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尊重·基础道德教育”是北京市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课题。“十五”期间,“尊重”教育课题组将着眼人格素质,用“尊重”的理念反思教育习惯,以促进创新型人格的广泛形成作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学区化管理 为减小校际间差异,东城区进行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益尝试,学区化管理与校区化建设应运而生。学区化管理即按照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分布状况和行政区划,将北片10个街道划分为五大学区,学区内校际间结成联盟,共同开展教研、科研、考研的一体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尊重教育"的理念,其核心,就是要尊重教育规律,特别是人才成长的规律;强调要尊重受教育者,尊重他们的人格人性,尊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除了要教会学生必要的知识之外,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具有生活的勇气、向上的精神、创造的激情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国家在2000年已完成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但不容忽视的是"反弹"相当严重,农村学生辍学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即使在城镇,也有相当部分学生不愿意读书。  相似文献   

4.
5.
6.
为什么大家能够接受“尊重教育”理念?为什么提出后很快就引起广泛的注意?实际上,一个理念或一种思想提出并受到关注,一般来说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历史的底蕴,就是说,这必须要有历史的根源.有它的历史发展脉络;二是现实的基础,每一种基于现实而提出的思想都会因现实需要而被接受和发展;三是时代的特征,一种思想提出并受到关注、接受,特别是被人们倡导,  相似文献   

7.
当前,"尊重"课题创始人,前东城区教育局局长侯守峰同志及原东城区教科所"尊重"教育课题负责人闫玉双老师已经双双退休,但他们用12年精心打造的"尊重"理念却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今天,虽然"尊重"课题已经发展为全国性重点研究课题,身为一个东城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始终奉行着一个宗旨--"尊重"的根在东城,生命力也在东城.  相似文献   

8.
"九五"期间,"尊重"课题研究侧重点是探讨基础道德教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尊重"教育的五个维度及其落点,即: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尊重知识.  相似文献   

9.
所谓尊重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以树立他们的自尊、自爱和自信 ,进而促其自我教育 ,提高教育效果的一种方法。当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需要 ,其中“尊重需要”是较高层次的需要。学生进入中学阶段 ,生理和心理上不断成熟 ,独立意识增强 ,有一种成人感 ,期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教育的提出就建立在这一理论和实际基础上 ,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一、尊重学生情感当代中学生内心世界丰富 ,情感细腻脆弱 ,同时普遍具有一种封闭心理 ,不轻易向老师流露某种情感。一旦学生有某种需要 ,向老师吐露真情 ,老师一定…  相似文献   

10.
韦清 《中学教育》2005,(12):17-18
尊重学生的课堂权益之所以在媒体上引起大家长时间的激烈争论,就是说在以往和现有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不尊重学生的越权、侵权行为,而教师又往往习以为常无法自察。最近,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带着课堂教学的素材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与当地的专家教授共同研究开发教师教育的模型。观看教学录像时,听到中国教师说“很好,坐下”这句话,课堂专家David先生就立即提出质疑:“学生回答了问题,还不知道坐下吗?为什么还要老师说一句‘很好,坐下’呢?……这不是在扼杀小孩子的自主能力吗?”  相似文献   

11.
以前,我国教坛是“教师中心论”的一统天下;如今,所谓的“欣赏教育”和“尊重教育”又大行其道。某些学生备受“尊重”,在家则为“家庭小皇帝”,出外则是“校园小贵族”。总而言之,老虎屁股摸不得,摸之则“欲加之罪”矣!例如,某市东城区一个叫做“尊重教育”实验课题组的老师们“创造”了一系列的校园规则(即“开班会让学生自  相似文献   

12.
13.
一200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实施纲要里,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尊重。这个“尊重”,不仅仅指一般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包括了尊重他人、尊重我们生活的地球、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当然也包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新老教育思想的大碰撞、大磨合。对传统来说,理想的结局不是否定,而是扬弃后的融合和再造。因此我们需要讨论、争论、辨论,并由此而接近真理。本文的观点是守旧还是务实,请读者自辩。  相似文献   

15.
“尊重的教育”是东北师范大学率先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既是该校从基础教育出发,总结长期办学体会浓缩出来的带有发展指向性的整体教育观,也是时代教育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尊重的教育”是在教育发展的历史与未来的交接点上提出来的,它对深化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尊重的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论,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多方面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怎样才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对学生进行尊重教育,即一方面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尊重学生,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理解尊重。  相似文献   

17.
自进行新课改以来,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尊重教育”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教师和家长曲解了“尊重教育”的涵义,被“尊重”遮住了双眼.在实践中常常出现一些貌似尊重实则“伪尊重”的做法。鉴于此,我们有必要透过种种“伪尊重”现象去重新认清“尊重教育”的真面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实施纲要里,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尊重。这个“尊重”,不仅仅指一般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包括了尊重他人、尊重我们生活的地球、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当然也包括尊重自己。  相似文献   

19.
《尊重·基础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是北京市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它首次提出“基础道德”教育的观点,并把“尊重”作为道德教育的一个基本点,旨在从道德的基础性方面探讨德育的实效性。课题研究历时7年,在中小学、幼儿园干部教师及学生家长中引起很大反响,并于1999年召开了全国研讨会,2001年通过专家鉴定,被认为“研究成果达到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在“九五”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将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为“着眼人格素质,实施‘尊重’教育———深化基础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现已被中国教育学会立项为“十五”科研规划课题。本刊自1996年开始一直陆续报道课题的研究成果,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从本期开始,我们在《育人经纬》栏目中设《着眼人格素质,实施“尊重”教育专栏》,将继续追踪课题的研究动态,及时报道课题的研究成果,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往,我们发现了学生的问题,都是这样处理的:教师先问学生这样做对不对,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不对".接着教师就会要求学生接受正确的做法,继而定规范,提要求,检查、落实,之后进行评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