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回顾总结了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提出、探索与科学化的历史经验,论述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方式和步骤,提出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从全面启动、过渡到实现的途径模式,为顺利实现高校的后勤社会化进行了理论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高校后勤社会化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后勤社会化模式的选择,其实质是选择后勤生产关系形式,对于发展后勤生产力和社会化进程影响极大。后勤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区分社会化进程的基本标志,企业实体的发展是评价后勤社会化模式选择实践效果的主要标准。本对于高校后勤社会化三个阶段的多种模式进行了分析,对比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接下来应纠正后勤社会化理论认识的偏差,建立名副其实的后勤实体,根据需要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建章立制规范后勤市场,引进人才,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相似文献   

4.
高校后勤转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传统的思想观念的束缚,是高校后勤转型的最大障碍。实现高校后勤转型关键在于更新观念。后勤社会化是高校后勤转型的基本目标。后勤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进程。按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办后勤是实现后勤社会化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面临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后勤管理工作而l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实践证明,具有一支高水平的后勤管理队伍是后勤社会化改革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因此,后勤管理队伍建设问题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基于此,该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后勤管理队伍的现状,并提出加强高校后勤管理队伍建设的对策,以期对高校后勤管理队伍的理论研究和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进一步驱动了高校后勤改革,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而后勤社会化的最终目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本文就高校后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校后勤改革的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是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的理论依据,高校后勤改革社会化首先需理顺四个方面的关系:后勤企业化管理与高校事业型管理的关系;后勤的经济属性与教育属性的关系;后勤的福利服务与有偿服务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在正确处理以上四个关系方面,临沂师专后勤改革在社会化的轨道上迈出了新步伐  相似文献   

8.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深化改革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都比较扎实。高校后勤应建立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建立符合高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求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适应深化后勤改革的财务制度,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9.
1999年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后,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全面启动,特别是第二、三次会议,进一步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向纵深化推进,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件精神和要求,各高等院校积极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研究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院校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了一系列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管理和服务多方面工作的发展,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多元化,结合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提出相应解决办法,解决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最终要使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达到双赢。  相似文献   

10.
经历20多年高校后勤改革的研究和探索,后勤社会化成为高校后勤改革的主要方向。但是中小规模高校后勤社会化步履还较缓慢。究其原因,除了受制于社会经济体制的整体改革外,高校自身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理论研究不够,尤其是对中小规模高校特点把握不准,大城市大高校的成功模式在这些高校难以推行。随着后勤社会化越来越成为中小规模高校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全面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校后勤社会化的本质特征,结合中小规模高校自身特点、条件,探索符合学校发展规律的后勤社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