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筹建李约瑟文献馆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在研究李约瑟博士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一分册“纸和印刷”的基础上,目前正积极筹建李约瑟文献馆。此项工作得到了李博士本人及其在沪的中国友人的关心和支持。李约瑟博士是当今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中国科技史大师。...  相似文献   

2.
英国的李约瑟博士(Dr.Joseph Needham,1900~1995)是多数文化人熟知的科学史巨匠、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上海科学界以前有不少他的故友.在艰苦的抗战岁月及新中国成立后,李约瑟先后八次访华,并多次前来上海.他编写的世界上第一部《中国科学技术史》巨著为中国古代科学“正名”作出过重大贡献,并受到新中国三代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从1974年搜集第一份李约瑟资料时算起,我的“李约瑟情缘”已经持续40余年.当时作为一名军医的我,在《参考消息》上读到李约瑟在香港中文大学发表关于中国古代科学的长篇演讲.后来,我的后半生与这位科学巨匠结缘,一路走到今天.我的古史兴趣自来甚浓,便发愿要深入研究这位百科全书式的传奇人物.  相似文献   

3.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是深受中国人民敬佩的国际友人,他将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致力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并为长篇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编写,不顾年迈,为有生之年完成此巨著,不遗余力而争分夺秒,目前从已出版的部分看,已引起世界极大反响。人们也许还不知道李约瑟博士另  相似文献   

4.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Jeseph Needhanl)博士(1900—1995)是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在上世纪中叶,他以系列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闻名于世。李约瑟以西方人的眼光,发现并证明辉煌的中国古代科技曾对世界近代科学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令世人对东方古代文明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5.
我为李约瑟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史》所写的英文本《纸和印刷》一册,于1985年由英国创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院于1990年首选此册译成中文,作为献给他九十岁生日的一份寿礼,令我感到荣幸。最近这一册又由台北《中国之科学与文明》编译委员会重译,定名《造纸与印刷》,即将出版。我受该会之嘱写一内容提要,正在执笔回思,忽接英国转来的讣告:李约瑟障士已于1995年3月24日晚间在剑桥寓所故世,享年94岁。学术界失去一位大师,中国失去一位良友,个人失去一位知音,令人哀  相似文献   

6.
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撰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共七卷现已全部问世,他的研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的科学技术文化,由此赢得了崇高声誉。然而,近几年来这部巨著似乎正面临“危机”,各种各样批评乃至否定的意见向它袭来。有人认为李约瑟的这部巨著“为中国人说好话”,“拔高古代中国人的成  相似文献   

7.
在李约瑟博士的系列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以下简称“SCC”)和其他论著中,以及有关论述他的文献资料中,均存在有内容、史实、文字、逻辑和翻译等方面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约瑟博士抗战期间在重庆参观过鱼洗,1958年又特地到重庆博物馆研究鱼洗。1956年英国法国代表团访华时,在杭州参观了喷水鱼洗,回国后还在他们的访华报告中作了叙述。看来,鱼洗的喷水现象对人有很大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9.
又见李约瑟     
恰逢世界读书日,友送来英国畅销书作家文思淼(Simon Winchester)的新书《李约瑟:揭开中国神秘面纱的人》(英文版The Man Who Loved China),希望我见见作者。我看看封面,又翻翻目录和序的部分,“李约瑟将改变世人对中国的这种成见——远离世界主流文化,除了能给世界提供丝绸、陶瓷、茶叶和大黄,  相似文献   

10.
东汉的张衡于公元132年制造的地动仪,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誉为"地震仪的鼻祖",此说已得到学术界的基本认同.但是,对地动仪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分析等问题,尚存在着严重的分歧.笔者在此选择几项与地动仪有关的重要内容,综述学术界的研究概况,以期能够澄清某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议程设置研究第一人——记马克斯韦尔麦考姆斯博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议程设置研究第一人——记马克斯韦尔麦考姆斯博士慎之今年2月至8月,我在美国奥斯汀得克萨斯大学新闻系访问研究,与我联系的指导教授是马克斯韦尔麦考姆斯(MaxwelMcCombs)博士。这一安排是经沃尔纳赛弗林博士牵线搭桥而确定的,他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界都...  相似文献   

12.
金绪广 《大观周刊》2011,(51):242-242
中国古代有卷帙浩繁的科学著作,有灿若繁星的科学巨擘,有鬼斧神工的科学技术,为什么却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一书中提出来这一世界性问题,被称作”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具有全球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许多年来也一直困扰着学术界。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高校博士研究生导师,我几乎每年都要面临自己的学生毕业、授予学位、论文出版这些常规性的工作。《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是我的博士研究生杨文祥教授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撰写的学位论文。在这篇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我别有一番感慨,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欣慰之情,不能自己。  相似文献   

14.
《李约瑟文集》汇作者半个世纪研究成果之精华,一经面世,便以其渊博的学识、严谨的考证和独到精辟的分析而在学术界产生巨大反响。正如胡乔木同志在北京举行的《李约瑟文集》出版庆祝会上所说:“《李约瑟文集》的出版对中国科技史的研究,无疑是一个福音。我们相信,它将有助于唤起我国科学家对科学史的研究,在古为  相似文献   

15.
读书之乐     
张雷 《记者摇篮》2005,(12):10-11
中国人是一个崇尚实用主义的群体,凡事大都强调其功用,这也是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提出来的中国古代技术发达而科学不够昌盛的原因之一。古人对读书也给予了很多功利主义的功能,即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车马轿”,你看,这金钱、高官、美女竟然都藏在貌似高洁的书籍当中.自然我们也不能说这“金钱、高官、美女”都是俗物。当然,古人也有将读书的功用看得很了不起的,且似乎属于“主旋律”,即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功用.或者如宋朝大儒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科学史界有一件引人注目的大事,那就是以卢嘉锡教授为主编的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编撰.这套丛书的编撰,起因是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中国科学史的研究已经取得累累硕果,到了该收获的季节,应该有这样一部大书对之加以总结;另一方面,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是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巨匠,李著<中国科学技术史>是这个领域的扛鼎之作.  相似文献   

17.
周一,我上班,办公区另一侧的新业务发展研究部的一个博士很诚恳地耐我说:“贾哥,我这里有一个软件,可以用显示器照相”,他知道我喜欢摄影。  相似文献   

18.
本书作者尹良富博士是我留学日本时代的同窗,我们同是日本著名传媒产业学者、一桥大学教授山本武利博士(现早稻田大学教授)指导的研究生。他在山本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硕士、博士学业.并以日本的报业经营与职业棒球业关系的相关研究获得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9.
武汉图书馆张华同志以他的大作《山海经,五藏山经图》来让我写一篇序,这是非常高兴的事。由于我在退休的前后,曾应英国的中国科学史大师李约瑟教授的邀约,撰写《中国动物学史》,其中涉及《山海经》的动物知识,经十年艰难研读,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图书评论》2009,(6):F0004-F0004
《李约瑟:揭开中国神秘面纱的人》充满了史涛色彩,给人身临其境之感。通过作者行云流水的笔触,展示了是什么样的力量促生了李约瑟和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乃至伟大的人类本身之间那精彩绝伦的令人难以忘怀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