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一块仅1千平方公里,600万人口的弹丸之地,经过战后半个世纪的发展,已成为南中国海岸的“东方明珠”,世界著名的商埠、购物天堂以及世界金融、贸易、旅游、信息中心之一,被誉为“亚洲龙”。考察香港战后经济起飞的历程,人们会不由地想到香港的成人教育。一、香港发展成人教育的基本经验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成人教育为香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支持。综观香港发展成人教育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1.加强员工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素质。香港的员工培训有几大特点:其一,培训的对象多种,班次多样。如,香港的公务员训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香港取得国际贸易中心地位的成因、影响香港外贸发展的因素的分析,对香港外贸的发展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下个月,香港这颗闻名于世的东方之珠就要回归祖国了。150多年浮萍般的飘摇生涯,使600多万香港同胞人心思归。眼下,对下个月香港的顺利回归人们已毫无疑虑.但人们思考得更多的,是如何维护回归后的香港持续繁荣、稳定。在这个问题上.中央人民政府即将对香港实施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政策,无疑是维护香港稳定、繁荣的最稳固的墓石;但作为蕾潜的各行各业,如何以回归为契机,寻找发展的新机遇、探索发展的新思路、拿出发展的新举措,这却是蔫实中央政府的上述政策,促进香港繁荣发展的重点所在。说到此,人们…  相似文献   

4.
于华 《华章》2012,(13)
香港电视是香港多元文化的一支亚文化类型,香港以其独特的历史地理背景而形成为中西方的交汇点,香港电视文化也相应成为中西方电视文化交汇点.本文勾勒了香港电视的概貌,并辅之以简明的点评.  相似文献   

5.
流动性大,是香港文坛一大特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一小批来自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的诗人客居香港。其中韩牧语言流畅,文字洗炼,不用新潮的霓红灯装饰自己。原甸诗风明白晓畅,情感充沛真挚,比过去多了对香港这个千奇百态社会的剖析。余光中在香港十年,是他一生中最安定最舒畅的时期。这十年的文学生涯在他的创作道路上占有重要地位。钟玲是学者型诗人,有鲜明的女性意识。林幸谦对边陲化、漂泊离散、族群差异、文化乡愁和躯体与欲望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当一个人全心全意地将自己的生命托付于一座城市的时候,他就是这座城市的印记。也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让香港文学以独特的姿态呈现于世,香港文学在成长,他也在成长。他用细致深沉的笔触书写着这座城市的人和事,至情至理的情感中流露出他对香港的热爱和眷恋,香港的故事、香港的风情、香港的饮食、香港的文化等等,关于香港的一切,在他的心中像一粒种子,慢慢发芽,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乐观豁达钟情美食的也斯将自己  相似文献   

7.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的签订,激发了"香港意识"的诞生。香港作家在思想界的呼吁下开始回顾香港历史,反省自我身份特征并找寻定位。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怀旧潮中,他们重现了历史片段并进行了寻根尝试;以"妓女"形象为媒介,他们隐喻了香港的身份实质及变迁轨迹。对这些香港作家而言,他们要立足香港,写出表达港人声音的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8.
4月22日薛宝林校长一行4人,随省教育厅团组赴香港参加“黑龙江省香港高等教育展”。这次展会是由黑龙江省教育厅、大公报(香港)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其主旨是推动龙港俄高层次教育合作。香港高等教育吸纳欧美先进理念,以国际化方式运作并同香港本土文化相整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新诗,通过对五六十年代“难民文学”和现代主义的深刻反省,既不囿于新月式的浪漫抒情,也不盲从西方现代派,以香港作为立足点,关注中华民族的命运,诗风从晦涩走向明朗,存在主义色彩弱化,具有本土意识的诗刊及其诗作得到蓬勃发展,香港诗人的文化身份由此从暧昧走向认同地位。这是一个转型的时代,也是香港新诗踏上一个里程碑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40年代末大批宁波籍人士由上海等地辗转到香港,他们在香港继续谋求发展。到60年代,众多的宁波商人在香港各个领域显示出力量,涌现出王宽诚、董浩云、包玉刚、邵逸夫、董建华、曹光彪、陈廷骅、李达三、厉树雄等杰出人物,有力地推动着香港经济与社会发展。尤其在香港回归祖国过程中更是起到特殊作用。九七以后,宁波帮深入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香港繁荣继续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入学机会在香港虽早已普及,但这并不代表香港中小学教育是公平的。为了检视香港教育公平的实践,本文回顾了香港回归后与教育公平有关的教育政策争议,从学童的性别、贫穷家庭子女、特殊学习需要学童、少数族裔学童、新来港与跨境学童等几方面剖析了香港中小学在教育公平方面的实施情况,并就探讨香港教育公平课题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香港问题是中国历史上两次鸦片战争和列强在我国瓜分势力范围的产物。我国历届政府都曾努力收回,但在1997年收回之前,各种尝试或失败、或搁置。本将通过对建国前后的国际、国内背景分析,总结出中共在建国前后制定暂不收回香港、充分利用香港政策的原因及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香港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探索,提出香港高校就业指导的成功经验是政府、学校和企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政府是香港高校就业指导的主导者,学校是香港高校就业指导的主体者,企业是香港高校就业指导的主动参与者。  相似文献   

14.
香港回归是香港公民教育的重要转折点。十年来,香港的公民教育在特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有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和发展。本文拟就结合香港公民教育的理念、宗旨、内容和途径揭示香港公民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以增进内地对香港公民教育的了解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香港文学理论批评经过了1950年以前的萌芽期、50到70年代的过渡期,80年代以来逐步走向自觉。50年代以前,香港文学理论批评的主体性几乎淹没在大陆理论批评的大潮中,大陆性较强;50年代到70年代的香港文学理论批评,由于地理和政治上的边缘处境,关于大陆新文学的理论批评占主导,到70年代后期才逐步开始重视本土文学的批评和理论上的探索;80、90年代,文学理论批评的香港性已经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16.
香港的经济发展走过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它从转口贸易开始 ,带有鲜明的移民色彩 ;企业体系的混合制实现了经济的多元化 ,也使香港的经济步入工业化时代 ;自由贸易的经济政策促使香港成为最开放、最自由、能量最大的万国市场。同时 ,香港经济的发展还体现出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企业的管理风格达到了中西合璧的完美结合。所有这一切 ,最终体现了香港华人的艰苦创业的企业家品质。  相似文献   

17.
香港报刊的专栏杂文 ,自 70年代迄今 ,非常盛行 ,每天有专栏杂文数百篇发表。作者极多 ,读者极众 ,影响深远。香港的专栏杂文 ,良莠不齐。有不少专栏杂文 ,文学性薄弱 ;也有佳篇杰构。港内外论者认为香港的专栏杂文是香港文学的重镇 ,是香港、中国以至世界的一笔文化财富。其盛其繁 ,其为两岸、四海、五洲所无 ,堪称奇观。有论者对若干香港专栏杂文作者的评价甚高 ,认为其成就上追唐宋 ,超过鲁迅、巴金。文章作者发一奇想 :香港专栏杂文作者应可集体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18.
香港成人教育的挑战香港廖炳祥前言90年代的香港正面临重大的转变和挑战。早从1980年开始,为九七主权回归及面对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此一事实.给社会各阶层带来不同的冲击。同时港人也要面对接踵而来的各项挑战。这些挑战若不是宏观性的重大事情,...  相似文献   

19.
香港的回归标志着英国殖民教育在香港土地上的完结,一个具有鲜明国家、民族特征的教育在香港教育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自然,教育目标的确立就成为了新的教育制度与教育方针的首要任务。本文根据香港《教育资讯》所刊载的资料,综合香港特首董建华和有关人士对教育目标的论述,从教育理论上对香港所确定的教育目标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同时,该文还将香港与内地的教育目标进行了比较,并结合暨南大学外招学生教育的实践,论证了香港与内地的教育目标在全面发展方面的一致性,从而体现了“两地”在体现一个中国的国家理念,重塑了中华民族在香港教育中的形像和地位,阐述了确立后的香港教育目标必将引导香港教育跨入新世纪后取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1933年香港举办第一次工业展览会,直到2009年香港举行第四十四届工业展览会,香港工业展览会的历史已有76年了。香港的工业展览会最早是由百货公司和女青年会发起,由于展期短和规模小,影响有限。直到1938年,香港厂商借助内地国货运动的声势,参考了先前在香港和新加坡举行国货展览会的经验,成功地举办了首次较大规模的"香港中国货品展览会"。工业展览会不仅有助于宣传国货,同时更可提高国货的质量,甚至使业界团结,对香港制造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部工业展览会的历史,展示了香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