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中国记者》上的《“大家都轻松一点”》一文(载1990年第3期),不由要叫声好。文中讲到,由于“现在不但会多,而且有会必请领导”,使得领导和采写会议新闻的记者都很“不轻松”。领导“硬着头皮坐在主席台上,还总得说上几句‘实在没什么准备’的话”;“记者也够难的,写吧,实在没多少东西,不写吧,领导与会了。”由此呼吁新闻改革,  相似文献   

2.
怎样写“会议新闻”?林钢同志说:“会议新闻,无论大小,完全应当避免按程序进行报道,而只报道有新闻价值的东西。”(见本刊今年第2期:《不拘一格写新闻》) 这个论断,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不妨先看看新华社播发的《中共中央隆重举行大会,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这则“会议新闻”。新闻的核心部份,当然是报道胡耀邦同志在大会上所作的长篇报告。但同时也作了“按程序”的报道。如:大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主持。中共中央常委邓小平、李先念在主席台上就座。下午  相似文献   

3.
近来,发现不少地市报用大幅大幅的版块来宣传某些企业现在如何光彩将来又要如何灿烂的“新闻”。有时用近整版的篇幅来宣传某些企业领导从“白手起家”到“腰缠万贯”的曲折经历。而采写此类“新闻”的作者大多是些“新面孔”,于是向“知情人”打听,方知“是广告部的人写的”,继续再问,又告“这是广告搭配品”。某些新闻单位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制订了一系列“新闻”与“广告”之间的“优惠措施”。笔者也常常收到许多外地报刊社寄来的  相似文献   

4.
有的通讯员认为写“豆腐块”、“火柴盒”成不了“大气候”。我写新闻就是从写“豆腐块”开始的。1986年,新店子乡牧草喜获丰收,乡领导为卖不出去而发愁。于是,我写了仅有20多字的“一句话新闻”,地区报发表后,草原重灾区马上前来联系购买,一下子就买走数十万公斤牧草,解决了牧区抗灾保畜缺少牧草的困难。 我体会到,写“豆腐块”有“三大”优点:一是能够以小见大,拾遗补缺;二是便于加工提炼,精雕  相似文献   

5.
在今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一家电视台播放了表彰“三八”红旗手、巾帼十杰颁奖大会的新闻,场面宏大,气氛热烈,主席台上的领导坐满了几排排,某某书记、某某局长、某某主席、某某主任,报了官衔报姓名,镜头放了一遍又一遍,人人出头像,重要的出特写,而到了播放大会表彰的“三八”红旗手、巾帼十杰时,一扫而过。即使是在领导为先进人物颁奖时,也要照顾领导情绪,给个正侧面,而给领奖者一个  相似文献   

6.
通稿的故事     
(一) 新闻的作用在社会上热起来之后,通稿,一个专业性极强的新闻术语,突然地被许多人挂在了嘴上。公关公司为工厂、商店举办新闻发布会,在企业概况一类材料上,会标明“新闻通稿”。有些领导写了或讲了有意义的内容,也会在稿子上加个批示说,建议报纸发个“通稿”。新华社记者在与报纸、电台记者一起外出采访,记者们和接受采访的东道主,也常常说,新华社发个“通稿”吧,我们各报好用……大家对通稿这个词使用得还不很准确。例如,都不清楚“通稿”这个简称的全称到底是什么;例如,都习惯从上下统一的政治权威的角度去理解这个“通”字,例如……其实,通稿这个词,不光是个新闻专业术语,还更是一个新闻业里通讯社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新闻单位,没人爱跑会议、没人爱写会议新闻,但负责跑党政机关的记者,却天天离不开写会议稿,开各种形式的会。我在跑党政新闻的所谓“枯燥乏味”里,却寻找到了在文山会海中挖掘新闻“金矿”的乐趣。一、跳出程序寻突破把党政新闻写活跑五大委的记者几乎绝大多数的新闻都是写会议报道、领导活动。这类稿子最容易写成程序式的“八股新闻”,不但读者不愿看,而且这类稿子多了,也严重影响了报纸的质量,时间长了,连记者自己都懒得写懒得看了。本人在采访此类稿件中,注意跳出程序化的束缚,真正把新闻写活、写生动,写得老百姓爱看…  相似文献   

8.
采写会议新闻,对记者来说,有苦也有甜。采写会议的一大苦恼,是报道一些重要会议,经常会遇到一大串名单。这“变幻莫测”的“名单学”,常使记者们伤透了脑筋:今年市人代会召开期间,开幕的那条消息中,按惯例又排列了一大批名单。到了晚上,审稿已通过。突然,一位同志发现,市委一位常委的排列次序似乎不妥,另外,一位既是常委,又是部队领导的“位置”也似乎排错了。于是,层层打电话请示。究竟怎么排才算正确?负责审稿的领导  相似文献   

9.
曾小洪 《声屏世界》2004,(12):48-48
同期声运用得好,可以增强电视新闻的现场感,起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运用得不好,不但不能增强新闻现场感,甚至会产生破坏主题、画蛇添足的负面效应。目前记者在运用同期声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把同期声拍摄当作“顺手人情”。有些记者在采访时,本来采访的素材已足够了,生怕冷落了人家,就说:“某某领导,您也说上几句吧!”于是这位“领导”就对事件来个离题万里.不着边际的“深刻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冀常胜  贾明 《新闻前哨》2012,(10):76-77
领导人新闻,是党报的经常性现象:报道领导人时,记者眼睛盯着主席台上的领导,手里拿着领导的发言稿,写出来的新闻只有程序不见内容:新闻标题要么空喊口号,要么说教味浓.昧同嚼蜡。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普通老百姓的需求日益受到重视,任何一级党委政府都会越来越注重贴近基层和百姓,了解民声民意。因此,领导人报道必须“走下主席台”,以一种平民化的视角,让形式具有亲和力,在党委政府和普通受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内容具有贴近性,读者乐于接受,党委政府满意;让标题活起来,杜绝说教,通俗生动,充满人情味。  相似文献   

11.
序:整日伏在案头,编呀写,写呀编,总感到有些东西既写不进“评论员”,也编不进“本报讯”,令人不无遗憾。有一天,我在隆隆的机声的伴奏下发现,工人在制作零件时,即使是利用黄金白银做原材料,也会剩下一些边角废料。于是,我受到了启迪:记者和编辑在新闻这个“厂房”里,原来亦同工人在机床边操作一样,笔下也会出现一些“下脚料”呢。爱惜它们吧,将其打扫起来,重新加工一下。也许就成了一些有用的“小玩意儿”。下面“展销”的就是“本报讯的下脚料”。  相似文献   

12.
某农民通讯员被招聘为专职通讯员后,有位“老通讯”告诉他:现在你离领导近了,不要写那么多的批评稿了,让你的“重型炸弹”退役吧,不然“重型炸弹”将会伤害自己的。那位通讯员听后感触颇多。他觉得,“重型炸弹”不能退役。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要通过各种现代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  相似文献   

13.
在武汉举行的全国第四届新闻摄影理论年会上,主持人介绍主席台上就坐的领导和知名人士时说: “首先,向大家介绍舒老,舒宗侨教授。”一位鹤发童颜,笑容满面的长者站立起来,频频点头致意。“舒老今年77岁,在复旦大学任教48年。他是闻名中外的大战画史和抗战画史的编著者。”  相似文献   

14.
一年前,怀抱着两本诗集、一大堆荣誉证书和上稿作品,第一次参加大队新闻交流会。我心里一直嘀咕着,就凭我的文学功底和创作经验,从写诗歌散文改行写新闻,那简直是小菜一碟,牛刀小试。于是,会议一结束我就冲到领导面前: “请领导放心,任务我保证完成,还要请领导加加担子……”  相似文献   

15.
在所有的新闻品种中,会议新闻可以说是最容易写的一个品种,说它好写,是因为它好发,写起来不用费心:某年某月某日某地召开某会议,某领导出席讲话,强调指出……其实只要出席会议的领导够“分量”,新闻就可以登上报纸的重要位置和电视的黄金时段。写这样的东西,记者甚至不需要费什么脑子去想一个好的导语。在所有的新闻品种中,会议新闻也可以说是最难写的一个品种,说它难写,是因为它难以出新,千篇一律的“会议体”在报纸上很难吸引读者的目光。对记者而言,写出大块的会议新闻,很难说有什么成就感,不重要的会议被发成“豆腐干”,反倒会有种挫折…  相似文献   

16.
在制订经济学著作的选题计划时,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这类选题,现在不好出。等经济改革有些眉目再说吧。”在与作者商谈写作计划时,往往可以听到这样的申述:“这个题目,现在不好写。等将来有把握了再写吧。”这里所说的“眉目”和“把握”不外乎要“摸一摸底”,探一探“上边”的口风,就是说,等国家把经济改革的方案拿出来了,各项方针、政策、制  相似文献   

17.
谢谢良师     
一年前,我如意考入了向往已久的军校,并被分配到中文专长队学习。我拼命地写,不停地寄,天天盼着自己的文章会变成小小的铅字。然而,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寄出去的稿件全然石沉大海。正当我彷徨时,写作教员对我说:“认真读一读《新闻与成才》吧,相信时你会有很大的启发与帮助的”。于是,我干脆搁笔不写,潜心研读《新闻与成才》。果然,《新闻与成才》就像一位无言的老师,使我懂得如何练“内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出于从心理角度缩短与它高不可攀的距离的想法,我试着向它投出了第一篇稿件。不久,一封退稿信和主编亲自回复的…  相似文献   

18.
《邢台地委书记请县委书记看<新星>》(载河北日报1986年3月14日)这则新闻内容新鲜,主题重要,写得也生动活泼。它对于宣传改革、支持现实中的“李向南”,起了好作用。全国有9家报纸先后转载,有6家新闻刊物发表了评介文章。河北省委领导看了这则新闻,批示全省各地、市委仿效邢台地委的做法。这则新闻在今年进行的1986年全国好新闻评奖中获得了一等奖。——编者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在会议消息如何“勾”住读者,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上作了一些尝试,感觉只要当个有心人,会议新闻同样是能“出彩”的。 那还是去年底,淮安市扶贫攻坚到了最后冲刺,面对参差不齐的进度,市委专门召集“拖后腿”的市直单位负责人开会,敦促一下,以完成全年扶贫任务。按常规,我只要将市委领导所讲的几点要求写出来就无可厚非,可我实在厌倦了那种自己都不爱看的写法。在会上,我认真地倾听着,想捕捉一些感兴  相似文献   

20.
《邢台地委书记请县委书记看<新星>》(载河北日报1986年3月14日)这则新闻内容新鲜,主题重要,写得也生动活泼。它对于宣传改革,支持现实中的“李向南”,起了好作用。全国有9家报纸先后转载,有6家新闻刊物发表了评介文章。河北省委领导看了这则新闻.批示全省各地、市委仿效邢台地委的做法。这则新闻在今年进行的1986年全国好新闻评奖中获得了一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