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渤澥声中涨小堤, 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 应亦年年税紫芝。 陆龟蒙的这首七绝反映的是封建官府对农民敲骨吸髓式的赋税剥削,这是封建社会一个尖锐的政治问题,也是诗歌创作的一个传统题材。陆龟蒙的这首诗能成为  相似文献   

2.
所谓”开卷”,就是指打开书来读,也就是措读书或者看书,“开卷有益”众所周知。是不是一开卷就都有益呢?我想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开卷是否都有益?取决于一个“卷”字。如果是好卷自然受益匪浅,如果是坏卷那就说不定了。所以,我们要做到“开卷有益”就必须有选择性地读。刘向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一本好书,让人读了受益终生。好的书籍给人巨大的力量。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就是因为阅读了上千种好书籍,才写出了《资本论》;因为读了张海迪的《轮椅上的梦》,而让我们知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给孙绍祖画了一幅像:“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在《论林彪反党集团的社会基础》一文里,姚文元同志借此移赠林彪反党集团。这对于“应酬权变”“得志猖狂”的一小撮丑类,刻画得真是淋漓尽致,维妙维肖。“中山狼”何许物也?翻翻明朝人的《中山狼传》,便知端底。原来说的是春秋时期中山地方有只狼,被猎人追得走投无路时,恰逢一个讲“兼爱”的东郭先生。它便拜倒在东郭  相似文献   

4.
人教本高中语文第三册《孔雀东南飞》的诗句“便言多令才”之“便”究竟该读什么音?教材课下注音为“便(biàn)言”,笔者却认为该读“便(pián)言”。教材注释:“便言,很会说话。”这注释与权威工具书及许多古诗文选本的注释没什么不同。查阅几个版本的《辞源》,对“便言”的注  相似文献   

5.
谁人都知,南宋害死岳飞的奸相叫秦桧,但这个“桧”字该怎样读呢?秦桧(Gui)!自我晓事以来,就是这么读;几十年来,我接触到的所有人也都这样读;临我写此文前,接连试问五个人,也都说该读(Gui)。 秦桧的“桧”该怎样读才对呢?我弄清楚这字的读音,是在中学当语文教师时。一次教学鲁迅的《拿来主义》,要把脍炙人口”的“脍”给同学正音,顺便找了桧、哙、烩、刽等形似言近的字帮同学辨认。事先我也查了字典。原来“桧”属多音字。《新华字典》152页上“桧”读(Gui),是一  相似文献   

6.
报载,某市举办公益电影周,为放寒假的中学生安排了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红孩子》,可电影剧上映十分钟,某中学的学生便开始三五成群地退场或川流不息地上厕所、找人。一个小时后,该校500人的座位上仅剩下7个学生。一个学生说:“这片没劲,演的事可能挺真实的,但已经离我们太遥远了。”当《红孩子》出现小英雄将红缨枪扎向敌人心脏的场面时,学生中竟发出“嘘”的感叹声。一女生不理解地说:“这帮小孩咋能这么狠呢?”读了这则报道,我不禁心情沉重,联想到许多事情。《红孩子》是一部摄制于六十年代反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儿童团斗…  相似文献   

7.
名作家的作品及畅销书被盗印,在我国早已有之。如清袁枚的作品曾多次被盗印过。据《随园诗话》自述:“余刻《诗话》、《尺牍》三种,被人翻版,以一时风行,卖者得价故也。近闻又有翻刻《随园全集》者”。所谓“翻版”、“翻刻”,乃盗印之别称。袁枚的作品不仅被盗印,其大名屡屡被假冒。对于假冒的作品,“不佳者”,袁枚一笑置之;若冒名者“诗序俱佳”,袁枚竞买归欣赏。。反映了袁枚对奸商和假冒者的大度。但盗印者的行为毕竟不道德,令人反感,因此古人也有一套防盗印术。如明代俞美章编有一部唐代类书汇编《唐类函》,为防止盗版在该书即将竣工之时,向官府投递了一张诉状。诉状称新印成的《唐类函》一书若干部被强盗幼去,请官府拿盗书贼。于是官府遍出告示,悬赏缉拿。这样一来,就没有人再敢盗印了。俞  相似文献   

8.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专题是“作家笔下的人”。围绕这一专题。选编了一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它们分别是《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和《金钱的魔力》;“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这一专题,形成了专题统领,由读而写,由吸收而倾吐的较为严密的单元体系。  相似文献   

9.
“兔儿爷”是谁?文章一读便知。“启功老爷子”又是谁?读了文章,你可能还是不很清楚。可我们把下面这篇千字短文一读,便能知道这位老爷子童心大着呢,文化底子也深着呢,三言两语的就能把民俗、历史糅到“想上奥运会”的“兔儿爷”身上。有趣,有味。  相似文献   

10.
读《知堂书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知堂其人 ,是一件颇费神思的事情 ,因为非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楚 ;读知堂的文章 ,则令人心旷神怡 ,往往启人思绪 ,发人之覆 ,使人于散淡中领略一种深刻和睿智。灯下漫阅《知堂书话》 ,偶有所感 ,录之如下。其《陶庵梦忆序》说到 :“《梦忆》所记的多是江南风物 ,绍兴事也居其一部分 ,而这又是与我所知道的是多么不同的一个绍兴。”“张宗子是个都会诗人 ,他所注意的是人事而非天然 ,山水不过是他所写的生活的背景。说到这一层 ,我记起《梦忆》的一二则 ,对于绍兴实在不胜今昔之感。”“明朝人即使别无足取 ,他们的狂至少总是值得佩服的 ,…  相似文献   

11.
教了大半辈子的《几何》,却读错了大半辈子的《几何》,真是“教然后知困”啊!此话从何而来?原来《几何》的“几”不读j??,应读j??.过去,我的老师教我读j??,后来我教学生也读j??.以讹传讹,真是悮人子弟! 《几何》在传入我国之前,原叫“形学”,明朝科学家徐光启在译此书时,觉得  相似文献   

12.
雷秋带 《广西教育》2010,(28):36-37
"独具匠心巧设计,人鸥情深撼心扉。"这是我聆听了鱼利明老师执教的《老人与海鸥》一课后的深切感受。鱼老师巧妙地重组教材,紧紧围绕"读—品-读"的设计展开阅读教学:先把文末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的情景通过师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形象地转化成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再回首老人与海鸥交往中的生动细节,把老人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及海鸥对老人的亲人般的爱,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悄然植入孩子们的心田,  相似文献   

13.
古人写文章时是不断句的。古人读书时 ,一句话完了 ,便在句终末尾 ,这个字的旁边加一个“零”,叫做句 ;在语意未尽需要停顿的地方 ,常用“、”,叫做读 (dòu) ,二者合起来称为“句读”,又称“圈点”。明句读是读懂古文的起点 ,也是阅读古文的一项基本功。如果句读有错误 ,说明对古文中的某些词句还没读懂 ,也就不能正确理解原意。例如《谭嗣同》:“君退朝 ,乃告同人曰 :‘今而知皇上真无权矣。’”意思是 :谭嗣同退朝回来 ,于是告诉共同变法的人说。“今天才知道皇上确实没有权力了。”但如果误读为 :“君退朝乃告 ,同人曰 :‘今而知皇上真…  相似文献   

14.
有幸参加全县开展的“生本课堂”优质课评比活动,体验到了生本课堂带来的教学幸福.现撷取小学《语文》人教版《老人与海鸥》课堂教学一个片断以飨读者.师:选取最令你感动的一组镜头,和同学们交流体会.生:“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呜叫.”这一镜头我很感动.海鸥的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平时海鸥会以高兴的语调欢迎老人,见到老人是无比快乐的.而此时老人不见了,只剩下遗像,海鸥惊恐、疑惑更感到悲伤.生:“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排.”这个场景很感人.生:为老人守灵,与老人做最后的告别,已经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生:“瞻仰、纷纷、肃立不动”等词真切地表现了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爱戴.生:“收起遗像时,海鸥向遗像扑来.”这个镜头太传神了!那“白色漩涡”体现了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相似文献   

15.
清初小说批评家在“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中说:“……即如读《金瓶梅》小说,若连片念过去,便味如嚼蜡,止见满篇老婆舌头而已,安能知其为妙文也哉?”这条读法,对于鉴赏小说第75回“春梅毁骂申二姐,玉萧泣言潘金莲”更具有针对性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方向和坡度     
《教育科学论坛》2004,(7):80-80
和一位《教师之友》的新读交流,她说,读《教师之友》有一种很“累”的感觉。在经过一番交流,确认了她“累”的症状后,我说,这种“累”并不是一件坏事,从某种角度说,这也正是《教师之友》所追求的。其实,这种“累”的感觉并不为这位新读所独享,杂志的不少老读也时有提及,因此,有必要和大家做一些沟通。  相似文献   

17.
“体会句子含义”是小学高年段学习的难点,但因教材编排分散导致教学不深入不系统.本设计以《老人与海鸥》为例,围绕“体会老人对海鸥的爱”这一教学内容,突破这一难点,学习“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教师、学生苦文言文久矣,人们盼望突破“死于章句,废于清议”的文言文教学“定势”。王君老师这堂课便实现了这一目标。她从例文角度出发,以《孙权劝学》为切入点,用群文串联阅读方式,以促进学生“读”“说”能力训练、掌握“有效沟通”策略为旨归,展现了一堂“活色生香”的语文课,为文言文阅读教学探索了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一、关注语言鉴赏 第一处:一个“与”。引导学生审题,与《老人的海鸥》作比较,扣“与”字推想课文应写什么。通过初读印证推想:课文既写了“老人对海鸥”,又写了“海鸥对老人”。题为文之眼,在寻常的题目上着力,抓住一个“与”字,既了解了课文内容,又理清了文章结构。  相似文献   

20.
《难老泉》是一篇自读课文,如何做到让学生在一个课时内“自读”全文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有两点:第一,利用单元课文之间的相同、相似点,引发学生联想、推理,达到知识的“正迁移”,便很易做到自读。第二,就是要选准课文的突破口,也即这一节课的突破口,选择恰当便会事半而功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