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入是一种准备教学,是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前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它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的课题、任务和要求的过程。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几种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导入法。  相似文献   

2.
王志杰 《辅导员》2013,(16):124-125
<正>数学课堂倡导简约化,创设简洁高效的导入是前提。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好的导入简洁而蕴含灵性,能引起认识冲突,可激发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教学的导入环节中陷入朦胧模糊、纷繁曲折、甚至平淡乏味的现象时常出现,繁琐而又低效,窒息着学生活跃的思维,与数学教学所追求的简约高效的本质相悖。那么,如何让数学课的导入发挥其灵性,使学生在课的开始就能自然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呢?本文就数学的导入设计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英语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影响课堂效果的重要因素。作为教师,应该在课堂导入环节精心设计,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引起学生的课堂兴趣和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堂倡导简约化,创设简洁高效的导入是前提.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好的导入简洁而蕴含灵性,能引起认识冲突,可激发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教学的导入环节中陷入朦胧模糊、纷繁曲折、甚至平淡乏味的现象时常出现,繁琐而又低效,窒息着学生活跃的思维,与数学教学所追求的简约高效的本质相悖.那么,如何让数学课的导入发挥其灵性,使学生在课的开始就能自然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呢?本文就数学的导入设计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高深的教育艺术,它包罗万象,广袤深邃。无论是上下五千年,还是古今中外事;无论是“字、词、句、篇”,还是“语、修、逻、文”,作为语文教师应能够做到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否则还是捧着一本“老皇历”(教材),翻来覆去地念,未免有点让学生感觉趣味索然。那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教师的“导”,因为教师“导”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听课情绪和阅读教学效果。发挥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可以从“导入”“导问”“导拨”“导写”四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骆仲礼 《考试周刊》2009,(27):164-164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地导入新课.学生就会兴趣盎然.集中精神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就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采用多种方法,巧妙地导入新课,营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氛围.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既要在宏观上把握好新课程导入的基本原则,又要在微观上设计和操作好课堂导人的最佳程序。  相似文献   

7.
陈媛 《四川教育》2014,(7):52-52
作为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如何新颖、简洁、高效地做好课堂导入,以“踏雪无痕”之至境,吸引学生的眼球,并快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从课外引入课内,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节奏和教学效果.因此,准确把握导课内涵,对提高教师导课技能,把握导课艺术,增强导课的审美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它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教师课前的导入,是给学生学习留下的“第一印象”。这“第一印象”极大地制约着学生的课堂情绪及学习兴趣。导入艺术的魅力能延续小学生兴趣高峰的时值,能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精心设“导”引人“入”胜———语文教学中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汪小洋(临川市东馆中学)在语文教学中,导入新课极为重要。教师如能用三、五分钟的时间精心设计导入语,吸引学生进入到学习的美好气氛中,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尽快地接受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认真备课,从构建良好的知识准备、方法准备和心理准备入手,给学生创设认知矛盾,提出仅依靠已有知识或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尽可能使学生产生急于解决问题的冲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下面就课的“导入”,说一下我在工作中的简陋做法。  相似文献   

11.
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观念。21世纪的我们更应该与时俱进,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双边活动关系,真正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通过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读书引导,通过读思结合,以辩促思,对比探究,品读析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文章思想感情的领会。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读为媒,以读为本,入情品读,探究感悟,能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大力提倡“减负”的大背景下 ,如何科学地发挥课后练习的“导教”、“导学”、“导练”的功能 ,让语文教学富有实效和高效 ,是笔者多年来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探讨的课题。所谓“课后练习” ,指的是现行教材中课文后面编者所安排的练习题 ,非指单元基础训练 ,更不是教师自行编写或“外来”的练习材料。但目前对课后练习的处理如何呢 ?或者把课后练习当成可有可无 ,根本无视其存在 ;或者孤立地认为它仅是训练的部分 ,充其量就是双基训练 ,在处理上 ,往往将读的部分随意删掉 ;或者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不仅数量上无限扩展 ,…  相似文献   

14.
朱新民 《教学随笔》2007,(11):27-27
一堂课能否成功、学生是否有兴趣,能否在上课伊始,也就是上课的导入阶段就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所以,除了按课程标准和阶段目标的要求,认真研究教材、设置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以外,还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一节课的导入,力求一开始上课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住,用独特的导入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并把激起的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更好地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本文就一些比较成功课例的导入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魏娉华 《甘肃教育》2001,(11):21-21
一、“四导式”的基本内容1.导疑。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将文中不明白需要教师指导的有关问题提出来,以求得到解决。导疑是学生自觉学习与探求精神的生动表现,是学生学习本课知识过程中具体学情的初步反映,也是教师组织导读的重要依据。2.导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提出的问题和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借助各种学习条件和手段,初步感知课文。其作用是为深入理解课文扫除障碍,奠定基础。3.导读。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质疑情况指导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师生通过双方信息的交…  相似文献   

16.
老师的作用不能弱化,要在“导”字上做文章,并做足文章。只要导之得法、导之得体,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阅读的兴趣就会高涨,语文素养就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十几年来,我一直努力探究和实验,总结出了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重"练"行"导"是成功语文教学范例的重要特征,语文教学应该倡导"导练"范式。从"导"和"练"的内涵看,"导"和"练"都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是语文"教"和"学"的主要方式。语文教学中,"练"为主线,"导"为"练"服务,"导""练"有机结合,凸显了教师和学生各自的主体性,又使他们互为主客体。"导练"要有效,需避免题海战术、追新逐异、不讲科学、撒手放羊、"导"而无方等误区。  相似文献   

19.
李连春 《考试周刊》2012,(70):38-38
高潮迭起是每一堂好课共有的特点之。然而高潮的推出,离不开为高潮而积蓄势力的策划过程,这便是“蓄势”。如果把学生视作一只待燃的炉子,那么蓄势就是教师不断地扇风,使炉火愈燃愈旺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前几天听同事上公开课《绿色蝈蝈》,她的课堂导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上课她先请同学们猜了两个谜语:“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不下八卦阵,捉拿飞来将。”“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谜语一出。学生们争先恐后抢答:“蜘蛛,大象。”教师又接着发问:“大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把谜底猜出来的?”生答:根据谜语中讲的事物特点及平时的观察。教师顺势引入新课,介绍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一绿色蝈蝈》,看看他是如何发现蝈蝈特点的?这样的导入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更为接下来的教学开了个好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