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要从人类原始的数学文化中发掘材料,用我的雕塑把这些数学信息送向遥远的未来.” ——海拉曼·费古生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强调“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还把“数学文化”设计成一种具有特殊教育目标的“课程模块”,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学文化”的传播、交流、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加深对数学文化特性的了解和数学本质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数学文化已初步渗入到课程标准、教科书,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数学文化”这一角度切入,在对“数学文化”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了研究,提出:开设“数学文化”课,是提高大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并进一步具体阐述了“数学文化”课的特点、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数学文化在教科书中的融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数学文化课程目标和课堂教学的实现.历经三版教科书编写研究,初步构建了数学文化融入教科书的理论框架:数学文化融入教科书的内容主要有“数学的形成和发展”“数学在人类文明中的贡献和意义”“数学的人文价值”“中华民族数学成就”4类;数学文化融入教科书的方法主要有“片段式”“旁注式”“问题式”“短文式”4种.通过数据分析和案例分析,可以发现基于此理论框架的2019版高中教科书,初步实现了内容和方式融入的较为均衡的整体分布,并且特别关注了数学文化学习的活动性、传递数学文化的情感温度、展现传统数学的特点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而且要向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与传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链接“数学史”、挖掘“数学美”、渗透“数学思想”,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让小学生触模数学文化之深远、体验数学文化之魅力,感受数学文化之精髓.  相似文献   

5.
数学与文化的融合,是当今教育的时代追求.数学文化体现数学价值,与现在倡导的“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理念,步伐是一致的.要让学生在数学文化的底蕴下,体验有价值的数学观,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传统墨守成规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创新型的、有价值的、有文化内涵的数学课堂.这样的数学课堂简单来说,就要充盈“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充分肯定了数学的社会文化价值,特别是在课程实施建议的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了各学段都要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在数学新课程这一理念指导下,结合我们承担的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08年度研究课题“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学模式研究”,笔者以“一元二次方程组”这一重要内容为载体,进行了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学设计探索,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息、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的数学,要充分展示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及其应用的过程.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而其中“数学的观念.意识和思维方式”是“数学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论数学文化与数学学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中学生的文化认知具有同喻性和不均衡性特点。数学文化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形态是:数学学习的“文化”特征表现为群体的活动性,文化学习的“数学”课程表现为系统的开放性,数学文化的“学习”过程表现为知识的默会性。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奠宙先生认为,“数学文化必须走进课堂。”数学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将数学文化渗透数学课堂教学中,会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笔者以为,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数学课堂要充满文化味,必须要挖掘文化的内涵,使之润泽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0.
“数学文化”。在《数学》(苏教版)教材中是以“你知道吗”这种形式来表述的。目前,小学数学文化按照表现形式主要归纳为三种常见的类型,即数学故事、数学游戏和数学作文,同时把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其中。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忽视数学的文化教育价值和创新教育价值,笔者认为,加强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大力渗透是变革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可以形成全新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1.
兰裕辉 《考试周刊》2007,(10):75-76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普通高中数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数学教育实现从“工具数学”向“文化数学”的转变。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具有坚实的数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具备深厚的数学文化底蕴和高度的教育使命感。要自觉形成“文化数学”的教学理念,并切实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文化数学”可以使数学变得更容易一点。  相似文献   

12.
李显林 《新疆教育》2013,(16):70-70
“数学文化”在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被人提高,成为了数学中的一个高频词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中指出:“数学的抽象性和形象化、数学的严密性、数学在应用方面的广泛性是数学文化的基本特征。”实际上,除了上述的特性外,高中数学还应该具有符号语言的简洁性、思维方法的独特性、美的高雅性、发展的时代性和精神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3.
本刊主办的首届数学文化节迄今已进行了两轮活动:第一轮“基础知识闯关”(2005年12月4日)第第二轮“能力素质挑战”(2005年12月18日),形式上均以书面问题解答为主,遵循数学文化节活动的宗旨进行命题:传播优秀数学文化,弘扬理性精神,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展现数学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无穷魅力,第一轮、第二轮活动书面问题均由数学文化的五个方面构成:“数学之史”、“数学之美”、“数学之思”、“数学之用”、“数学之语”倡导。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文化领域的精髓部分,因为它是人类对世界空间形式,数量、逻辑关系认识的思想结晶。有学者说文化就是“使(人)人化”(即以文教化),那么,我们所说数学文化,不就是“使(人)数学人化”吗?也就是使受教育者首先是个有思想、有方法的灵动的人,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认识,获得技能。脱离文化内涵的数学课堂,是没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数学文化是人类传播思想的一种基本方式。而数学文化的沉淀,主要阵地还是在数学课堂,我们要建设“活而实,有文化气息”的数学课堂。加强数学课堂文化建设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文化意蕴,弘扬数学学科的人文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文化教育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文化可以看作是由知识性成分和观念性成分构成的.诗性教育下的数学课堂,应彰显数学文化的魅力.以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椭圆》起始课教学的三种不同的引入方式为例:其一,“重构”数学史,让学生了解数学、走近文化;其二,锤炼思维,让学生读懂数学、感悟文化;其三,动手实验,让学生感受数学、理解文化.  相似文献   

17.
王琳 《江苏教育》2022,(75):70-71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数学文化育人,让教学从关注知识层面上升到关注数学精神和文化发展层面,从知识教学走向学科育人,是数学文化教学的目的所在。1.理解数学文化教学的育人价值古希腊人认为万物皆数,柏拉图曾规定他的学校“: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这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将数学学习、教育与育人联系在一起了。数学是联系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纽带。  相似文献   

18.
郑毓信等先生认为,数学并非等同于知识的简单汇集,而应主要地被看成人类的一种活动,一种以“数学共同体”(数学家构成的特殊群体)为主体,并在一定文化环境中所从事的、在一定传统指导下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数学对象并非物质世界中的真实存在,而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数学就是一种文化。美国著名文化学者怀特(L.White)提出,数学对象应当被看成一种文化,即“数学实在即文化”。按照现代数学观,数学显然不仅包括有作为数学活动“最终成果”的事实性结论,而且也包括有“问题”、“语言”、“方法”等多种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于是,数学的文化性质则就是指:无论就事实性结论(命题),或是就问题、语言和方法而言,都是人类思维的产物;而且它们又都应被看成“社会的建构”,这也就是说,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命题、问题、语言和方法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组成部分。“数学文化”即是一种由职业因素联系起来的特殊群体(数学共同体)所特有的行为、观念和态度等。  相似文献   

19.
陆佩香 《江苏教育》2007,(24):43-45
“数学的文化价值主要是指数学对于人们观念、精神以及思维方式的养成所起的重要影响。”(郑毓信先生语)如何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上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笔者以为,除了从历史层面考察数学的进步能给予学生“文化的滋养”外,还应该有微观的深刻的一面,即以具体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学习过程本身为载体,从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感悟过程中去揭示数学的文化底蕴,传播数学的精神,这才是“数学文化性功能”的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数学文化的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将“数学文化”编入小学数学教科书可以较好地发挥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体现数学文化的价值。本文就“数学文化”的编写作了一些探索和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