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单向流动明显以及教师专业发展较缓慢等问题,这些内生性及外源性困境是由当地的历史、文化、社会等诸因素以及教师自身因素所造成的。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正视问题,一方面从外源着手,实施多项"计划"招聘新人加入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强化内部力量建设,通过人事管理系统改革盘活现有教师资源,并探索与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多管齐下,成效初显。  相似文献   

2.
李莹 《西部素质教育》2020,(10):119-120
文章以崇左市为例,通过访谈、问卷调查法调查了边境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情况,首先分析了崇左市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然后分析了崇左市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困境及原因,最后提出了边境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3.
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意义,民族地区文化的特殊性,民族地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民族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我们要加强培养和引进力度,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双语教学工作,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防建设进一步加强,边境地区趋向安宁,但相较于内地,边境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建设依然存在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边境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建设的难点及造成的原因着手,探索边境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建设的途径,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建设长效机制,保证边境民族地区人力资源供应充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期对边境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有着历史悠久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边境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教育的发展上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普遍意义的科学文化教育水平不高,民族文化的教育开展也面临诸多困难。随着民族教育的发展,中小学校园成了广西边境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最主要的阵地,民族文化课程的开设成为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最有效的途径。广西边境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克服困难,将当地民族文化融入以民族团结教育为重点的边境民族文化课程,将它们渗透在主流文化课程之中,创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了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积极互动。这种互动实践,为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带来了重要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大力扶持下,高原民族地区基本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但教师队伍质量、结构仍存在需解决的问题,教师队伍补充机制依然延续常规的、封闭的和不可持续的办法,陷入了恶性循环的困境。针对高原环境下教师队伍老龄化所面临的特殊情况和师资引进所处的劣势,结合目前编制结构"有出才有进"的实际,应考虑通过提前退休年龄打通出口、开拓空间,继而通过专项人才引进计划,提高待遇吸引人才,输入优质新鲜血液,实现高原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的更新升级。  相似文献   

7.
广西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的花山文化传承,对于维护国家边疆安全、增进青少年文化自信以及学校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意义重大。当前,中小学校对花山文化的传承存在教育内涵模糊、课程意识缺失、教学实践窄浅以及课程制度悬空等问题。为此,需加强花山文化学校传承的文化引领,构建精品化校本课程体系,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以及建立花山文化学校传承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隆胜 《广西教育》2020,(9):4-5+13
本文基于百色市那坡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论述广西边境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丰富继续教育形式,建立规范的继续教育管理机制,建设继续教育培训基地,提高教师对继续教育工作的认识,加强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边境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边境民族地区多为贫困地区.但与一般贫困地区相比,其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问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民族教育专款种类众多与数量偏小的矛盾异常突出,民族“三免”政策设计欠合理、民族文化差异导致教育成本偏高等方面。考察国外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相关教育政策,其建立“教育特区”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我国对边境民族地区应建立以中央财政为主、适当实施“义务教育券”拨款方武,并进一步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超常规地促进边境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广西边境西段那坡、靖西、大新三县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对广大边民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培训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认识不够,投入不足,体制不顺,办学不活,发展不均等问题.因此,应转变观念,真正把边境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当作兴边富民、巩固边疆的战略任务来落实;同时应转换政府管理职能,加强边境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工作的宏观统筹和规划;建立符合边境民族地区实际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走具有边境民族地区特色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11.
对边境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分析边境民族地区贫困的表现形式,阐述与构建边境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相协调的扶贫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关系着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体系的优劣。本文就针对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巨大改变的情况下,提出了存在的诸如民族地区教师在数量、质量、待遇、工作环境、结构和民族地区教师面对的压力等问题,并对如何加强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当前云南边境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信仰总体良好,是健康向上的。但由于当前边境民族地区大学生信仰教育环境日趋复杂,境外意识形态强势渗透、民族传统宗教惯性力的影响、信仰教育的部分内容"滞后现实"等,导致了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占一定比例,并呈现多元化、民族性化的特点、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模糊乃至缺失以及部分大学生信仰呈功利化明显。因此,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理论的研究,坚持科学地坚持灌输论和加大制度执行力才能有效提升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教师队伍建设的本质是具体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因地域性、高校类型、办学层次、定位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方法和策略如果缺乏针对性,就会在实践中出现无所适从的局面.因此,无论是考察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还是探讨其原因、对策等,都必须根植于高校教师队伍的异质性研究.探讨民族异质性、地区异质性和高校自身管理的异质性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这对南疆地区而言,尤其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6.
17.
18.
民族地区高校是民族地区当代人才的集中聚集地,大学生的思维、意识以及价值观念对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播都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民族高校舆情的稳定和正态化发展,对民族社会观念整体的形成作用深刻。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网络成了大学生获取信息、发表观点和表达思想的主要渠道,而网络文化的管理已成为当今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边境民族地区的高校大学生,更是要通过有效的网络文化管理手段,关注核心关键因素,内外综合控制,为民族地区高校舆论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云南边境民族教育的特殊性源自社会实情,在这一地区的现代教育萌芽之时,其社会实情就成为教育特殊性的主要参考要素。进入21世纪后,这一地区的教育生成为更加复杂的态势,学生失学、流失、厌学和国际教育竞争成为这一地区的互动因素。要应对这一局面,必须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提升教育对这一地区的适应性,并引导建立起"知行合一、影响广泛"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以中央政策文本为依据,从师范教育、保障机制、师资支援三个方面,将全面性与重点性相结合,首次以建党100周年为历史框架,重点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事业的政策经验。中国共产党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经验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优先发展民族师范教育,不断提升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的“量”和“质”;教职工队伍编制倾斜政策与待遇优惠政策相结合,建立健全师资保障机制;内地支援边疆,城镇支援乡村,建立健全师资互援机制。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充满唯物辩证法精神,即优先发展与协调发展辩证统一,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辩证统一,不断促进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内生发展、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扎根中华大地办民族教育的成功经验,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经验,是典型的中国经验与中国话语,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