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济洲 《教书育人》2006,(12):11-13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享受现代化进程中丰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却普遍感到精神家园的迷失和道德的滑坡。在物质繁荣的光环笼罩下,人们对价值的终极关怀的追求和健全人格精神的渴望已被世俗享乐所取代。于是“我们知道人制造的是什么,但我们不知道人是什么…或者说,现代人的悲剧在于人是这样一个存在:他竞忘记了‘人是谁’”。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过程中,总会伴随着大量的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同样有审美的需求,这种需求的满足是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的基础。于是,近两年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审美化教学,流行于课堂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的精神追求成为日益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教育模式的缺陷等因素,当代人精神生活令人担忧,精神追求问题日益凸显。应建立合理机制,对当代人精神生活加以正确引导与调适,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培养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4.
现在幼教界有一种追求豪华,追求超标准超高级物质装备的倾向,这是事业发展的需要吗?是儿童发展的需要吗?是中国社会的特点吗?我们总说要把最好的东西给儿童,那什么是最好的东西呢?仅仅是物质的吗?其实对于儿童来说,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先进的观念、精神,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品质具有更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追求快乐和幸福,这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教师当然也不例外。有一句颇为流行的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说的是人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要让心灵有更为广阔的活动天地。作为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教师,更不能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的追求。如果用俗世的  相似文献   

6.
《做一个有灵魂的人》是周国平先生新年伊始在上海图书馆做的演讲主题,全文刊登在《光明日报》上。读周国平先生的这篇文章,不觉让人从内心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在当前整个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的时代,我们到底该有怎样的精神追求?到底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周国平先生作为国内著名的尼采哲学研究专家,谈古论今、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平时的一日三餐,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人们更想吃出花样来。物质生活的提高决定了精神追求的相应提高,"吃"俨然己跃升成为一  相似文献   

8.
洪宇 《考试周刊》2009,(50):50-51
彩陶是一种神秘又极具魅力的原始艺术,有着夺目的光彩,传递着原始陶艺工匠们赞美生命、追求美感的炽热情感,对于原始人的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满足物质追求,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而且能满足人类的精神追求。它符合美的法则,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创造形象,  相似文献   

9.
现代人的精神追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科学技术的时代,人类精神生活的“单向度化”带给人极大的困惑,现代人对尊严、公正和有意义的生活的渴望实际上比任何时代都强烈,这反映在当代学术对所谓“现代性”的批判(被统称为“后现代批判”)反思中,表现上看来这是对现代化的“俗性”之性质的不满,实际上却深刻地反映了现代人对超越的精神生活的强烈追求,表现出的是对当代大行其道的科学理性用“求真”(“实然”),用“工具”遮蔽了“求善”、淡化了“意义”的神性之向度(“应然”)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0.
嘉莉妹妹是20世纪初进入芝加哥的打工妹,她的人生经历具有某种典型意义。她的人生追求经历了物质、事业、精神三个阶段,或者说包括物质、事业、精神三个层面。传统观点指责她一味追求物质享受,道德堕落,精神空虚,是不公平的。透过她的人生追求,对于认识当下的社会生活,认识当下社会中某些人的生存处境及灵魂秘密,是很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过程中,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当访,在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王飞  念丽 《山东教育科研》2014,(24):I0003-I000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已经较为丰富,人们开始进一步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精神生活离不开对艺术的追求,声乐表演是最常见,也是最具艺术价值的艺术之一,因其具有表演艺术的娱乐性、观赏性和大众性而广受观众的喜爱。声乐表演包括表演和演员的再创造,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才能达到声乐表演独特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13.
关注入的生命发展,尤其是强调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的统一,是颜元教育追求的核心点。在教育过程中培养人的生存能力和救世济民的本领,是教育促进生命发展的基本要素。颜元的这一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士农工商阶层的教育需要。  相似文献   

14.
陈奂生名气很大,时至今日.人们还对他津津乐道。陈奂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他在旅馆里那一系列可笑的作践行为?教材编写者认为用“小农意识”来解读是最简单和最.正确的。所以,在课后就有了这样一道思考题:“陈奂生在物质生活改善以后.对精神生活也有所追求.这种精神生活带着小农经济的烙印,表现在哪里?”教参上也说:“作品把视野非常狭隘的农民与城市文明联系了起来……农民的灵魂也被深刻地解剖出来:农民的素质有好的一面.也有差的一面。”然而,接受美学告诉我们:文学作品是由作者和渎者共同创造的.作品一经形成.它便不完全属于作者和他的时代,读者有权站在自己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教育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教育?我们的教育目标最先考虑的是社会的需要、就业的需要、政府的需要、父母的需要,青少年自身的心理需要和精神需要则很少被纳入教育的视野。而缺乏对人的个体的关注、缺乏人精神的指引,人们的行为就会不受理性、良心、正义和道德的制约,就会沦为经济动物;缺乏人精神的生活,人们便丧失了精神家园,即使物质生活丰富还是会陷入精神空虚之中。缺乏人精神的教育,也培养不出真正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6.
常丽  孔亚峰 《中国德育》2007,2(4):67-67
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首先应追求学校德育质量的提升。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模式关键不在于是否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而在于构建的模式是否营造了一种新的学校德育文化生活和精神追求,是否按照道德审美的规律,使学生在所构建的德育模式中不断自主地组织、重组自己的认知结构,实现学生道德人格的不断完善、提升。  相似文献   

17.
追求崇高 完善人格——解读精神教育的两个基本信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追求崇高和完善人格这两个精神教育的基本信念 ,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作者认为 :应更多地坚持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理念 ,用人的精神世界的健康和谐发展去平衡和消解由于物质主义肆虐所带来的人的发展的缺失和遗憾 ,以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态势去改变人的生存境遇的困惑和窘迫 ,将人的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到一种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 《教育》2014,(5):76-76
精神中生活,是与物质生活对等的名词。孔子尚中庸,并没有绝对的排斥物质生活,如墨子以自苦为极。如佛教的一切惟心造。例如,  相似文献   

19.
追求卓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宁 《早期教育》2000,(11):21-21
曹园长对自己的事业有着过人的追求,她用十几年的时间体现着自己对卓越的追求精神,而“追求卓越”恰恰是侨谊的办园宗旨。  相似文献   

20.
Grace 《新高考》2014,(11):18-21
"纷扰喧嚣"、"疲于奔命"、"贪婪躁动"……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些词语成了现代生活的集中反映与形象概括。速成的宽阔高速公路并没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快速的经济发展也没能增加人们的幸福指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物质追求在无形之中似乎成了生活的唯一目标;很多人的精神生活日益贫乏,常常感觉压力巨大,令人窒息。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轻松的歌"Traveling Ligh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