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虚拟道德示范是道德示范的新方式。虚拟道德示范不是虚假道德的示范,也不是虚拟的道德示范。现代社会中,虚拟榜样的传播、虚拟空间的生成以及虚拟实践的发展促进了虚拟道德示范从可能走向现实。新时期,深入研究虚拟道德示范有助于增强道德示范教育的接受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虚拟学习社区中成员间社会网络关系问题,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某虚拟学习社区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网络社区信息传播和个体行动者位置之间的关系,以期促进虚拟学习社区在教育中的应用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现代到后现代、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的更替,最显著的标志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具有实时、互动、跨境、跨文化传播的特点,尤其是博客这样的自媒体的出现,则是对大众话语权的一次空前的解放:人人可以做编辑,发表自己的文章,述说自己的故事;可以出版自己的书籍,传播自己的理念;可以发布自己的影像,张扬自己的个性。博客不仅带给我们另一种虚拟的生活方式,也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沟通、交流方式,拓宽了人际传播的渠道,引发了社会关系的调整,更衍生出了新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4.
陈刚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4):351+354-351,354
"三国群英传"游戏通过历史人物的虚拟、历史环境的再现以及历史事件的牵引等诸多方式,较好地促进了《三国演义》的传播,其历史人文的感召、电子休闲的载体、个性张扬的空间、个体价值的虚拟等特征是其迅速传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张昱 《茂名学院学报》2001,11(2):1-3,12
主体的裂变是指现实社会主体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虚拟社会中通过符合化的方式实现的存在。这种裂变在虚拟社会实现,但也有其现实基础,即现实社会中主体与自我的分离。由于现实社会控制的功能在虚拟社会性弱化,主体的分离在虚拟社会表现为裂变,主体的裂变不仅对虚拟社会发展影响,而且影响了主体现实的心理结构和生活方式,从而直接影响了现实社会的发展,由此,以什么方式和途径整合主体的裂变成为现代社会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网络暴力在传播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多特点:传播角色假借正义之名、传播活动自发形成、传播内容的社会敏感性、信息结构的开放性、恶劣影响虚拟促成和传播效果容易失控。网络暴力的这些传播学特点,与网络信息传播者的情绪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互联网所构建的虚拟社会,变革了社会的生产、交换和流通形态,改变了人类的工作、交往、生活和思维方式,也催生了现代人的发展场域、方式、手段等的嬗变。探寻虚拟社会中人的发展问题,正成为当今时代十分迫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从虚拟空间向现实社会渗透,网络虚拟社区中的趣缘文化传播也开始展现出不容小觑的社会影响力。从文化层面来看,真实虚拟的趣缘文化从身份认同、行为实践和关系互动等多个层面,全方位地参与了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建构;从经济层面来看,由趣缘形成的文化“圈子”作为文化产业的目标受众,其同时具备生产力、传播力和消费力,并在长尾经济和大数据经济效应中推动着文化产业模式的重构;从社会层面来看,趣缘文化传播亦是某种意义上的微观文化政治,其以文化的形式参与到社会公共生活中,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刘山珍 《教育现代化》2005,(12):114-115
一、数字化生存的时代图景 数字化生存.实际上是人类有了一个新的虚拟的数字化活动空间。数字化生存的本质是生存、活动于现实社会生活的人.借助于“数字化”构造一个“真实”虚拟的而非想象虚假的信息传播与交流的平台。人们在“虚拟空间”(或者说“虚拟平台”)中的信息传播、交流与交谈的行为。便是数字化生存。实际上,数字化生存从更为广义的视野去解释.是主体生存与客体对象之间或直接或间接、或多或少、或虚或实在生存的意义上与数字化的关联。这就是说。数字化生存所表述的就是数字技术革命同人的生存方式变革的内在的联系和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虚拟实在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正进入数字化的信息时代,人们的社会行动方式和交往方式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这些技术构筑了一个全新的社会行动与交往世界———虚拟世界。在这里符码和拟象的大量生成和复制,迅速覆盖了语言、话语的生成和表达,颠覆了传统的表征系统,构成了全新的经验领域。但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其传播本质仍然是交流、传递、交换和共享信息的行为与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详细分析隐性知识内涵的基础上,对虚拟学习社区中隐性知识的传播方式、传播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虚拟学习社区中隐性知识传播模型,并对教师主导条件下的虚拟学习社区中隐性知识传播教学活动设计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2.
虚拟在场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赋能,使之既能克服传播的时空局限,又可以与教育对象进行“面对面”交流。同时,虚拟在场放大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话语传播过程中的缺陷,减弱了与教育对象现实交往的机会。数字时代,需要充分利用“在场”传播、“离场”传播、“虚拟在场”传播等多种话语传播形式,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互动传播模式以其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平等性和多元化的特点,改变着大学生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新媒体的开放性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新媒体的互动氛围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虚拟与现实的矛盾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双重标准。高校要加强新媒体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完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遵循新媒体互动传播规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教育教学与管理服务、网络舆论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合力,共同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虚拟社会的出现给当代社会管理范式的转型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虚拟社会中的制度建设是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当前虚拟社会的制度存在着方向性、系统性、规范性、创新性等方面的失范现象,原因在于虚拟社会的发展方式、民族国家的治理模式、统治与控制型的制度思维以及社会矛盾的网络体现等,需要通过全球治理模式、民众自我治理、软权力和软规则、网络纠纷处理机制的构建等方面进行治理路径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5.
曼纽尔·卡斯特认为网络社会多媒体系统和互联网系统二者的融合对社会的沟通过程与文化表现造成冲击,新的沟通技术系统正形成一种真实虚拟的新文化,这种新文化正成为网络社会的文化内核,并在传播形态、表现形式、结构层次以及链接方式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特征。卡斯特对真实虚拟文化的思考和探究,带领我们重新思考网络社会中人的位置和作用,以及技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启示我们在当前网络文化的建设和引导中,要避免将网络文化建设成一种片面的技术性文化,而要注重技术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游戏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是人类文化的表现方式。虚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游戏方式的变革,并表现出独有的文化创新和文化变异特征。虚拟游戏在文化承载方式、表达方式上延续了儿童游戏的文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使儿童得到一种心理补偿和后续性发展的可能,这既是虚拟游戏吸引儿童的地方,又是虚拟游戏遭到社会"非议"的部分。从文化延伸的意义上理解虚拟游戏,正确对待虚拟游戏融入日常生活的现实成为人们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化虚拟技术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戏曲艺术在它的帮助下,表现形式得以拓展,从而更符合现代消费群体的需求。因此,探析数字化虚拟技术在传统戏曲中的应用价值,意义深远。数字化虚拟技术为戏曲传承与发扬提供更多的策略构想,让戏曲艺术有了更多的传播发展渠道、更大的塑造空间和平台。通过对采用戏曲动画、戏曲数字化虚拟博物馆等形式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而肯定了数字化虚拟技术推动戏曲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社会时代,虚拟实践技术已经成为新的生产力的突破口和人类自我优化的必要手段。虚拟实践具有一般实践的系统特征,又有独特的结构、特点、质和功能。虚拟实践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定阶段而崛起的一种新型实践形态,它开辟了人类社会的新领域,以新的交往方式丰富了社会关系,为社会交往实践和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增强了人类的超越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由电脑、因特网、网站三部分构成的网络媒介是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媒介,它将人类艺术的传播带入网络传播的时代。网络媒介作为传播媒介,对传统的大众媒介构成强劲的冲击。作为虚拟媒介,网络媒介具有独特的传播特征。网络将与传统媒介进一步融合,从而改变艺术传播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类信息传播的方式,拓宽了信息传播的广度,加剧了信息传播的深度,也决定着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方法创新。网络时代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秉承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培养路径,又要结合网络媒体的特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措施,还要从网络虚拟社会管理路径上下功夫,探索建立起学校教育、宣传引导、媒体自律、技术控制四位一体的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运行机制,以实现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旨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