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西方的差距何以拉开为什么宋元时期如日中天的中国古代科技没能持续多久便落伍于世界?这不得不回到李约瑟提出的那个著名论题: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中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或者从另一个方面讲,为什么近代科学诞生在了欧洲而不是中国?国际国内学者就此难题发表的文章不计其数,也有人认为"李约瑟难题"本身就是伪问题,因为历史不能假设。不过,我们从李约瑟绘制的"中西科学  相似文献   

2.
1996年我到意大利宇宙物理中心访问工作,同时参加第三次世界科学院院士会议。当时那里正在举行欧洲300年文明展,我去参观了。说是欧洲300年文明展,实际上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300年文明展,展览会中都是很珍贵的照片、图片,在这300年来对欧洲的文明,实际上是对世界文明做出贡献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等都占有一席之地。比如大家熟悉的电报、汽车,包括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包括画家,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关于探索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理论和思想统称为生态文明思想。对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文明思想进行分类,归纳为三个主要流派:一是基于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良性互动的角度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二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意识形态)的角度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三是从国家战略实施的角度提出的生态现代化思想。最后,提出国际生态文明流派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这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会让很多人首次来反思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文明。选择我们今天的发展模式、放弃传统上的发展模式.除了曾经的历史机缘外,可以说是我们今天心里和思想上对西方文明的顶拜。一直在书写神话的西方文明是否将开始它不再神话的历史呢?这次经济危机仅仅是经济上的危机吗?它是否在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世界性的消费主义为主导的生活方式是行不通的,在西方文明之外.我们需要用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文明来拯救我们已身处其中的危机呢?  相似文献   

5.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南兴镇北,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在这里发现了大批以青铜器和玉石为主的文物,这些与中国商代并行的3000多年前的文物明显有“西方”特点,这些相貌奇特的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呢?有人说:他们来自外星文明,并且又回到“故乡”去了。2004年,一个叫苏三的网络作者更是把这种观点发展到极致,在她刚出版的一本《三星堆文化大猜想》的  相似文献   

6.
一.您听说过安特卫普吗? 即使在国内普通高校的历史学系里,听说过安特卫普这个城市的人恐怕也是少数.而一旦我们穿过历史的迷雾回到1500年代的欧洲,我们会发现这座城市相对于当时的欧洲经济体完全可以和今天美利坚的纽约相提并论.时光荏苒,人们总是习惯于遗忘.  相似文献   

7.
两类文明的两个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时代的任何人类文明,都存在两个知识体系。一个是形而上的解释世界的体系,一个是形而下的联系世界的体系。对于我们现代文明来说,前者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后者则是科学的技术,这两个体系是相互协调的。对于古老民族的传统文明来说,他们的形而上体系可能是神话、巫术或者宗教、哲学——可以暂时统称为传统知识体系,他们的技术则是来自经验和本能的传统技术。传统知识体系和传统技术也是协调融洽的。  科学和科学的技术这两个体系之间的联系是很清楚的。科学不仅可以对技术的有效性做出解释,也可以推导出新的技术——现在的新技…  相似文献   

8.
地铁是城市发展历史中的一个结点,地铁文化可以延伸和提升城市文化。地铁文化建设的灵魂是承载和体现城市文明。从乘客、管理者、基础设施三个维度论述地铁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当我们彻底摆脱了自我中心主义,努力培育出乘客的公共意识,将管理者的规制意识转变为对乘客的平等关爱,并放弃工具主义思想转而追求地铁的美学价值,地铁的文化内涵才能真正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9.
刘辉 《科教文汇》2007,(8S):145-145
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导致未来国际冲突的根源是不同类型的文明,他认为未来的冲突最有可能发生在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之间。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实质是为美国和西方的国家利益服务。具有“和合”精神的中华文明不是引起未来国际冲突的因素,恰恰相反,中华文明是维护国际和平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王晋  宝哲 《科协论坛》2005,20(9):41-42
近年来.临沂市坚持把科学普及作为城市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推动社会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为城市三个文明建设奠定坚安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重要成果,是人类新的文明形式之一。它所追求的是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与人文生态环境系统的和谐。一个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生态化和环境的保护,也关系到人类生态价值观的建立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生态化转变。当前,成都正处于生态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根据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差别化地进行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许宏先生的(关于城市起源问题的几点思考)一文。提出了审视中国文明史起源的一个新视角,本文就这一问题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西方人对文明的定义不是人类文明的普适标准。叙述中国古代酊历史应考虑现代汉语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广东省生态文明发展状况,论文根据生态文明的内涵,在遵循客观性、可行性、综合性、简明性和合理性原则基础上,从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文明、生态文化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等5个方面构建生态文明发展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2013年的统计数据,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生态文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生态文明发展状况可以划分为3类;在空间分布上,生态文明程度相对较高的地级市大多位于广东省中部、南部和北部地区,而生态文明程度相对较弱的地级市大多位于广东省东部、西部地区。研究结论为相关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蒋 《科学大众》2021,(1):157-158
人民性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本质属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在历史逻辑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生态文明观是其人民性的理论基奠,生态问题是其人民性的现实驱动;在理论逻辑上,为了人民,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依靠人民,推进"两山"协调发展;惠及人民,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保障民生福祉是其人民性的内含意蕴;在实践逻...  相似文献   

15.
关于工业文明发展前途的分歧是关于现代性的分歧。现代性思想的核心是独断理性主义或科学主义。现代科技就是无限扩张人类征服力的征服性科技。独断理性主义和极端现代主义所形塑的文明就是正在全球扩展的现代工业文明。独断理性主义是站不住脚的,现代工业文明是不可持续的。人类必须走向生态文明,为走向生态文明,必须促成科技的生态学转向。放弃穷尽自然奥秘的野心而转向理解自然,就是科学的生态学转向。由不断扩张征服力的技术转向调适性技术,就是技术的生态学转向。西方古代的生成性技术和中国古代“赞天地之化育”的农耕技术都是生态文明所需要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以京津冀地区13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13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进行测评,并采用Tobit分析法对影响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2010-2017年京津冀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呈“N”型的上升态势,年增长率为1.03%,除北京的生态文明建设效率一直处于效率前沿外,其他城市均有一定的起伏。外部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测评影响显著,消除外部环境因素后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值更加真实有效。经济、社会、政策因素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影响各有不同,各影响因素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作用机理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7.
找出推动文明演进的内在核心要素是大力推进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本文从技术经济范式变革的视角构建了一个“技术—组织—环境”的分析框架,探讨了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演进过程与内在机理。研究表明:①农业技术经济范式的变革是农业文明演进的根本动力,它包括以人为主体的农业通用技术的革命,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以及农业地理环境的变迁;②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演进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可划分为新石器时代木石锄耕农业文明、青铜时代金属器锄耕农业文明、铁器时代精耕细作农业文明、机器时代工业化农业文明和计算机时代信息生态农业文明五个阶段;③农业文明的演进呈螺旋式上升,其形态的演变是农业技术经济范式三组分及其带来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协同创新和协同演化的结果;④促进技术经济范式的绿色化转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内核。建设以绿色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信息生态农业文明将是未来农业文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论生态文明、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朝全 《软科学》2009,23(8):69-73
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正在步入生态文明的发展轨道。生态文明是人类觉醒与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构成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向量;"天人合一"则为和谐社会奠定了思想基础;循环经济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现实路径。于是,生态文明、循环经济、和谐社会之间构成了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各中心城市也纷纷提出宜居、生态的发展理念。本文选取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前30位的中心城市为对象,基于城市经济、城建、民生、环境等方面若干相对性表征指标对城市宜居水平进行了分析,以期探讨中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共性问题及不同城市间的个性差异,并为科学评价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有益实践。  相似文献   

20.
殷商以来,围绕着手工业交易集散地为中心逐渐形成的城市以其生产、生活方式的异质性而迥异于农村,由之形成了对峙状态中的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封建历史时期,乡间学子十年寒窗苦读,立志进身于代表物质繁荣与权力体系的城市之中,而一旦功成名就,成为食国家俸禄之辈时却又不时以诗名志,开始向往乡村生活的闲适与自由。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稳定的封建农业社会结构的坍塌,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对乡村文明的冲击,城乡冲突成为文学中一个不可回避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