目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现生人类最近的直接祖先的起源叫做现代人起源,它属于整个人类起源与演化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多年来,学术界一直就现代人起源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争论。近十几年,一系列分子生物学研究证据支持现代人在2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然后向世界各地扩散并取代了当地的古老人类,成为现代人的祖先。这一观点构成了现代人“非洲起源说”。  相似文献   

2.
相关资料纵观世界各国深空探测的发展历程,月球是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因为月球是研究地球、地——月系和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的关键对象,月球还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各种独特资源,也是人类向外层空间发  相似文献   

3.
对生物安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1年墨西哥本土的玉米品种资源受到进口转基因玉米的基因污染。该国是玉米的起源国及品种资源的中心,该事件引起了国际上极大的关注。加拿大转基因油菜造成基因污染早在1998年已有报道。我国是水稻和大豆的起源地,野生近缘种也极为丰富,该两种转基因作物在我国的大面积商业化生产要极为慎重。转基因作物的各种生态风险以及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研究要调动生物工程、生态学、植保、育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等各领域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多学科共同攻关研究,使生物工程这项高新技术在21世纪能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4.
森林是人类进行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必要保证,没有了森林,人类就不会有未来。但是近年来,随着一些不法分子的贪婪欲望越来越强烈,导致我国出现了许多不科学砍伐森林现象的存在,这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的就是目前我国在森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森林保护的发展前景做一下预设。  相似文献   

5.
张爱蓉 《中国科技纵横》2013,(20):251-251,254
中国的大学教育源远流长。它历经了人类社会100多万年漫长发展的教育活动积累,在原始社会的末期,随着教育的产生、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要了解中国大学的起源与发展,就不得不去探讨教育产生、学校出现的起源与发展史。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大学教育的起源、条件,并对初期发展做了深入探索,使我们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大学教育的发展历程,从而以更加自觉的态度开拓中国大学教育的崭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文摘     
正汉字的来历"字"是我们工作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那么,汉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关于"字"的起源,一直是我国学者研究的对象,但一直没能确定汉字的起源时间,直到最近几十年,我国的考古学家才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安阳殷墟甲骨文"及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资料显示,我国最早的汉字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及人类社会早期在陶器上面刻画或彩绘出的符号,同时,还有少量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这些  相似文献   

7.
资源范式的证伪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念平 《资源科学》2001,23(4):26-35
迄今为止,所有关于自然资源的理论研究与开发利用都是建立在“自然资源是有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这一基本认知之上的。但是如何仅仅根据这样的认知并不能将自然资源与自然物质和能量区分开来,也不能准确地界定自然资源。通过对自然资源的起源与发展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自然资源与人类是共同起源的,是与人类的知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而且自然资源的范围、质量与数量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人类的知识积累和科技发展水平。所以,自然资源指的并不是自然物质的能量本身,而是人类在对自然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需要而开发出来的附着于自然物质和能量之上的使用功能,自然物质和能量仅仅是承载自然资源的载体。对自然资源物质概念的否定必然会导致所有关于自然资源研究的理论体系的调整或重建。同时由于自然资源也是其他许多社会、人文和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基础,因此自然资源科学必将会成为超越自然、社会与人文科学之上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2006—2020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生命起源与演化被列为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13个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生命起源研究的一些基本情况,研究现状及中国的生命起源研究。中国的生命起源研究局部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整体差距很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99,自引:0,他引:99  
该文从资源的角度,根据各作物秸秆的经济系数,对我国各类农作物秸秆作了全面的估算,分析了我国作物秸秆资源的发展趋势和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秸秆资源产量达到79454.4×104t的水平,并每年以1251.2×104t的速度稳步增长;我国作物秸秆资源分布存在地域性特点,东部农区是我国作物秸秆资源的主要分布区,黑龙江、河北、山东、江苏和四川是作物秸秆资源的集中分布区。对我国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认为,每年有95%以上作物秸秆资源通过不同的利用途径转化成其他的形式而被耗散,资源浪费严重。针对作物秸秆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929年12月2日,是我国乃至世界古人类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天。当日下午4点多钟,裴文中(1904~1982)在周口店龙骨山上亲手发掘出了中国猿人北京种(现在俗称北京猿人或“北京人”)的第一个头盖骨化石,为研究人类起源和进化建立了一个不朽的里程碑,在世界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75年过去了,虽然这个头盖骨化石随同其他一些重要发现早已不知下落,但“北京人”并没有被人所遗忘,尤其是过去的75年里积累的关于中国猿人的丰富研究成果为人们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同时也不断经受着多方面的挑战。由于“北京人”在人类进化上特别重要的地位,每次挑战和质疑都受到公众很热情的关注,所以我刊特别约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吴新智院士撰文,对一些特别受到关注的挑战做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俞锟  吴嘉睿 《今日科苑》2015,(2):95-100
本文试图对图像在西方的起源、发展和演进的历史做一个简略的综述。全文分为两条研究主线:一条是以时间为主线的纵向研究,简略概括了图像在人类起源、古代西方艺术时期、西方中世纪基督史学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机械文明时期、数字文明时期的兴衰,另一条主要研究图像史所涉及的学科,包括图像与古代丧葬、图像与宗教、图像与艺术史、图像与技术史、媒介学。  相似文献   

12.
我们一般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而"露西"则被称为"人类的祖母"。"露西"其实是一具南方古猿阿法种遗骸化石的昵称,1974年发现于埃塞俄比亚境内,距今已有320万年历史。"露西"的出土被认为是人类起源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发现。可是,近年来的一些新的发现和新的研究成果显示,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比  相似文献   

13.
长久以来,关于语言的产生和语言的本质,一直都是语言研究者们所关注和探索的问题。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简述了人类对自身语言认识的不断发展。在早期的人类语言研究中,语言起源充满神秘色彩,语言只是研究其他人类精神财富的一种文字工具,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语言研究;到了近代,尤其是现代,新的科学技术使得人类对语言的研究产生了质的飞跃,语言研究趋于本体化。语言研究者们对人类大脑的语言机制、语言的起源以及语言习得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更为科学和理性,研究内容趋于语言本体,研究领域更具融合性,朝着认识人类自身的目标积极努力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分区特点与种植业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分区特点与种植业布局 种植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的过程。是以有生命的栽培植物为主要劳动对象,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光、热、水等自然因素为基本生产条件,通过人类的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5.
浅析我国叶面肥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面肥是通过作物叶片为作物提供营养物质的肥料的统称,其具有高效性、安全性强、吸收快、作用强等特点。在我国拥有悠久的使用史,目前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但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叶面肥的发展远低于其他技术的发展,其发展缓慢,并在其发展过程出现了一些的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达到促进我国叶面肥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畲族就是其中的具有代表性之一。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像人类历史上许多其他事物和发展一样,民族体育的起源与发展必然有其形成的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7.
淮河流域尤其是淮河上游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腹地,在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过程中具有指标性意义.农业起源与发展正是人类对气候环境适应的过程.农业为中华文明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末次冰消期以来中国中东部极端气候环境事件与农业起源发展和人类适应研究"课题2"淮河流域稻作-旱作农业演替过程及其环境和文化背景研究"的总体目标是揭示淮河流域稻作-旱作农业演替过程及其文化和环境背景.该课题依托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研究平台,课题负责人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居中.通过两年的工作,课题已经建立了淮河流域稻粟兼作农业的演替过程的基本框架,未来将细化部分时段的农业发展情况,同时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应的环境和文化背景,进而全面了解该地区考古学文化演替和原始农业发展过程的关键时间节点与末次冰消期以来极端环境事件的对应关系,为全面认识中国中东部地区极端气候事件与农业起源、发展和人类适应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吴伟仁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建设创新型国家,除了靠基础研究,国际上一个通用的做法就是用大工程带动整个国家的创新。我国的探月工程,带动了深空测控技术、火箭准确入轨技术、探测器技术、变推力的火箭发动机技术、精确控制技术和66米口径地面深空探测站等技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大工程可以激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探索精神。探索未知世界是人类的天性,我们总是想去了解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起源、太空的起源、宇宙的起源,这种好奇心就是科学的精神。我国目前只进行了5次探月,虽然次数较少,但每次都成功,成功率很高。  相似文献   

19.
人类起源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年我曾为《百科知识》第8期写过这样的文章,现在我用同样的题目,来向《百科知识》的读者介绍近年来这方面的新进展。人类起源的研究近年来有了很大进展,与其有关的猿类和人类化石有了很多新发现,研究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生态更为多样化。原先存在的不少问题,有些得到了解决,有些有了更多和更深入的理解。但另一方面,在整个人类发展过程中。也提出了不少新问题,现在还不清楚或是无法解答。人类起源中的一些重要的根  相似文献   

20.
宗教源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宗教艺术的诞生与传播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宗教发展的最高阶段和至高境界。本文从宗教艺术特征、起源与发展,深刻分析古今中外宗教艺术的发展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揭示出宗教艺术的发展传播以及对人类文明产生巨大力量的真正原因,是它保存、传播和弘扬人类进步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