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文局外宣业务范围广,外宣实践经验丰富,为我国早期书刊外宣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经验应该让更多的外宣从业者分享。我们有责任为他们提供一个总结、交流经验的园地。"现年72岁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前副主  相似文献   

2.
经过4个月的学习、讨论、研究,中国外文局全局开展的“对外宣传业务大讨论”活动已经结束。最近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外文局局长杨正泉,他就记者提出的问题作了回答,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尊敬的钱其琛副总理,许嘉璐副委员长,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同志们!新世纪伊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在这里召开资深翻译家表彰大会,很有意义。也很有新意,这  相似文献   

4.
经过2个月紧锣密鼓的筹备,全面改版的“中国网”(WWW.CHINA.ORG.CN)于8月3日以全新的面貌与国内外访问者见面了。作为国家五大重点媒体网站之一的中国网始建于1997年初,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今年上半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决定将中国网交由外文局主办。3年来,该网站以国外网友为主要对象,用中、英两种文字宣传中国政  相似文献   

5.
今天全世界都在注意中国,可以说各种人都在瞪着眼睛看着中国。这里们的朋友,也有一般的群众,也包括我们的敌人。他们都天天看着中国,他们都想知道中国。因此,这是我们对外介绍中国的最好时机。我们常说的让世界了解中国,这的的确确就是我们今天的中心任务。了解什么?我看一方面要看世界最想了解我们的是什么,另一方面是我们最想让世界  相似文献   

6.
“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自2009年举办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四届。该研讨会是对外传播领域最具权威和影响的高端理论研讨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已经成为对外传播领域的品牌活动。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汇聚了政、产、学、研领域的领军人才和带头人,是真正的“跨界”研讨。  相似文献   

7.
沈娴 《文化交流》2013,(2):52-56
2012年5月,《舌尖上的中国》在CCTV纪录频道播出。该片总导演陈晓卿说:"CCTV-9纪录频道的宗旨就是要让世界了解中国。"这部投资不大、耗时不长的纪录片播出之后,在中国台湾、香港以及新加坡,收视率赶超BBC巨额投资的纪录大片;在国  相似文献   

8.
自从1999年年底中国正式宣布申办世博会以来,驻法大使馆一直担负着申博的调研、协调、沟通和前线指挥工作。吴建民是当时的中国驻法大使。2003年12月12日,年届64岁的吴建民,在国际展览局第134次全体大会上,顺利当选为新一任主席。这两项职务都让吴建民与上海世博会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9.
1994年是我国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民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关键性一年,因此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外宣工作,今年我区外宣工作的重点就落在“抓大题目、做大文章、造大影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论述吸引了国内外媒体的眼球,激起了国内外舆论的热议。在主流媒体归纳评述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十大看点"中,涉及到国防和军队的就占据了两席,分别是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和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这种舆论聚焦效应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军事和安全问题是一个国家最为核心、最为敏感的领域,一个国家在这方面的动向必定是其他国家关注的重点。如何向国际社会更好地宣介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避免歪曲解读和凭空臆测,进  相似文献   

11.
这是学者余秋雨写的一篇文章,转自新华网。原来的题目是《中国处于“文化孤立”之中吗?》,现在刊出的题目系本刊编者所加。作者在文章中一再论述,至今世界对中国,对中国文化仍知之甚少。这一看法不只是他独有,本刊第11期刊出的呆访广东省委外宣办主任李守进的文章也谈到这种情况,可能有人会认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对日宣传已经做了那么多年,日本人还不了解中国?其实不然,一般的日本人且不说,甚至有的NHK电视人都提出了“广东在哪”的问题。可见,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有多少! 我们转载余秋雨先生的文章,是想引起对外传媒的人士注意:中国的对外传播任务有多重,路有多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五十多年前,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 公司(下称“国图公司”)成立。在几十 年间,这里几乎是中国纸介宣传品走向 海外的唯一通道。 进入改革开放年代,中国的出版业 像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它最初如几条 涓涓溪流,各自努力形成喷涌之势,这 使得中国的图书对外出版形成了百舸争 流的局面,尽管到目前,我们的出版业 还没有向国际资本开放,但是如国际资 本贝塔斯曼,当当书店已经进入流通渠 道,而对外出版物也如百花齐放,已经 有众多出版社在争做进出口贸易。 国图公司在这个潮流中,在这个水 涨船高的形势下,还能够继续担当对外 出版业的弄潮儿吗?国图公司这个与共 和国同龄的“国家队”里老牌的发行机 构能否焕发出青春? 当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国图公司总  相似文献   

13.
《对外大传播》2009,(1):56-56
我们从国外报刊上挑选了两篇与对外传播工作实践有密切联系的文章,进行了观点摘编,以期反映外国人对中国的一些看法,供一线对外传播工作者参考。这两篇文章分别为美国《大西洋月刊》200s年第11期发表的驻华资深记者詹姆斯.法洛斯的《中国:它自己最大的敌人》和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26日刊登的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特邀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卢宜宜的《中国如何才能更了解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14.
如何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是建国以来备受中央重视的一个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宣传课题。50年来,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对外宣传队伍,在这个队伍中,老新闻工作者、前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段连城可谓是一个杰出的、我们自己的专家。令人痛惜的是,他却因病医治无效已干1998年12月20日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享年仅72岁。这位由闻名遐迩的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培养出来的高才生,将其一生献给了对外介绍新中国的崇高事业,作  相似文献   

15.
国际上许多人对中国的宗教状况表示关注,但并不真正了解。也有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在宗教问题上大做文章,歪曲性报道常见诸新闻媒体。在对外  相似文献   

16.
2020年12月29日,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人民画报社、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共同承办的"当代中国与世界:中印智库云论坛"举行。本次云论坛的主题为"携手促进中印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中国驻孟买总领事唐国才、"新南亚论坛"创始人苏廷德拉·库尔卡尼围绕主题致辞。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印度著名汉学家狄伯杰,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副院长陈利君,印度全球研究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普拉松·夏尔玛,中国改革开放论坛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马加力,印度《自由新闻报》顾问编辑巴斯卡,中国南亚学会原会长、四川大学中国南亚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孙士海等中外专家参加研讨交流。  相似文献   

17.
今年1月26日至27日,法国籍牛津大学政策学院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易思应邀到浙江省举办系列讲座。作为对我友好的国际知名经济学家和行政管理专家,当被问及“应如何使西方公众特别是西方主流社会更加了解中国”时,易思教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中共浙江省委外宣办叶彤同志将易思教授的讲话翻译、摘录、整理后成此文,现发表供外宣干部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关注小康建设,加强经济报道”,从表面看来是国务院新闻办对各路媒体的要求,其实也不尽然。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诸多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现象,已成为这个时代最活跃的元素。不管是爱好“大红灯笼”的化也好,固守着“兵马俑”的梦想也罢,如万花筒般绚丽多彩的经济现象已不由分说地闯入了我们的视野。中国古老明对世界的吸引,是因为历史之船在当代中国的长河中漂流。我们的经济报道应捕捉什么样的生活现象?国外的受众最希望了解什么?我们与受众之间有哪些隔阂可以沟通和互谅?这的确需要建立一个新的了解、沟通、对话的平台。日前,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郭招金总编辑就此接受了本刊记的专访。  相似文献   

19.
学术外译是中国学术“走出去”的重要助力和必要环节,承担着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的重要使命。现阶段,囿于中外思想文化差异、学术外译平台和出版渠道有限、学术外译人才短缺等因素,学术外译仍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针对中国学术外译的使命、国际受众对中国学术的关切与需求、学术外译工作的有效方式、学术外译人才的培养等现实问题,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接受《对外传播》杂志专访时指出,学术外译要坚持受众思维,加强学者、译者、平台协同协作,加快培养新时代中国学术外译高层次人才,助力提升中国学术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对外大传播》2004,(3):24-26
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度走向世界,世界上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在重新审视着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怎样把一个真实的中国展现在世界面前?中国的化应以怎样的方式让世界了解认同?在“中国化德国行”之后,央视演播室请来了化部部长孙家正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请他们和来自世界五大洲的观众一起向世界讲明一个当代的中国。本期我们接着欣赏他们的精彩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