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您看过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电影纪录片吗?您一定知道那个勇救中国难民的德国博士卡尔.京特吧?他就出生在河北唐山.他名字的另一个译音是卡尔·昆德.他的父亲就是开滦历史上的洋技师汉斯·昆德.号称“中国洋灰技术鼻祖”:而他的伯父和睦·昆德.则是为当时中国大型煤矿——滦州煤矿引进大量设备的著名商人。  相似文献   

2.
一方面,“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为了回国放弃国外待遇最多的人”,我们是否该给他特殊待遇?另一方面,“中国最缺的是成才的环境和公平的竞争规则”,我们是否应该为了特殊人才而放宽规则执行标准?  相似文献   

3.
“欧洲何以为欧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乐民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欧洲研究专家,“欧洲学”概念的首创者。他的毕生事业都与欧洲紧密相连,先赴欧洲工作,在欧洲许多地方为国家广交朋友,后专以欧洲为治学对象,“欧洲观念”、“欧洲文明”、“欧洲学”是他使用的几个关键词。在治学上,先生终其后半生,以等身著作探讨着这样两个问题——“欧洲何以为欧洲?中国何以为中国?”  相似文献   

4.
记者部落     
《青年记者》2008,(13):41
他被同事称为“工作狂”、“理想主义者”。38岁时他获得了中国记者的最高荣誉——范长江新闻奖。他在工作上不竭奋斗的动力是什么?请看《张亮:常立报国之志》。  相似文献   

5.
谭健 《军事记者》2013,(12):9-11
新闻记录历史。也记录人生。作为新闻人.孙晓青是真正能够在军事新闻史、乃至中国新闻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关于他.确实有着说不尽的话题。因此我觉得.今天我们研究他。既要研究他的作品,又应该跳出作品.以一种更加宏观的视野去思考:孙晓青成功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孙晓青到底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6.
展江 《青年记者》2009,(21):34-39
舆论监督在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又呈现出了哪些特点?本刊学术顾问、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展江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对中国传媒舆论监督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他在《舆论监督在中国》一文中阐述了自己的研究结论,并对中国传媒舆论监督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王靖  尚立荣 《出版参考》2009,(12):30-31
王中军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民。营广告公司做起,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带着华谊兄弟一路成长为今天中国娱乐行业的龙头老大。取得今天的成就,他的商业头脑、市场意识以及出色的运作能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好奇:究竟是什么造就了王中军的成功?如果暂时褪去他商业上的光环,他又是经历了怎样一种历程得以到达今天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2010年10月,洛杉矶著名脱口秀演员罗素·皮特斯(Russell Peters),在他的新节目中,加入了这样一个桥段——说他在上海某商场买鞋子,因为柜台里找不出适合他脚的鞋子尺寸,于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么会,全世界的鞋子不都是你们中国制造的吗?”引得现场观众哄堂大笑。显然,他的这段调侃,恰好印证了中国商品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是建立伪满洲国的幕后策划者之一,他也要为许多死在朝鲜、中国东北等地的日本人负责。难道安倍家族真的与战争有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0.
金莹洁 《新闻界》2003,(1):18-19
向熹曾任《南方周末》经济部和机动记者组记者、《南方周末》常务副总编,现任《南方周末》总编辑。在他的眼中,优秀的严肃报纸的理念是什么?怎样才算是好记者?我们对他进行了专访。本次专访以电子邮件方式进行,感谢向熹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并作耐心解答。笔者:今天的《南方周末》是中国目前公信力最高、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大和版数最多的综合类周报。您作为报社领导,在您眼中,《南》现在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它将去向何处?向熹:南方周末目前处在一个转型期,它将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严肃周报。我对中国未来报业市场进行了分…  相似文献   

11.
吕春 《档案天地》2009,(2):30-32
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粟裕是一位基本上没有受到冲击的开国大将。他不是元帅却进入军委常委,开我军之先河。这一现象在开国将帅中是罕见的。“文革”期间谁保护了他?他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与林彪、“四人帮”集团是如何相处的?他在晚年为党为国为军队都做了哪些工作……  相似文献   

12.
“征农”是谁?夏征农先生也。追溯他的一生,只见“一片春光,一片火焰”。他是1926年的老党员。他参加过南昌起义,经历过皖南事变。在他一百零五年的传奇人生中,曾任新四军政治部民运部长、苏中军区军政委员会秘书长、山东省委副书记、华东局宣传部部长……“文革”结束后复出,又曾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上海市文联主席、《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辞海》主编…“天下谁人不识君”?可偏偏有人不知“征农”是谁,说来你也许不信,此人竟是叱咤文坛的茅盾先生。  相似文献   

13.
顾德宁 《传媒观察》2005,(11):59-59
9月10日是第三个“世界预防自杀日”,正巧美国知名社会问题纪录片导演葛瑞格先生途经南京。交谈之中,这位15次来华的“中国通”问笔者,为什么中国媒体在谈预防自杀问题时会频繁使用“某某自杀成功”?这么失败的做法为何要说“成功”一词呢?孩子们会怎么想?他还问我,中国记者在报道自杀时有无“用语守则”?他们是否受过正确把握自杀报道尺度的专业训练?这两点在欧美国家是有要求的。  相似文献   

14.
游戏男友     
从上周起,我的男朋友猴子就频频追问我类似这样的问题:“黄巾之乱的结局是什么?”“文丑许褚孰牛?”“给我一张吕布投靠各大官僚路线图?”后来甚至发展到问我“何进是不是太监?最后被谁所灭?”“赤壁之战双方投入兵力比重多少?”一开始我以为他开始潜心研究中国历史,立意推荐蔡东藩等一票通俗古文史家的书给他。观察了几天,愕然发现,原来他在玩一款叫《三国志》的游戏。秣马厉兵,喊打喊杀。  相似文献   

15.
《全国新书目》2013,(8):50-51
20种开头:横空出世鸣世间 “天涯远不远?”“不远!”“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明月是什么颜色?”“是蓝的,就像海一样蓝,一样深,一样忧郁。” “明月在哪?”“就在他的心,他的心就是明月。”“刀呢?”“刀就在他手!”  相似文献   

16.
他今年89岁高龄,曾主持设计了中国第一辆手扶拖拉机。 他是一名“老海归”,20世纪50年代,他在美国读完工程硕士,成为全关最大农业机械制造公司的一名设计工程师,后来又在德国奔驰公司工作。他满怀报国豪情,“借道”欧洲,穿越封锁,辗转千里回到祖国,心甘情愿地来到当时只有8万人口的小城洛阳工作。是怎样的动力和勇气,促使他放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加盟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他又是如何和拖拉机结下不解之缘的……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著作以选集、文选、单行本、语录、诗词选集形式出版的稿酬,以及以外文出版的版权费及其稿酬累计,加上利息,到底有多少?50多年来是怎样计算的?他生前有否动用过?动用了多少?他生前对其稿酬的安排有否留过遗嘱?中共中央是如何处理他的稿酬的?这些疑问。对于外界而言,一直是个谜;即使有些零星传闻,版本也很多,并且互有矛盾。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宋原放在上海创办《出版史料》,我请教他的刊物为何称"史料",不称"研究"?他说:"史料搞不清楚,怎么搞出版史?中国出版史如何,一切要等搞清资料以后再说,要凭资料说话。"我相信宋原放的话是对的。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中国文化的标识?当我们说传统文化的时候,这是个非常莫衷一是的、模糊的、相当泛化的概念。”梁晓声严肃而坦率,“作为个人,生活在当今中国,他想穿什么样的衣服、吃什么东西、怎样过年、唱什么歌曲,这个没有必要讨论。如果这不影响他文明起来,这完全是个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电视发展是令人瞩目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进程中,电视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功能.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电视与传播也在不断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传播技术与传播形式,电视直播话题节目应运而生。这是一种集采、编、播于一身的独立型的节目传播形式。如何正确认识中西不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的资讯自由?怎样才能不断提高电视直插话题节目的收视率?怎样明确电视直播话题节目的市场价值定位?邓小平同志的理论对这些问题,有实践性的指导意义.笔者认为学习西方必须是化他为我,洋为中用。一、清醒地认识中国国情,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