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处祖国南疆的广西,是汉、壮、瑶、苗、侗等各族人民杂居之地。在明王朝的残暴统治下,广西各族人民不断起义,此起彼伏,从未间断。 为什么明代在广西不断爆发各族人民的起义?其历史作用和意义是怎样的?笔者拟就此发表一些浅见,以求教于史学界。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有矛盾就有斗争。明代广西各族人民起义,是骱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时期(一八五一年至一八六四年)及其革命失败后的十余年间,在内蒙古地区先后发生的以蒙古族人民为主体联合汉、回各族人民的反封建起义,是以太平天国为主流的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抗清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探讨和研究这一时期蒙、汉各族人民的反封建起义,对于研究太平天国革命与全国少数民族起义的关系问题,以及丰富中国近代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傈僳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约有二十六万余人,主要分布于今云南西北部及四川的西昌地区;尤以云南的怒江地区为集中。在1801——1803年(嘉庆六年——八年)云南维西等县爆发的以恒乍绷为首的起义是傈僳族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起义,也是乾嘉年间西南各族人民起义中非常突出的一次起义,很有研究的必要。兹叙述于后,以供同志们讨论参考。一起义的历史背景滇西北的丽江、维西及其迤西地区,绝  相似文献   

4.
唐朝中后期广西民族斗争是一次以壮族为主体的粤西民族大起义,它对于加速唐后期腐朽王朝的衰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后中后期西原壮族起义及其他各次民族斗争,应着眼于把它们放在唐代民族关系演变和王朝盛衰史中考察,如此才能揭示历次起义的内在联系和在唐史中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八五四年至一八七二年间,贵州爆发了一次各族人民反抗清王朝暴虐统治的大起义。作为当时全国反清革命大风暴的一个组成部份,这次起义与其它地区农民起义有一些共性。但是,由于贵州社会经济状况独特和社会矛盾复杂,这次起义又表现出它的特殊性。分析贵州各族人民起义的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对这次起义作出正确地评价,也有助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
在明王朝统治下的二百七十六年中,在广西这块土地上,几乎没有一个平静的年头,英雄的各族人民自始至终进行了前仆后继的反抗斗争.起义的发动者,多为瑶壮人民,参加的有汉、苗、侗各族群众.实际上,它是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联合大起义.起义的烽火,盛旺之时,遍及大半个广西.本文仅就明代广西少数民族人民起义的阶段划分、特点、失败原因和历史功绩,进行初步的探讨.三个价段.根据明代广西少数民族起义的发展情况,可将它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建立后,从1906年到1911年10月的武昌起义以前,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及黄花冈之役(亦称辛亥广州起义)等九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其中三分之一是在现今的广西地区发生的。这就是1907年7—9月的钦廉防起义、1907年12月的镇南关起义和1908年3—4月的钦廉上思起义。这三次起义有关的一些地区,如钦州、廉州(今合浦)、防城、灵山等地,(当时属广东)分布在十万大山的东麓、南麓和北麓,均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历史上,这些地区的人民斗争多与广西其他地区人民的斗争连结在一起,在1902—1905年的广西各族人民大起义中更是同起同伏。  相似文献   

8.
清末广西的反清斗争中,太平天国运动最为引人瞩目,而同时期广西反清队伍中力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吴凌云起义,在广西当局亦引起巨大的震动。吴凌云是壮族杰出领袖,从其首举义旗肇始,便得到反清力量的八方呼应,行军势如破竹,席卷广西十多个府县,多次攻占省治,建立延陵国政权,将广西左右江地区尽收麾下,达到了起义的全盛时期。在太平天国运动被国内外势力联合打压下兵败如山之时,吴凌云战死,延陵国亦由盛转衰,走向末路。其子吴亚忠继续领导起义。经过七年惨淡经营,吴亚忠领导的起义也宣告失败,其部队归由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统辖,成为援越抗法劲旅。  相似文献   

9.
广西崇左壮族传统饮食风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饮食活动是壮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较少对某一特定地区壮民族传统饮食的研究。本文以广西崇左壮族为对象,从传统饮食风情这一角度对崇左壮族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崇左壮族传统饮食分说和崇左壮族传统饮食文化两部分。试图挖掘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壮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0.
桂剧是广西的主要剧种之一,据史料考证桂剧的形成大约在清乾隆、嘉庆年间。作为广西文化的代表,桂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桂剧主要流行于以桂北方言为主,桂、柳、梧等广西北部地区,以及湖南南部与广西接壤的永州、祁阳一带,其声腔属于皮黄系统,声调优美,表演质朴细腻,委婉动人,深受广西各族人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11.
清咸同年间,贵州爆发了长达二十年的各族人民大起义。这场起义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对贵州影响深远。镇宁官寨同治十二年的《白骨塔序》碑,内容丰富,恰好生动反映了这场起义对地方所带来的影响。该文以该碑文为线索,对碑文进行考释,理清碑文来龙去脉,以期再现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从一八五一年在金田誓师起义,到一八五三年奠都南京,两年之间,横拓江南六省,由广西一隅向全国范围发展,由两万之众到号称百万大军,在全国各地各族人民的广泛响应下,迅速形成近代中国人民反封反帝和讨儒反孔的第一次革命高潮。这次革命,是以汉族人民为主体,联合壮、瑶等兄弟民族的人民共同发动的,各族人民的团结战斗,是革命迅速发展和壮大的重要条件之一。研究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各族人民团结战斗的历史经验,对于加强革命团结,深入批林批孔,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北魏初期各族人民发动的反对统治者压迫的联合起义是北魏社会史中一个重要问题,但过去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或者研究还不够。盖吴起义是北魏初期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各族人民联合大起义。由于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激化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从而爆发了反抗当时统治者的各族人民群众联合大起义。  相似文献   

14.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2007年末,广西约有壮族1650万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33%,占全国壮族人口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2007年末,广西约有壮族1650万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33%,占全国壮族人口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广西凌云是我国壮族聚居地之一,而壮族文化中,巫调最具特色,所以广西凌云,是我国壮族巫调最多也最为丰富的地区。壮族巫调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更是我国壮族民族的特色之一,对于巫调的研究,关系到巫调的长久发展,更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针对广西凌云壮族巫调的研究是我国相关理论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的跨国交流和国际传播已经成为今天文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壮族巫调的发展也需要走向国际。同时,国外学者对于壮族巫调的兴趣不断提升,也迫切需要壮族巫调的跨国传播。面对这样的情况,壮族巫调的英译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凌云泗城壮族巫调》以凌云泗城的巫调为核心,对我国壮族民族的巫调做了精细研究,是整个国际上研究巫调的瑰宝,因此对《凌云泗城壮族巫调》的英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凌云泗城壮族巫调》的英译策略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7.
广西中西部的南宁、柳州、河池、百色等地区是壮族的主要聚居地,自1986年实施《义务教育法》以来,壮族地区的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壮族地区的“普九“工作一直滞后于周边汉族地区.……  相似文献   

18.
明朝正德年间,由于土地兼并,赋役繁重,政治腐败,使民不聊生,逃亡山林,加以水旱灾荒,农民的反抗斗争、武装起义风起云涌,史不绝书。在此期间,江西的农民起义规模之大,声势之盛,在江西封建社会历史上是空前的,并且有不少引人注目的特点,现试析如下。江西正德年间农民起义的特点之一,是参加起义的人数多,起义的地区广,斗争的时间长。人数多和少是相对的,如果不了解起义地区的人口数和起义的人数,凭什么说起义人数的  相似文献   

19.
北魏初期各族人民发动的反对统治者压迫的联合起义是北魏社会史中一个重要问题,但过去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或者研究还不够。盖吴起义是北魏初期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各族人民联合大起义。由于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激化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从而爆发了反抗当时统治者的各族人民群众联合大起义。  相似文献   

20.
壮族地区"普九"困难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中西部的南宁、柳州、河池、百色等地区是壮族的主要聚居地,自1986年实施《义务教育法》以来,壮族地区的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壮族地区的"普九"工作一直滞后于周边汉族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