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吴兢(670—749)《乐府古题要解》二卷,为今可考最早的题解类乐府书,关于这部著作的真伪及其对研究汉魏六朝乐府文学的价值,前辈学者已有所论述。然而,《要解》的版本与流传问题,学界认识尚有不足,本文拟就此略作考证。《要解》的通行本有《历代诗话续编》本和《津逮秘书》本两种。前者有中华书局1983年华文实校点本,目录云:"此本从毛晋《津逮秘书》录出。后有晋跋。"可知通行本均为毛晋刻本。又有《学津讨原》本,亦据毛本略作校勘。此外还有《砚北偶抄》本、清倪伟人《续辑乐府解题》本(藏国家图书馆分馆)等,其底本均为毛本。即以此  相似文献   

2.
《斗南老人诗集》是元末明初胡奎的诗文集。胡奎其诗不事雕饰,往往有自然之致,尤长于古乐府及歌行体,受铁崖体诗风浸染颇深。天津图书馆藏明抄本《斗南老人诗集》乃明代书画家姚绶之书法手迹,递经盛草汀、项元汴、季振宜、项源、查莹、徐世章等名家收藏,朱墨灿然,流传有绪。同时还保留了项元汴、徐世章等多则题跋,是一部兼具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的珍贵古籍。以考述姚绶抄本《斗南老人诗集》的递藏流传为中心,对该书的现存版本进行汇总归纳,梳理版本源流,以厘清各版本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元末人张宪有诗集《玉笥集》传世。《玉笥集》现存最早版本是弘治五年王术刊本,为选注本;通行本十卷,主要以抄本形式流传,刻本则有《粤雅堂丛书》之一种。弘治刊本与十卷本内容相去甚远,当源自不同祖本。此外,相关典籍中仍可搜罗到少量失载于传世《玉笥集》的张宪诗文。  相似文献   

4.
明正德刻本乃《世说新语》在明代的最早刊本,今存世稀罕,乏人关注。本文首次对正德本的版式行款、刊刻者赵俊生平及其底本来源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认为正德本乃以元初刘应登刊本翻刻而成,但所据为刘氏刊本的后印本,版本情况不佳,故书叶之中留存有诸多墨钉和文字脱漏之处。此外,论文还通过版本比对,考定民国藏书家袁寒云旧藏元刻本《世说新语》,实即明正德翻元刻本。  相似文献   

5.
双红堂文库藏别本《牛头山》传奇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藏清抄本《牛头山》一册,书衣题李玉撰。而其内容与李玉之《牛头山》传奇(存丹徒严氏藏旧抄本)完全不同。今考此本实为另一种传奇,源出于明传奇《东窗记》与《精忠记》,与《精忠记》前半尤相吻合。《远山堂曲品》谓《阴报记》“前半与《精忠》同”,故疑此本为明青霞仙客《阴报记》的清初演出本。  相似文献   

6.
醉茶消客所辑关于茶的诗文,没有序跋,首页已失,不知原来是什么书名。南京图书馆早先将其标作“《茶书》抄本”,《茶书总目提要》按照清代《茶书》加以收录,其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改定为“《茶书七种》七卷,明抄本”。《茶书七种》七卷现存二份抄本,旧抄本藏在南京图书馆,转抄本存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所藏本在《中国农业古籍目录》中题作“《石鼎联句》抄本”,副题为“历代咏茶诗汇编”。这些书名不同的抄本,实质上是同一部茶书。  相似文献   

7.
《樊川文集》常见的版本有日本枫山官库藏宋刊本(景苏园影印)、明翻宋刊本(《四部丛刊》影印)和四库本。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上海古籍出版社以明刊本为底本,参校宋刊本等,点校出版了《樊川文集》,成为今之通行本。近几年又有学者关注到朝鲜刻本《樊川文集夹注》(以下简称朝鲜夹注本),  相似文献   

8.
明“后七子”领袖李攀龙(1514—1570)的作品主要集结在《沧溟集》和《白雪楼诗集》中,而《白雪楼诗集》的作品全部包含在王世贞所编订的《沧溟集》中。明清两代《沧溟集》的刊刻本众多,其中道光二十七年(1847)李攀龙九世孙李献方鸠工校勘、重刻的集子,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版本,此后的刊本多以之为底本。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相似文献   

9.
《诗话总龟》是现存宋人编辑的三大诗话总集之一,“摭拾旧文,多资考证”,是研究中国古代诗史和文艺批评史极具价值的参考文献。该书南宋曾有刻本,久佚。传世最早刻本为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月窗道人刊本,但写刻草率,讹舛、脱漏之处甚多,未为善本。今于《海外新发现〈永乐大典〉十七卷》中,见卷八O三至卷八O六“诗”字韵内辑有该书部分内容,与今本对勘,多有佚文,可补今本《诗话总龟》之不足。  相似文献   

10.
原嘉业堂藏抄本《玉狮坠》为海内孤本,属于梨园演出本,每折标明演唱声腔,有昆曲和弋阳腔两种,是乾隆时期昆弋并重、同台演出的一个重要证据.该本与乾隆刊本,在目录和出数的分合、曲牌的使用、故事情节以及曲词和宾白的增删等诸多方面,存在多处差异,是经曲家校订过的本子.该抄本与刊本最大的区别在于曲牌格律,本文择其要者,详加辨析,品其优劣,考其得失.  相似文献   

11.
康熙诗坛领袖王士禛肆力于诗,勤于创作,早年每有游历、唱和,即有所作,并付刊刻,因此多单刻诗集。天津图书馆藏有三种:《退寻草》《咏史小乐府》《游西山诗》,所录诗作、序跋等,保存了原始面貌,有助于王士禛诗作之辑补,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2.
郭璞《玄中记》原帙早佚,今存有辑本六种,其中以《古小说钩沉》所收最为完备。尽管如此,因为种种原因,鲁迅《钩沉》本亦有失辑者,由此尚有进一步补辑的必要。这里检索诸书,复拾得佚文六则藉以补遗,又拾得佚文八则藉以存疑。针对《玄中记》的补辑和存录,笔者希冀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后学以古小说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13.
《墨子》的流传与墨家学说的历史命运息息相关。汉代中期以后,墨学由“天下显学”沦为民间私学,《墨子》流传即趋于式微。从文献记载和地下考古看,西汉末刘向、刘歆父子校勘的先秦竹书本《墨子》71篇,是后世历代刊行的《墨子》的最古祖本,然已非完本。其后重要的《墨子》版本有:西汉卷书本、魏晋分章本、隋唐写本、宋刊本、明《道藏》本、明嘉靖本、清经训堂本和《墨子间诂》本。明代以前各重要版本绝大多数已亡佚不传;明《道藏》本及以下各重要版本多保存完好。集众家之长的孙诒让《墨子间诂》本则是《墨子》版本中最好的版本。  相似文献   

14.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6,(5):126-128
扬雄《太玄》的注家甚多,其中司马光《集注太玄经》最为通行。今国家图书馆藏明抄本司马光《集注太玄经》未见载于古人的藏书目录,此本应当即明清书目所载之"宋抄本"。此本经明清两代藏家辗转庋藏,最终入藏国家图书馆。此本的抄写时期是明代还是宋代,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5.
元代政书《经世大典》明中叶散亡,仅有少量清儒辑本流传于世。今于辽宁省图书馆发现有清抄本《经世大典》,与传世本颇有不同,可作《经世大典》辑佚之资。  相似文献   

16.
晁载之《续谈助》一书,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以往对是书的利用远远多于研究。《续谈助》宋元间未见著录和引用,明《文渊阁书目》始著录于册,编成于明初的《永乐大典》引录二十余条材料,与世所行本有别。是书今所存本均为五卷本,其中以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姚咨手抄宋本为最早,存有较为完整的面貌,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今天所存诸本,除孙鋆抄本外,均出自明抄本。  相似文献   

17.
夏飘飘 《兰台世界》2017,(7):118-121
查继佐现存诗集共有六种,分别为国家图书馆藏抄本《敬修堂诗》、上海图书馆藏抄本《东山敬修堂诗稿》、海宁图书馆藏翠薇山房抄本《敬修堂诗》、海宁图书馆藏费寅抄本《东山敬修堂诗集》,以及台湾《丛书集成续编》收录的《粤游杂咏》和《钓业》。诸诗集中存在一些重复收录之诗,且互有异文。有些抄本存在讹误,如错字、脱衍、误收等。通过对现存各本的比勘校订,可望整理出较为完善的《查继佐诗文集》,以补当前查继佐诗文研究的文献之阙,为研究者提供可信资料基础,由此推动查继佐研究全面深入地展开。  相似文献   

18.
明嘉靖年间罗洪先依据元人朱思本《舆地图》增广分幅而成的《广舆图》,因为准确实用,问世后多次翻刻重刊,今存八种明清刊本。对于不同刊本的辨识,任金城先生作了细致深入的研究。笔者在研究万历本和嘉庆本《广舆图》时,发现了几处任先生未注意到的版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两江第一次书目》 [22]36页"历代改元考[一卷],明朱常(氵眄)编[常原作当],抄本,一本."泽逊按:作朱当(氵眄)是,当(氵眄)尝辑《国朝典故》.《总目》误作常(氵眄),吴氏复据《总目》改进呈目,亦误.  相似文献   

20.
明初许中丽编《光岳英华》,现存传本无论是明洪武刊本、还是王士禛删定的抄本和谭吉璁抄本,都是残存七律一体的15卷本系统;原本应是包含唐、元、明初三部分且分体编次的综合选本,卷数远不止15卷,而残存的七律部分也并不完整。传本的明诗五卷是最具文献价值的部分,且具有明显的江右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