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野火集》是二十多年前龙应台在海峡两岸刮起龙卷风的引擎。作为一位海岛文人,她以其丰厚的文化背景,不落俗套的理性思考、质朴率真的感性表达,憨胆为文,直面台湾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种种弊病,秉持着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对当时政治力量进行策略性批判写作,存在局限性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2.
3.
小说《边城》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美丽、冲淡、宁静而和谐的画卷,其境界与老庄复归自然的精神和孔孟“为政以德”的主张息息相通。与此同时,沈从文又通过人物的悲剧命运,自觉不自觉地揭示了传统文化理想在现代社会的破灭。 相似文献
4.
本文强调了《大学》文化精神的精髓,论述了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具有的独特功能,并论述了其与当代社会的密切关系,指出了《大学》的文化精神对现代社会发展具有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吕国康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1):25-27
学术界一般认为民本思想起源于夏代.<尚书·五子之歌>借太康兄弟之口述大禹的训戒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春秋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继承了民本传统,将其弘扬到空前的高度,成为孔孟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提出的"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把人民放在首位,这是非常可贵的思想.王田葵教授、何红斌先生认为:"舜之所歌,情系于民.在如司马迁所言:‘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 相似文献
6.
小说《银冠》与《药》都运用简短的故事和犀利的手笔反射出了当时的社会问题以及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虽然创作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年代,但两部小说不仅在对主导意象和主要人物的塑造上有着极大的相似,而且不谋而合地表达了对自身传统文化的深刻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7.
镇坪古盐道是盐道文化与盐道精神的物质载体.李春平的长篇小说《盐道》通过书写清末民初镇坪古盐道上盐背子们的生活境况,为读者描绘了一个人与万物平等共享、和谐共生的自然世界,展现了秦巴山民仁义为本、坚韧不拨的盐道精神,为秦巴大地矗立了一个特有的精神坐标,在开启新时代的征程上,将愈加凸显其持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不仅是作者李春平对生活在秦巴山区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故乡人民的讴歌和赞美,也是其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精神的坚守与传承. 相似文献
8.
在《故事新编》中,鲁迅以现代的文学视角,力图消解传统文化中的“光晕”,发掘民族精神文化的内涵,以此来重新塑造新的英雄、斗士形象,期望以此在文化批判中,改变旧的文化表现形式,改变旧中国国民的个性。 相似文献
9.
10.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1):F0002-F0002
湖南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与新闻传播系教授王田葵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外语部副教授何红斌合著的《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近日由上海三联书店正式出版发行了。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将舜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并考察其与中国文化关系的学术著作。作者从1992年至今,用了13年时间就舜文化研究方法、基本内涵殛现代性转换作了全面深入研究。它是一部学术新著,更像一部思考者的手记,充盈着对历史和现实的思索、辩难、质疑和关怀,被学术再认为“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11.
韦依娜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3,5(2):11-14
《辋川集》是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之一,它所展现的,除了明显的禅宗思想、部分佛禅化的道家精神及其艺术趣尚外,儒家理义也犹如暗涌隐现其中。推而言之,王维对“三教”精神的兼容并蓄,促使中国传统的山水诗在其笔下获得了总结和提升;体现了盛唐诗人理想的精神面貌;也成就了王维“天下宗”的盛名。 相似文献
12.
美国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赫索格>以作家切身的文化体验,以文学化的手法,反映了当代美国犹太移民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本文试图从作品主人公赫索格与<圣经>人物摩西的精神联系、作家贝娄的犹太文化之根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出作品中被深深镌刻的犹太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3.
杨金砖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1):22-23
王田葵先生是我最为尊敬的师长之一.他不仅学识渊博,思维敏锐,见地独到,而且为人为文性情平和散淡,通透着一种淳朴率真之性.因此,在他的身上凸现着学者的执著与文人的闲适,在他的文章里蕴含着浓烈的文化意味与道义责任.例如,最近他与何红斌先生合力推出的<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6月出版)一书,就充分地彰显出他的这种为文的责任与道义. 相似文献
14.
徐敏君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28(1):61-63,79
《爸爸爸》被文学界誉为寻根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它以其独特的魅力而成为一种文学思潮的开山之作。除其叙述客体所表现的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外,更吸引我们的是作者以一种批判的眼光审视传统文化的愚昧、落后,但并非"一棍子"打死式的愤世嫉俗的疏离,而是以一种宽容的精神去观照传统文化和生活在古老原始部落的人们。《爸爸爸》不仅以其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和强烈的寻根意识而著称,而且其创作主体表现出的精神蕴涵为其创作更增添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陈斐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1):121-125
《众妙集》、《二妙集》乃赵师秀继踵《极玄集》而编的唐诗选本。《极玄集》以大历诗人为主;《二妙集》专选贾岛、姚合;《众妙集》主要是大历诗人和姚、贾诗派。三集所选诗作在体裁上,皆以五律为主;在题材上,皆冷淡政治时事,关注日常琐事;在情调和主题上,皆悲凉、凄苦,企慕隐逸、闲适;在表现手法上,皆少用典、多摹景;在风格上,皆以清幽闲雅为主。不同之处在于:五律之外,《极玄集》偏重五绝,《众妙集》与《二妙集》偏重七律;《极玄集》不排除情感激烈、表达直接的作品,《众妙集》与《二妙集》则以“词体和平,表达含蓄”为选录准则。这既显示了姚合《极玄集》与赵师秀《众妙集》、《二妙集》前后相承的关系,也体现了时代、个性等差异造成的编选者诗学观念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是一部深蕴儒、佛、道文化精神的古典小说。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作品,《西游记》之所以能够风靡至今,是因为它具有超过一般神魔小说的深刻精神内涵,书中通过对取经过程的描写和孙悟空形象的塑造,体现了追求人性自由和人格尊严、礼赞奋斗抗争和渴望智慧力量的精神文化内涵,从而使作品在打上其赖以产生的时代特征的同时,透射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某种共同的生活意念和欲望,具有精神文化教科书的艺术特征和永久生命。 相似文献
17.
陈仲庚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1):19-21
一文化之根的寻觅 关于文化寻根的问题,是一个已经兴盛了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性潮流,其现象纷繁复杂,寻根的目的也各不相同.在国外,主要表现有三:①在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为了给现代人找到一个精神家园,以救治工业化社会给人们所带来的"拔根"状态;②在拉美国家,主要是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发掘,以创作能与欧美文学相媲美的民族文学;③在阿拉伯世界,则主要是复归原教旨主义,试图以古老的宗教文化对抗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文化的挤压. 相似文献
18.
从人本主义、实用理性、中庸守度、乐感文化、天人合一、悟性思维等不同内容和层面论述了《孙子兵法》与传统文化精神的关系。目的是揭示《孙子兵法》中的传统文化基因,引导人们立足中华文化的整体视角体悟孙子兵学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以便更好地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陈悦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3,5(1):40-41
贵州作家喻予涵的《雨天作文》收录了作家90年代一系列散文新作,体现了作家创作新的发展以及其创作个性的基本定型,综观全书,无论在对理想人生姿态的形象表述还是在对自然的观照中体悟人生的方式,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人生精神与审美方式,故全书始终流溢着一股浓浓的传统文化的气韵。 相似文献
20.
近30年来,惠特曼研究和范妮·费恩研究在美国同时复兴,惠特曼的《草叶集》和范妮·费恩的《蕨叶集》成为互文参照.历史文化研究和文本细读揭示惠特曼和范妮·费恩在宣扬男女平等和母亲的力量时既有共识也存异议.两部文集在美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变化也反映了美国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