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从战略的高度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指出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并具体地规划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目标和具体措施。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它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学术影响力,分析社会科学领域发展现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以2002—2014年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获奖信息为研究对象,从获奖作品、作者、机构、施引者、施引期刊以及学科分布等角度深入分析,并与教育部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进行对比研究,力图全方位、多层次探讨获奖成果的学术影响力。【结果】 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成果的整体学术影响力较小,在国内具有优势的研究领域为文学、历史学,但是某些学科存在较为明显的学术领军人才流失现象。【结论】 建议进一步完善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评价体系,加强对各领域优秀学术人才的识别与管理,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哲学社会科学的“生产方式”正在发生转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是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服务的。要在高层次上做好管理工作,需要了解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组织的特点。在过去20多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持续发展,既秉持传统,但也经历了三个明显的转变。首先,从研究的行为来  相似文献   

4.
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迈入新世纪,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从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三次重要讲话,到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再到最近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都充分显示了党和国家对发展繁荣人文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在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2004年1月5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央[2004]3号),全面和系统地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指导方针和目标、改革措施,以及队伍建设等,这是一份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件。3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设”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目标之一。此前,教育部在2003年2月10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教社政[2003]1号),  相似文献   

6.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成立于1987年,自建所以来,在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领导下,在全所科研人员的积极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从事历史地理学研究,除了室内收集整理文献史料外,还必须进行大量野外实地考察,因而需要充足的经费支持.学校方面由于客观条件所限,为研究所提供的科研经费十分有限.为了搞好科研工作,历史地理研究所始终把争取各类科研基金项目作为扩充科研经费来源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已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2项,国家教育部“九五”规划项目2项,陕西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项目二项,争取经费30万元.保证了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提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包括繁荣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意见》还提  相似文献   

8.
对学者及机构科学研究水平的跨学科评价,国内外至今仍未有建立令人信服的指标体系。以学术论文被引频次在学科内的百分位数排序为基础,建立了论文被引频次的百分位数位置指标PR8值;以被引量和下载量为基础,建立了学科标准化影响力指标(Field Normalization Impact Indicator,FNII),用以实现学者和机构的跨学科评价。以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为例,分别使用PR8值和FNII对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绩效进行评价,并筛选出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50强学者。采用PR8值和FNII对高校不同学科研究绩效进行评价,并筛选出各学科20强学者(本文仅给出管理学学科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9.
马文章.字玉良,生于1956年.原籍河南省沈丘县陈砦镇。他自幼爱好中华国学、哲学、社会科学及华夏传统文化。潜心30余年于中华国学、华夏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和传播工作。系中国国学院研究员、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高级顾问、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毛泽东新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  相似文献   

10.
我们党一向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中共中央最近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再一次表明了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意见》中关于哲学社会科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四个。同样重要”和其它有关重要论述,把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提到了极高的高度。这也  相似文献   

11.
梁金贵 《科教文汇》2007,(7S):175-175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要坚定不移地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针,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哲学社会科学在当代的发展规律。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简介 马文章[字玉良],河南省郑州市人.自幼爱好国学、哲学、社会科学及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1974至1977年就读于山东大学,毕业后献身与国学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潜心30余年.1980至1996年创办北京合众文化咨询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要改革、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高等师范院校中占有授其重要的地位。我们要做的主要事情是紧紧抓住改革和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大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的改革力度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4.
2004年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如同春风吹遍了哲学社会科学战线。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先进的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明与智慧之花.是先进文化的精华.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民族精神.促进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伟大工程中.肩负着特殊使命,因为我们在这个领域中工作。可以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就是我们的存在方式,就是我们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6.
1985年5月4日,中国未会研究会《未来与发展》杂志编辑部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首都中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谈未来”座谈会。会议邀请了首都社会科学界部分卓有成绩的中青年同志参加,他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所、技术经济研究所、日本研究所、情报所;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和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人  相似文献   

17.
简介 马文章[字玉良],河南省郑州市人。自幼爱好国学、哲学、社会科学及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1974至1977年就读于山东大学,毕业后献身与国学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潜心30余年。1980至1996年创办北京合众文化咨询有限公司、任董事长。1980年以来创办马玉良工作室,做国学、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播工作。  相似文献   

18.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28(1):F0004-F0004
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是获准建立的教育部第三批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一所以研究西部经济发展为宗旨的基地,为教育部、陕西省教育厅与西北大学三家共建的科研基地.是直属于西北大学的科研实体。其前身为始建于1986年的西北大学经济研究所.著名经济学家何炼成教授为首任所长。  相似文献   

19.
哲学研究现状:基于CSSCI的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998——2002年五年间哲学论文的统计分析,力图从发文和被引两个方面来考察哲学领域重要的期刊、机构、论著和作者等,为全面了解哲学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哲学期刊、机构、论著和个人的影响力提供有力的依据,从而为促进哲学研究、各机构的学术交流、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与理论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研究应该以问题为中心。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应树立问题意识;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积极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应在实践中处理好批判与继承、现实与未来、风险与机遇、相对与绝对的关系;高校要建立适合哲学社会科学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要大力提倡和组织跨学科的研究,要合理地开发和配置研究资源,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